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历史微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作者】 达杰才让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民族中学)
【正文】 历史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人文素质,它是一门培养人的世界观和社会观的学科,它不仅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还注重对学生身心发展方向的培养。传授给学生那些古人的经历,让学生可以从中获得经验和吸取教训,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一、好故事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为一堂课的成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学生的注意力不仅很容易被一个精彩的课堂开头集中起来,而且还能够使学生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有益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充满悬念的历史故事,对于初中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很容易就被感染,导入新课,我注重精心挑选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与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短小精悍,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比如,讲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上课伊始,我讲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以这个故事导入新课,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学习秦王扫六合的兴趣,下面的内容学习起来就有精神头了。
二、好故事有利于揭示历史规律
有趣的历史故事不仅能吸引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恰当的历史故事还会有利于学生理解许多历史现象,揭示历史规律,帮助学生记忆。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第12课《法国大革命》时,我给同学们讲了这样的故事,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独断专行,擅自征税,迫害议员,最终引发革命,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及奢靡王后玛丽夫妇的封建专制导致最终被杀头的结局。从这些具体事件和故事中抽象出一系列规律性。这些规律性就是:在封建主义内部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这个萌芽不断成长壮大,而封建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就发动人民向封建制度斗争——这就是资产阶级革命。这样向同学们揭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和发展规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师通过荷兰革命的生动事实把这些规律性揭示的越深刻,学生去记忆全部事实、细节、详情的必要性就越少。不需背诵,而是按照逻辑本身,就能把关于上述规律性的概念保持在记忆里。
三、好故事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在讲述《文成公主入藏》历史剧的时候,我让几个学生分别扮演唐太宗、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吐蕃使者、唐朝官员和西藏官员等角色,让他们模拟文成公主远嫁他乡时的情景。通过情境模拟,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的合理想象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也让学生对于历史有着更加透彻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从各个方面了解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意义,理解他们的伟大在于何处。
又如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的教学重点是秦巩固统一的措施,难点是焚书坑儒的理解和评价。为了让同学们透彻理解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我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首先确立了自己的封号——皇帝,之后召开会议讨论用什么办法才能最有效统治这个庞大的帝国。丞相王绾说:陛下,诸侯国已灭。象燕、齐、楚这些地方,地处偏远,不好管辖。您最好在那里设诸侯,把你的儿子们分封到那里,让他们帮您治理,才能长治久安。也就是象周朝那样实行分封制。秦始皇把问题抛给大臣们。大臣们纷纷支持丞相的论调,牛人李斯干脆利落的说:“置诸侯不便。”设立诸侯对国家不利。为什么呢?周文王、周武王所分封的,大部分是自己的子弟和同姓贵族,后来,亲缘关系疏远,大家打得血流成河,周天子无法制止,甚至自身难保。现在,陛下威灵震天,海内统一,各地设立郡县,国家收取赋税,各王子接受赏赐,这样很容易控制他们,天下人也老老实实,没有异志。这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好办法。秦始皇拍板说,廷尉说得很对。于是秦始皇下令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守是郡的最高长官,县的长官称为县令。县以下设乡官,郡县长官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这样,天下就形成了“中央——郡——县”式的垂直行政管理机构,皇帝一竿子插到底,真正达到了集权管理。这才是“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率土之滨,莫非皇臣。”呢。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轻松突出了秦始皇中央集权的郡县制。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让同学们搜集资料,讲焚书坑儒的故事。通过搜集材料,组织故事,同学们不仅了解了焚书坑儒的过程,而且透过现象看本质,大家认识到焚书坑儒摧残了思想,钳制了文化。不仅让诸子百家的著作在民间荡然无存,而且知识分子从此为明哲保身,噤若寒蚕,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局面结束。
四、好故事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历史故事在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和成为健全的公民方面,尤其显得卓有成效。因为是偏远的农村初中,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极为粗放,大大咧咧,丢三落四,书桌上乱七八糟,对老师的话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怎么才能培养他们严谨的生活作风呢?这需要一个当头断喝,而对于这些十三四岁的孩子来说,用故事最容易打动他们。我选择了林肯被刺杀的故事:1865年4月14日星期五晚上10时15分,四年残酷内战刚刚结束了五天,美国总统林肯来到华盛顿的福特剧院看戏,凶手布斯潜入总统包厢,平静地把枪瞄准了林肯,在距离不到两英尺的后面,用一把大口径手枪向林肯的头部开枪,……共开枪8次,林肯被击中6次,其中5次击中要害。只有很少人听见枪声,甚至坐在旁边的林肯夫人和几个陪同看戏的人都没有对枪声太震惊,因为布斯选择了在戏剧的高潮处开枪,演员的大笑和枪声混杂在一起很难听清。第二天凌晨,美国总统林肯去世。
