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谈如何提高初中生现代文阅读能力
【作者】 程明珠
【机构】 (福建省闽侯县荆溪中学)
【正文】摘 要:如何提高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本文就此问题从激发兴趣,明确目标;精选书目,讲究方法;注重积累,等方面入手浅谈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方法,以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和提高“大语文”观的素养。
关键词:兴趣;方法;积累生活
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一直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在新课标理念下,树立“大语文观”的阅读观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的教学模式,开展多种形式阅读,激发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兴趣,对提高语文水平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生现代文阅读的能力。
现代文阅读是对阅读者的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它包括了基础知识,分析水平和鉴赏能力等方面。如何提高阅读水平的途径有多方渠道。这里将从四个方面和读者做介绍,即把握一句话的意思,把握一段话的意思,把握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等。这些问题能深领会,阅读或许就会有所提高了。
把握好一句话的意思,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如果这一环薄弱,整篇阅读能力就提不高。
把握一句话的意思,要正确理解关键词语,正确理解含义抽象的语句,正确领会含蓄的语句。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正确理解关键词语是基础。
理解关键词语
所谓关键词语,指的是在语境中起重要作用的词语。比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其中“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和“历史科学”就是两个关键词语。注意体会这两个词语,就可进一步理解这句话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和革命理论这两方面强调马克思所起的作用是无人能够取代的。如果对这两个关键词语的顺序略作推敲,又可能有进一步的认识:作者强调的是革命实践,这与理论观、科学观完全一致。
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到,一句话中的关键词语不一定只有一个,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常常是逐步加深的,而对关键词语保持稳定注意,确乎是深入理解一句话的“关键”。
词语一般都具有抽象概括的性质,关键词语也不例外。所以,要正确理解关键词语,就必须注意它所概括的具体内容。这可以算是正确理解关键词语的一种方法。上面的例子就用的是这种方法。这是偏重于深入理解概念意义的方法。
但也有许多词语,不仅是某种含义的抽象概括,还具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或形象性。所以,善于体会感情、补充形象,可以算是正确理解关键词语的又一种方法。
例①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
《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例②他对她多么温柔多么体贴:他来搀了她去用午饭,几小时地望着她,眼睛的神气差不多是;他瞅着女儿,仿佛她是金铸的一般。
《守财奴》
如前所说,一句话中的关键词语往往不止一个,这两例中值得注意的关键词语都很多,我们姑且就“答复”和“差不多”“很慈祥”来谈谈。例①的“答复”,是在敌人的攻击已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情况下,马克思所采取的做法,这里作者没用“痛斥”,更没有“反击”,但却表现了马克思从容不迫的气度,举重若轻的斗争艺术,也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钦敬之情。当然,对这句话的思想感情,从“蛛丝”的比喻也可以得到类似的体会。例②的“差不多”、“很慈祥”也是极有表现力的,这是点破葛朗台卑鄙灵魂和欧也妮极其单纯、善良的重要一语。对亲生女儿,老父亲本应很慈祥,这是人的天性,但老葛朗台却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具备这种天性了。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在他的眼睛里,顶多也只能闪过这种“差不多”―?其实是与真正的慈祥大异其趣的古怪神气。而欧也妮对此却全无觉察,不折不扣是一头任人宰割的羔羊。这里对父女两人的形象刻画,的确是力透纸背,仅以极简省的话语便勾勒出两截然相反的灵魂。
这两个例子所谈的,就是用体会感情、补充形象来正确理解养分词语的方法。这是偏重于深入体会表达效果的方法。
以上两种方法的运用,大体都要遵从联系语境、反复筛选和稳定注意、逐步深化这样两个原则。
联系语境,就是联系上下文;反复筛选是就是对一句话中哪个词语更有助于把理解导向深入要经过筛选,而且有时要多次筛选。这也就是说,孤立地只看到一句话,是难以确认关键词语的,只有对上下文形成一定的综合了解以后才能真正把握住关键词语,而且随着综合了解不断深入,对关键词语的把握也可能有所调整。
稳定注意,就是要对某个关键词语专心致志地进行思考,晴蜓点水式的阅读是不行的。必得让这个关键词语真正在头(下转第93页)(上接第71页)脑里打上很深的烙印,不仅通过它唤起上下文中有关内容的印象,而且有时还要唤起某些前景知识的联想,这时对它的理解便会不断深化。
理解含义抽象的语句
“抽象”就是不具体,所以,理解含义抽象的语句,最好的办法就是使之具体化,不过,这种具体化是需要通过阐发来实现的。这就是要求读者能遵循文章的思路,结合文章的背景、作者写文章的意图,对抽象语句的含义作出正确的阐述与合理的补充,完善、丰富自己的理解。
比如,《药》中夏瑜有一句名言:“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这句话应该什么样具体理解它的含义呢?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夏瑜是在什么地方对什么人讲这句话的。他身陷囹圄,危在旦夕,还在劝说牢头红眼睛阿义造反,确实反映出夏瑜是一位舍身取义的革命者。然而,红眼睛阿义是什么人呢?他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帮凶和爪牙,对他宣传革命道理,实在是明珠投暗了,这又反映出夏瑜分不清敌我友,而这恰恰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弊端。鲁迅先生正是通过塑夏瑜这个人物来批评辛亥革命的不乇底性的。当然,这句话里还有民主性和民族性的意思。清王朝的天下大家来坐,这显然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封建专制是针锋相对的。“大清的天下”是异族统治,推翻它,正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精神。
再比如,茅盾在《风景谈》里描绘了“桃园即景”的画面,然后有一段精警的议论:因此,这里的“风景”也就值得留恋,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增添了景色,形式的和内容的,人创造了第二自然!
