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策略
【作者】 青措卓玛
【机构】 (青海省格尔木市中山路小学)
【正文】摘 要:小学生身心发展尚不完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找准切入点,选取恰当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方法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小学生在平常的语文阅读学习中并不能准确快速的理解和把握课本的内容,因此,找准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定位,把握好切入点有利于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
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结合自身经验,感悟文本,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要促使学生经过分析、理解、裁剪、整合等方面的思维活动,拓展学生学习空间,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中的创新意识。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归纳、创新能力,让学生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学习信心得以提高、自主理解能力受到肯定、人文素养能够提升。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选用存在的问题
1.1小学语文教学切入形式过于模式化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就是单纯的对语文课文的讲解和背诵,从而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照搬以往的教学模式,以至于对小学语文的教学一味的采用单一、机械的课堂教学方法,往往就会是一句话源源不断的进行重复运用,甚至是对每节课文都采用一种切入方法,使得原本应该轻松愉快的语文课堂教学气氛,变得枯燥乏味,了无生趣,使得小学生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1.2不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是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知识的有效措施,但是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往往忽略小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味的追求课堂教学的秩序感。在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上往往是传统对课本知识的传授,并且划定课文的重点,要求小学生死记硬背,并不顾小学生的理解程度,课后布置大量的阅读作业。这种教学切入方式非但不能让小学生快速有效的掌握语文课堂知识,反而会给小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2.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的策略
2.1以故事性为切入点
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讲,以故事性为切入点,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聆听者的身份融入到阅读氛围中。阅读内容中的故事通常都源于实际生活,这也是学生产生阅读兴趣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善于以实际故事为切入点。比如:在讲解《精彩了与糟糕透了》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探究家庭话题开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其文章内容主要从父母鼓励孩子方式的不同,所引出的生活教育法则。对此,教师在课程导入环节,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简短的“说出与父母的故事”的讨论会,让学生积极与师生分析自己与父母间发生的故事,然后
再巧妙的引入文章中的故事,之后在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探究,让学生理解父母不同种表现关爱的形式。
2.2以学生为主体找准切入点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应该是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转变传统的固化的教学模式切入点。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知识讲解的基础上,把课堂交给小学生,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并结合小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切入措施,充分调动小学生语文课堂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得小学生在用语言表达的时候,能对课文只是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更为直观的感受,从而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好奇心。
2.3以实际生活为切入点
以实际生活为切入点其实是非常广泛的一种模式,其效果也比较显著。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学习活动的开始都是由产生兴趣开始的,而以实际生活语文阅读教学的切入点,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也有助于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授课中,教师应从学生的思维特地、模式入手,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准确把握教学切入点。比如:在讲解《石榴》这篇文章时,实际生活中的石榴是孩子都很喜爱的一种水果,一粒粒的果子很美。为此,教师在授课中就可以实物为切入点,举着新鲜的石榴问大家喜欢石榴吗?在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说石榴的特征,如外形、味道和吃法等等。而学生之所以能够描述出这些特征,也正是因为生活中对这种水果比较熟悉,在学习、探究中才能够积极主动地的投入其中。在学生调整到最佳学习状态时,教师再导入教学问题,同学们想知道石榴是怎样一点点长大的吗?然后再导入阅读教学内容,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也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4以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为切入点
教师对学生课堂有效评价切入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有着实际的意义。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完善,决定着其在情感上渴望教师给予客观正面的评价。而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有效的解答,以及鼓励性的赏识等都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小学生的心中泛起无限涟漪,使得其自尊心得到尊重。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要积极寻求课堂解答有效的切入点,适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提高课堂解答切入的多样性、多角度。全方位的引导小学生,拓宽他们的语文阅读视野,从而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
3.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的研究和探索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以及课堂学习效率有着战略性意义。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给学生提供多大的舞台,他们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小学语文阅读课要选好教学的切入点,给予学生更多的个性化的体验、促使小孩子思维进发火花、学习充满自信、敢于探究表达、综合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季晗.刍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切入点[J].快乐阅读(下旬刊),2013(12)
[2]吴刘芳.牵一发而动全身——例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切入[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3(11)
