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和谐课堂教学的研究

【作者】 李绍惠

【机构】 (广西陆川县第三中学)


【正文】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深入改革,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突飞猛进。语文作为高中和谐课堂教学的重要课程,其具有明显的实用性、人文性,且较为强调“以生为本”的和谐课堂教学理念。于新课标改革指导下,必须不断改革高中高中语文和谐课堂教学方法,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持续优化和谐课堂教学效果。因此,笔者结合自身教育和谐课堂教学经验,重点探讨了新课改对高中语文和谐课堂教学的影响、新课改下高中语文和谐课堂教学理念以及实施途径。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和谐课堂教学 
  新课改对高中语文和谐课堂教学的影响必然会导致教师教育和谐课堂教学理念的更新。《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一切学生的一切发展,立足于这个核心理念,笔者结合多年和谐课堂教学经验,认为在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应具备“以生为本”的教育和谐课堂教学理念,即以学生为本,具体体现在: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这个是新课改的出发点,这也是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育和谐课堂教学中所应持有的最基本的理念。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新课标要求在和谐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着重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对和谐课堂教学理论、方法的研究,综合分析学生学习方式,联系课程标准、实践教材等方面,积极解决和谐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高中高中和谐课堂教学内容选择中,尽量选取更多科学性、趣味性的内容,以促进学生智力、情感的开发。在课堂中选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充分利用的灵活的和谐课堂教学手段。在高中高中语文和谐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师生之间的角色转换,教师成为传授者、灌输者,摒弃传统的和谐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课内容较生动且具有故事性,语文课中的故事都是真人、真事,使学生能从故事中得到一些真理。研究表明,启发思维和好奇心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学功底,而且能熟练驾驭和谐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应努力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并乐于学习。在学生主动探索问题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同教师及时探讨。比如,学习一篇全新的课文,教师首先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和分析,在阅读中鼓励学生及时向教师提出存在的困惑,加强对学生独立意识的培养,提高课堂和谐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转变教师角色、观念 
  (一)转变教师角色。教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转变思想。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引着、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应该走下神圣的三尺讲台,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去,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与学生一起交流,与学生一起学习,与学生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良好课堂氛围。教师只有转变了观念,放下了身段,从知识的输出者转变为共同的学习者,才能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完成教育和谐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一同学习,一块成长,在不断的学习探究中共同发展。在和谐课堂教学中,永远以学生为中心,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从学中找乐,在乐中求学。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二)转变和谐课堂教学观念。新课程背景下教育和谐课堂教学最终的目标,就是要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要做到学生个性的凸显。因此,新课程和谐课堂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了解学生自身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及独特的认知方式。教师要切实转变以往的以自我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根本的和谐课堂教学观念,相应的,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切实从思想上转变和谐课堂教学观念,自觉摒弃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的思想,重在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拓展创新课外活动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与以往传统的和谐课堂教学方式比起来,它应该更加开放、更有活力。开放的语文课堂,不仅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它还强调师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对课程与教材的重建;这不仅需要语文教师与学生对所学知识做横向的拓展,还要做纵向的延伸;不仅要求拓展知识,还要在拓展与延伸的过程中自然地掌握学习的方法。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关心他们的实际需求,重视其喜怒哀乐变化,不断创新课外活动,才能达到良好的和谐课堂教学效果。语文教师结合实际的教材内容,通过利用录像、幻灯、语言、动作等,准备好故事题材,展开讲故事活动,由各组学生共同演绎该故事,通过学生在故事情景中的对话、交流,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在校园中开展诗歌朗诵比赛、五月花征文比赛、小品活动等,陶冶师生情操,打造书香校园,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怎样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每个语文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首先,要认清课堂中的主体,改变“以讲为主”的和谐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学生要成为和谐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教师则应成为和谐课堂教学活动的辅导者和指导者。这一观念的转变就要求教师不仅仅拘泥于课本知识,还应按照学生的实际需要,调整教材,保证学生参与和谐课堂教学的时间。其次,尊重学生主体,在具体和谐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和谐的。这样学生就能对一些问题敢于发表不同的观点,大家一起讨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尊重主体就是全面关注和尊重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基础和特长爱好,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和谐课堂教学活动中。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和谐课堂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各门学科的和谐课堂教学理念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中语文将自主、合作、研究的教育理念加入到实际和谐课堂教学工作中,打破了传统的和谐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因此,教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和谐课堂教学基本功,再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实施一套有效的和谐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实现素质教育改革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