这段文字中最后一句,用语深奥,乍一读觉得茫然,不知窨是什么意思,理解上出现了“断裂层”。人创造了第二自然“语出高尔基,指劳动创造了世界,也指人类在劳动中创造了文化。联系上文作者在第四个画面中描写了两个情景:荒山石洞雨天里,两个青年促膝读书;城市公园角落中,西装革履与旗袍高跟鞋在谈情说爱。在第五个画面中,描写了桃林”风景区“里聚友、读书、畅谈和休息的青年男女,那么,”人创造了第二自然“是为了表现城乡青年精神文化生活的差别吗?是为了抨击城市青年谈情说爱的平庸生活吗?不,联系贯穿全文的作者的思想情感来看,这句话是在歌颂革命青年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
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绝不是短期的强化训练就可以实现的,只有长抓不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作为语文教师,以实际行动去实施新课标教学法,敢于创新实践,语文素养的活水就能滋润其他学科结出理想的硕果,富有阅读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才是继承和发展中外优秀文化,只要咋哦阅读教学的道路上我们恳于并勤于下功夫,相信学生明天的阅读台阶上会开满鲜花。
总之,只要我们在工作中勤于总结,积极探索,不断进取,定会找到更好的方法、途径,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斐.农村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研究[J].教研天地,2011,(05).
[2]曾涛.浅谈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人教版教学论文,2010,10.
[3]张丽英.中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研究.教学论文,2010,04.
关键词:兴趣;方法;积累生活
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一直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在新课标理念下,树立“大语文观”的阅读观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的教学模式,开展多种形式阅读,激发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兴趣,对提高语文水平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生现代文阅读的能力。
现代文阅读是对阅读者的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它包括了基础知识,分析水平和鉴赏能力等方面。如何提高阅读水平的途径有多方渠道。这里将从四个方面和读者做介绍,即把握一句话的意思,把握一段话的意思,把握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等。这些问题能深领会,阅读或许就会有所提高了。
把握好一句话的意思,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如果这一环薄弱,整篇阅读能力就提不高。
把握一句话的意思,要正确理解关键词语,正确理解含义抽象的语句,正确领会含蓄的语句。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正确理解关键词语是基础。
理解关键词语
所谓关键词语,指的是在语境中起重要作用的词语。比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其中“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和“历史科学”就是两个关键词语。注意体会这两个词语,就可进一步理解这句话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和革命理论这两方面强调马克思所起的作用是无人能够取代的。如果对这两个关键词语的顺序略作推敲,又可能有进一步的认识:作者强调的是革命实践,这与理论观、科学观完全一致。
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到,一句话中的关键词语不一定只有一个,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常常是逐步加深的,而对关键词语保持稳定注意,确乎是深入理解一句话的“关键”。
词语一般都具有抽象概括的性质,关键词语也不例外。所以,要正确理解关键词语,就必须注意它所概括的具体内容。这可以算是正确理解关键词语的一种方法。上面的例子就用的是这种方法。这是偏重于深入理解概念意义的方法。
但也有许多词语,不仅是某种含义的抽象概括,还具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或形象性。所以,善于体会感情、补充形象,可以算是正确理解关键词语的又一种方法。
例①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
《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例②他对她多么温柔多么体贴:他来搀了她去用午饭,几小时地望着她,眼睛的神气差不多是;他瞅着女儿,仿佛她是金铸的一般。
《守财奴》
