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班级管理多曲折 静思践行终得法
【作者】 刘晓燕
【机构】 (山东省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蔄山小学)
【正文】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在《班主任工作漫谈》中曾说过::“班级像一座长长的桥,通过它,人们跨向理想的彼岸”。班级的作用不言而喻,作为班级的“掌舵人”,班主任的责任更为艰巨。如何让班级有凝聚力、向心力,如何让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品质等等,成为班主任们探讨的永恒主题,几经实践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找好自己的“定位”
作为教师热爱自己的学生无可厚非。但什么是“爱”,这却是我们该好好思索的问题,老师们一定要摆正位置,清楚自己的角色,如不能正确的把握便将面临极大的问题。
刚踏上教育岗位时我总对自己说:一定不要让学生怕自己,要当学生的老师,更要成为他们的朋友。我坚信:“师爱会是一根魔法棒,它指到哪里哪里就有满院芬芳。”但后来我发现,现在的学生思想很是复杂:他们对事物都有自己的想法,对老师也不是言听计从的,甚至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于是,我的“柔和”只起到了反效果。学生不怕我,同样他们也不听我的。于是,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至,班级纪律差,学生的成绩一落千丈,我也是焦头烂额。
经历这件事后我才明白:对学生进行教育不能专靠“柔”。他们需要“朋友老师”,更需要一个为他们制定规矩和提出要求的“领袖老师”。“让学生又怕又爱又尊敬”的老师,才是能真正吸引学生的老师。
二、注重习惯养成
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自理、自控能力,但这些能力又不是很完善;他们对事物有了自己的想法,凡事都想尝试,却又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在学习生活中他们需要一定的约束力。
开学伊始我们一定要制订班级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行为约束。我坚信:只要学生们拥有了好的习惯,那么班级的各项各项工作就会顺利的展开。对于一开始就违反纪律的同学,一定要严肃处理,否则会有很多“跟风”现象。处理方式要“不拘一格”,如:怕写作文的,就让他们写检讨;疲于计算的,就做数学习题……。另,处理一定要“一抓到底”,必须看着学生把任务完成,否则你的“处罚”也将丧失效果。
在处理违纪学生时,我们必须针对学生的特点寻找适合的教育方法,就如性格内向脸皮薄的孩子就不适合当着班级学生的面进行批评。此外,还要把握批评教育学生的“度”,切忌走极端。不要让学生产生老师只关心班级制度而不体谅自己的错觉,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三、定期心理辅导
“心灵是我做主的地方。在心灵里天堂可以变成地狱,地狱可以变成天堂。”让学生拥有健全的心理,比掌握完整的知识更重要。不要让学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凭想当然的做事。
我认识这样一个学生,平时沉默寡言从不闹事,各科老师都认为他很乖。可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却趁午休时间把同桌的语文书涂抹的不堪入目。只因为同桌冤枉他没写作业,他心有怨气无处发泄,忍无可忍时只好拿同桌的书出气。
你看,外表并不能折射出内心世界。故:积极配合心理老师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了解学生的特点,才能防患于未然。
四、尊重每个孩子
尊重是相互的,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忽略这一点。我们的学生也是“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看法和需求,我们要正视这些,适当的调试自己的观察角度,试着去理解他们的愿望,赞赏他们的成就;我们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地强求学生和我们想的一样。为学生留一定的空间,让他们可以自由的想象。
尊重还在于细节,教师们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要因为要和同事聊天而忽略学生一次次的真挚问候;当你碰掉了学生的学习用具时别忘了说声“对不起”,然后可以帮他们捡起来;在学生面前,一定要使用文明用语……
这些都是小事,但小事却可以反映大问题,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质,不要因为细节问题丢了修养,失了学生对你的崇敬。
班级管理是一项细致的工作,我们要认真了解班上的每个人,去关怀每个人,不要让自己班里有“阳光照耀不到的地方”。当你真正的关注了自己的学生,并能让学生在生活中真真实实的感受到你的关怀,明白你的期待,如能真正做到如此,你所任教的班级就能作到无往不利。
一、找好自己的“定位”
作为教师热爱自己的学生无可厚非。但什么是“爱”,这却是我们该好好思索的问题,老师们一定要摆正位置,清楚自己的角色,如不能正确的把握便将面临极大的问题。
刚踏上教育岗位时我总对自己说:一定不要让学生怕自己,要当学生的老师,更要成为他们的朋友。我坚信:“师爱会是一根魔法棒,它指到哪里哪里就有满院芬芳。”但后来我发现,现在的学生思想很是复杂:他们对事物都有自己的想法,对老师也不是言听计从的,甚至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于是,我的“柔和”只起到了反效果。学生不怕我,同样他们也不听我的。于是,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至,班级纪律差,学生的成绩一落千丈,我也是焦头烂额。
经历这件事后我才明白:对学生进行教育不能专靠“柔”。他们需要“朋友老师”,更需要一个为他们制定规矩和提出要求的“领袖老师”。“让学生又怕又爱又尊敬”的老师,才是能真正吸引学生的老师。
二、注重习惯养成
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自理、自控能力,但这些能力又不是很完善;他们对事物有了自己的想法,凡事都想尝试,却又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在学习生活中他们需要一定的约束力。
开学伊始我们一定要制订班级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行为约束。我坚信:只要学生们拥有了好的习惯,那么班级的各项各项工作就会顺利的展开。对于一开始就违反纪律的同学,一定要严肃处理,否则会有很多“跟风”现象。处理方式要“不拘一格”,如:怕写作文的,就让他们写检讨;疲于计算的,就做数学习题……。另,处理一定要“一抓到底”,必须看着学生把任务完成,否则你的“处罚”也将丧失效果。
在处理违纪学生时,我们必须针对学生的特点寻找适合的教育方法,就如性格内向脸皮薄的孩子就不适合当着班级学生的面进行批评。此外,还要把握批评教育学生的“度”,切忌走极端。不要让学生产生老师只关心班级制度而不体谅自己的错觉,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三、定期心理辅导
“心灵是我做主的地方。在心灵里天堂可以变成地狱,地狱可以变成天堂。”让学生拥有健全的心理,比掌握完整的知识更重要。不要让学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凭想当然的做事。
我认识这样一个学生,平时沉默寡言从不闹事,各科老师都认为他很乖。可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却趁午休时间把同桌的语文书涂抹的不堪入目。只因为同桌冤枉他没写作业,他心有怨气无处发泄,忍无可忍时只好拿同桌的书出气。
你看,外表并不能折射出内心世界。故:积极配合心理老师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了解学生的特点,才能防患于未然。
四、尊重每个孩子
尊重是相互的,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忽略这一点。我们的学生也是“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看法和需求,我们要正视这些,适当的调试自己的观察角度,试着去理解他们的愿望,赞赏他们的成就;我们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地强求学生和我们想的一样。为学生留一定的空间,让他们可以自由的想象。
尊重还在于细节,教师们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要因为要和同事聊天而忽略学生一次次的真挚问候;当你碰掉了学生的学习用具时别忘了说声“对不起”,然后可以帮他们捡起来;在学生面前,一定要使用文明用语……
这些都是小事,但小事却可以反映大问题,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质,不要因为细节问题丢了修养,失了学生对你的崇敬。
班级管理是一项细致的工作,我们要认真了解班上的每个人,去关怀每个人,不要让自己班里有“阳光照耀不到的地方”。当你真正的关注了自己的学生,并能让学生在生活中真真实实的感受到你的关怀,明白你的期待,如能真正做到如此,你所任教的班级就能作到无往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