[3]李秀玲.给学生一个支点,撬动文本的浩瀚世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的有效性策略 [J].考试周刊,2013(95)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
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结合自身经验,感悟文本,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要促使学生经过分析、理解、裁剪、整合等方面的思维活动,拓展学生学习空间,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中的创新意识。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归纳、创新能力,让学生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学习信心得以提高、自主理解能力受到肯定、人文素养能够提升。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选用存在的问题
1.1小学语文教学切入形式过于模式化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就是单纯的对语文课文的讲解和背诵,从而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照搬以往的教学模式,以至于对小学语文的教学一味的采用单一、机械的课堂教学方法,往往就会是一句话源源不断的进行重复运用,甚至是对每节课文都采用一种切入方法,使得原本应该轻松愉快的语文课堂教学气氛,变得枯燥乏味,了无生趣,使得小学生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1.2不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是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知识的有效措施,但是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往往忽略小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味的追求课堂教学的秩序感。在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上往往是传统对课本知识的传授,并且划定课文的重点,要求小学生死记硬背,并不顾小学生的理解程度,课后布置大量的阅读作业。这种教学切入方式非但不能让小学生快速有效的掌握语文课堂知识,反而会给小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2.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的策略
2.1以故事性为切入点
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讲,以故事性为切入点,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聆听者的身份融入到阅读氛围中。阅读内容中的故事通常都源于实际生活,这也是学生产生阅读兴趣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善于以实际故事为切入点。比如:在讲解《精彩了与糟糕透了》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探究家庭话题开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其文章内容主要从父母鼓励孩子方式的不同,所引出的生活教育法则。对此,教师在课程导入环节,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简短的“说出与父母的故事”的讨论会,让学生积极与师生分析自己与父母间发生的故事,然后
再巧妙的引入文章中的故事,之后在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探究,让学生理解父母不同种表现关爱的形式。
2.2以学生为主体找准切入点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应该是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转变传统的固化的教学模式切入点。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知识讲解的基础上,把课堂交给小学生,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并结合小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切入措施,充分调动小学生语文课堂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得小学生在用语言表达的时候,能对课文只是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更为直观的感受,从而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好奇心。
2.3以实际生活为切入点
以实际生活为切入点其实是非常广泛的一种模式,其效果也比较显著。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学习活动的开始都是由产生兴趣开始的,而以实际生活语文阅读教学的切入点,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也有助于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授课中,教师应从学生的思维特地、模式入手,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准确把握教学切入点。比如:在讲解《石榴》这篇文章时,实际生活中的石榴是孩子都很喜爱的一种水果,一粒粒的果子很美。为此,教师在授课中就可以实物为切入点,举着新鲜的石榴问大家喜欢石榴吗?在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说石榴的特征,如外形、味道和吃法等等。而学生之所以能够描述出这些特征,也正是因为生活中对这种水果比较熟悉,在学习、探究中才能够积极主动地的投入其中。在学生调整到最佳学习状态时,教师再导入教学问题,同学们想知道石榴是怎样一点点长大的吗?然后再导入阅读教学内容,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也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4以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为切入点
教师对学生课堂有效评价切入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有着实际的意义。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完善,决定着其在情感上渴望教师给予客观正面的评价。而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有效的解答,以及鼓励性的赏识等都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小学生的心中泛起无限涟漪,使得其自尊心得到尊重。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要积极寻求课堂解答有效的切入点,适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提高课堂解答切入的多样性、多角度。全方位的引导小学生,拓宽他们的语文阅读视野,从而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
3.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的研究和探索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以及课堂学习效率有着战略性意义。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给学生提供多大的舞台,他们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小学语文阅读课要选好教学的切入点,给予学生更多的个性化的体验、促使小孩子思维进发火花、学习充满自信、敢于探究表达、综合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季晗.刍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切入点[J].快乐阅读(下旬刊),2013(12)
[2]吴刘芳.牵一发而动全身——例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切入[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3(11)
[3]李秀玲.给学生一个支点,撬动文本的浩瀚世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的有效性策略 [J].考试周刊,201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