如前所说,一句话中的关键词语往往不止一个,这两例中值得注意的关键词语都很多,我们姑且就“答复”和“差不多”“很慈祥”来谈谈。例①的“答复”,是在敌人的攻击已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情况下,马克思所采取的做法,这里作者没用“痛斥”,更没有“反击”,但却表现了马克思从容不迫的气度,举重若轻的斗争艺术,也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钦敬之情。当然,对这句话的思想感情,从“蛛丝”的比喻也可以得到类似的体会。例②的“差不多”、“很慈祥”也是极有表现力的,这是点破葛朗台卑鄙灵魂和欧也妮极其单纯、善良的重要一语。对亲生女儿,老父亲本应很慈祥,这是人的天性,但老葛朗台却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具备这种天性了。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在他的眼睛里,顶多也只能闪过这种“差不多”―?其实是与真正的慈祥大异其趣的古怪神气。而欧也妮对此却全无觉察,不折不扣是一头任人宰割的羔羊。这里对父女两人的形象刻画,的确是力透纸背,仅以极简省的话语便勾勒出两截然相反的灵魂。
这两个例子所谈的,就是用体会感情、补充形象来正确理解养分词语的方法。这是偏重于深入体会表达效果的方法。
以上两种方法的运用,大体都要遵从联系语境、反复筛选和稳定注意、逐步深化这样两个原则。
联系语境,就是联系上下文;反复筛选是就是对一句话中哪个词语更有助于把理解导向深入要经过筛选,而且有时要多次筛选。这也就是说,孤立地只看到一句话,是难以确认关键词语的,只有对上下文形成一定的综合了解以后才能真正把握住关键词语,而且随着综合了解不断深入,对关键词语的把握也可能有所调整。
稳定注意,就是要对某个关键词语专心致志地进行思考,晴蜓点水式的阅读是不行的。必得让这个关键词语真正在头(下转第93页)(上接第71页)脑里打上很深的烙印,不仅通过它唤起上下文中有关内容的印象,而且有时还要唤起某些前景知识的联想,这时对它的理解便会不断深化。
理解含义抽象的语句
“抽象”就是不具体,所以,理解含义抽象的语句,最好的办法就是使之具体化,不过,这种具体化是需要通过阐发来实现的。这就是要求读者能遵循文章的思路,结合文章的背景、作者写文章的意图,对抽象语句的含义作出正确的阐述与合理的补充,完善、丰富自己的理解。
比如,《药》中夏瑜有一句名言:“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这句话应该什么样具体理解它的含义呢?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夏瑜是在什么地方对什么人讲这句话的。他身陷囹圄,危在旦夕,还在劝说牢头红眼睛阿义造反,确实反映出夏瑜是一位舍身取义的革命者。然而,红眼睛阿义是什么人呢?他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帮凶和爪牙,对他宣传革命道理,实在是明珠投暗了,这又反映出夏瑜分不清敌我友,而这恰恰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弊端。鲁迅先生正是通过塑夏瑜这个人物来批评辛亥革命的不乇底性的。当然,这句话里还有民主性和民族性的意思。清王朝的天下大家来坐,这显然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封建专制是针锋相对的。“大清的天下”是异族统治,推翻它,正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精神。
再比如,茅盾在《风景谈》里描绘了“桃园即景”的画面,然后有一段精警的议论:因此,这里的“风景”也就值得留恋,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增添了景色,形式的和内容的,人创造了第二自然!
这段文字中最后一句,用语深奥,乍一读觉得茫然,不知窨是什么意思,理解上出现了“断裂层”。人创造了第二自然“语出高尔基,指劳动创造了世界,也指人类在劳动中创造了文化。联系上文作者在第四个画面中描写了两个情景:荒山石洞雨天里,两个青年促膝读书;城市公园角落中,西装革履与旗袍高跟鞋在谈情说爱。在第五个画面中,描写了桃林”风景区“里聚友、读书、畅谈和休息的青年男女,那么,”人创造了第二自然“是为了表现城乡青年精神文化生活的差别吗?是为了抨击城市青年谈情说爱的平庸生活吗?不,联系贯穿全文的作者的思想情感来看,这句话是在歌颂革命青年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
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绝不是短期的强化训练就可以实现的,只有长抓不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作为语文教师,以实际行动去实施新课标教学法,敢于创新实践,语文素养的活水就能滋润其他学科结出理想的硕果,富有阅读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才是继承和发展中外优秀文化,只要咋哦阅读教学的道路上我们恳于并勤于下功夫,相信学生明天的阅读台阶上会开满鲜花。
总之,只要我们在工作中勤于总结,积极探索,不断进取,定会找到更好的方法、途径,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斐.农村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研究[J].教研天地,2011,(05).
[2]曾涛.浅谈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人教版教学论文,2010,10.
[3]张丽英.中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研究.教学论文,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