作为美国总统,特别是战时总统,他的安全警戒应该是世界第一的,为什么会让刺客这么轻而易举就刺杀了呢?因为疏忽。总统包厢本来是应该有锁的,锁坏了,总统警卫没有发现,或者发现了没有在意。总统包厢,闲杂人员不能随便进入,刺客蒲斯是演员,警卫没有难为他。总统保镖约翰·派克本来是应该坚守在总统包厢门口的,但因为缺乏责任心,躲到另一个房间喝酒去了。这三个不经意的粗心大意,让美国总统林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美国人民失去了最敬重的总统。
一、好故事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为一堂课的成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学生的注意力不仅很容易被一个精彩的课堂开头集中起来,而且还能够使学生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有益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充满悬念的历史故事,对于初中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很容易就被感染,导入新课,我注重精心挑选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与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短小精悍,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比如,讲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上课伊始,我讲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以这个故事导入新课,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学习秦王扫六合的兴趣,下面的内容学习起来就有精神头了。
二、好故事有利于揭示历史规律
有趣的历史故事不仅能吸引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恰当的历史故事还会有利于学生理解许多历史现象,揭示历史规律,帮助学生记忆。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第12课《法国大革命》时,我给同学们讲了这样的故事,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独断专行,擅自征税,迫害议员,最终引发革命,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及奢靡王后玛丽夫妇的封建专制导致最终被杀头的结局。从这些具体事件和故事中抽象出一系列规律性。这些规律性就是:在封建主义内部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这个萌芽不断成长壮大,而封建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就发动人民向封建制度斗争——这就是资产阶级革命。这样向同学们揭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和发展规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师通过荷兰革命的生动事实把这些规律性揭示的越深刻,学生去记忆全部事实、细节、详情的必要性就越少。不需背诵,而是按照逻辑本身,就能把关于上述规律性的概念保持在记忆里。
三、好故事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在讲述《文成公主入藏》历史剧的时候,我让几个学生分别扮演唐太宗、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吐蕃使者、唐朝官员和西藏官员等角色,让他们模拟文成公主远嫁他乡时的情景。通过情境模拟,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的合理想象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也让学生对于历史有着更加透彻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从各个方面了解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意义,理解他们的伟大在于何处。
又如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的教学重点是秦巩固统一的措施,难点是焚书坑儒的理解和评价。为了让同学们透彻理解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我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首先确立了自己的封号——皇帝,之后召开会议讨论用什么办法才能最有效统治这个庞大的帝国。丞相王绾说:陛下,诸侯国已灭。象燕、齐、楚这些地方,地处偏远,不好管辖。您最好在那里设诸侯,把你的儿子们分封到那里,让他们帮您治理,才能长治久安。也就是象周朝那样实行分封制。秦始皇把问题抛给大臣们。大臣们纷纷支持丞相的论调,牛人李斯干脆利落的说:“置诸侯不便。”设立诸侯对国家不利。为什么呢?周文王、周武王所分封的,大部分是自己的子弟和同姓贵族,后来,亲缘关系疏远,大家打得血流成河,周天子无法制止,甚至自身难保。现在,陛下威灵震天,海内统一,各地设立郡县,国家收取赋税,各王子接受赏赐,这样很容易控制他们,天下人也老老实实,没有异志。这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好办法。秦始皇拍板说,廷尉说得很对。于是秦始皇下令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守是郡的最高长官,县的长官称为县令。县以下设乡官,郡县长官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这样,天下就形成了“中央——郡——县”式的垂直行政管理机构,皇帝一竿子插到底,真正达到了集权管理。这才是“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率土之滨,莫非皇臣。”呢。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轻松突出了秦始皇中央集权的郡县制。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让同学们搜集资料,讲焚书坑儒的故事。通过搜集材料,组织故事,同学们不仅了解了焚书坑儒的过程,而且透过现象看本质,大家认识到焚书坑儒摧残了思想,钳制了文化。不仅让诸子百家的著作在民间荡然无存,而且知识分子从此为明哲保身,噤若寒蚕,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局面结束。
四、好故事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历史故事在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和成为健全的公民方面,尤其显得卓有成效。因为是偏远的农村初中,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极为粗放,大大咧咧,丢三落四,书桌上乱七八糟,对老师的话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怎么才能培养他们严谨的生活作风呢?这需要一个当头断喝,而对于这些十三四岁的孩子来说,用故事最容易打动他们。我选择了林肯被刺杀的故事:1865年4月14日星期五晚上10时15分,四年残酷内战刚刚结束了五天,美国总统林肯来到华盛顿的福特剧院看戏,凶手布斯潜入总统包厢,平静地把枪瞄准了林肯,在距离不到两英尺的后面,用一把大口径手枪向林肯的头部开枪,……共开枪8次,林肯被击中6次,其中5次击中要害。只有很少人听见枪声,甚至坐在旁边的林肯夫人和几个陪同看戏的人都没有对枪声太震惊,因为布斯选择了在戏剧的高潮处开枪,演员的大笑和枪声混杂在一起很难听清。第二天凌晨,美国总统林肯去世。
作为美国总统,特别是战时总统,他的安全警戒应该是世界第一的,为什么会让刺客这么轻而易举就刺杀了呢?因为疏忽。总统包厢本来是应该有锁的,锁坏了,总统警卫没有发现,或者发现了没有在意。总统包厢,闲杂人员不能随便进入,刺客蒲斯是演员,警卫没有难为他。总统保镖约翰·派克本来是应该坚守在总统包厢门口的,但因为缺乏责任心,躲到另一个房间喝酒去了。这三个不经意的粗心大意,让美国总统林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美国人民失去了最敬重的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