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术
【作者】 周毛吉
【机构】 (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根登群培中学)
【正文】摘 要: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其意义有时远大于解决一个问题。”因为解决一个问题需要用到很多复杂的思路,这需要用学过的问题去解决,而对于一个创新问题的提出,确实需要一些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并且这代表着科学的进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传递知识、训练技能的主阵地。在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方式,能够使学生感觉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提高学生学习中学语文知识的兴趣。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
1.中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前提
1.1学生的年龄特征对课堂提问内容设置的影响
学生的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的条件下,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身体和心理发展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特征。中学阶段的学生思维上主要以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的初级阶段,对知识的把握还主要以形象思维为感知主体。因而对处于该阶段的学生要善于将感性与理性、尊重与引导巧妙结合起来。在课堂问题的设置上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尊重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
1.2学生个体差异对课堂提问内容设置的影响
学生有不同于别人的特征,即个体的差异性。在教育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性别差异、智力因素差异、非智力因素差异等。这些差异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学生在学习上的态度,教师在设置课堂提问的内容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这些差异,从而因材施教,因人设问。同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课的类型不同,学生个体需求也是有差别的,诸如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是阅读课还是写作课,是散文课、诗歌课还是说明文课、议论文课,这些课都需要学生发挥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程度不同,学生个体的需求也是有所差别的,教师应善于总结和了解具体课堂教学中学生个体性需求的具体特征,以便进行有效提问。
2.中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艺术路径
作为语文教师,要想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就必须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不仅要深人研读教材,对教材有完整、深刻、准确的理解,把握好文章的主旨、内容等,做好授课准备;还要多方面收集有关教学的资料,做好知识准备。同时,尽可能地熟悉每个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为语文教学的课堂提问内容做好各个方面的准备。
2.1设置问题,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当然,老师们在课堂和教学中也可以把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作为学习的重点。当学生的自我意识、主动探索在教师的指引下形成,学生将学习建立在愿意学习、喜欢学的基础之上时,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的意愿就会比平时大得多。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查找资料、充分表现、自我发挥、勤于总结、自我评价等手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在课堂提问的问题中,改变问题的角度,多创设具有情景性的问题,对于课堂的效率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2面向全体,难易适度,科学提问
课堂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内容要有梯度和层次,提问的对象要有所选择,避免让少数优秀学生或愿意表现的学生独占课堂回答问题的时间。教师提问的方式可以是个别回答或小组代表回答,或学生抢答;教师也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如对“尖子生”可以合理提高问题的难度深度和广度,对于“中等生”的提问可以逐步升级,层层推进,对于“学困生”则要适当降低问题的难度。引路性问题要多问学优生,锻炼性问题要照顾中等生,鼓励性问题要选“学困生”来回答。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机会,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是课堂变成学生主动进取,施展才华,相互促进的舞台,从而使课堂提问发挥其应有的最大效用。怎样向学生提出问题,对课堂提问的成败至关重要。问之得当,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发展学生智能。问得不当,则往往启而不发,最后还是变成教师自问自答。
2.3针对实际,灵活多变
语文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学生答问出现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如果出现答非所问,或者没有办法答不出来等情况出现,教师也不要着急。我们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注意运用教育机智,根据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发问,不能不顾教学实际,一成不变地照搬课前设计好的问题,也不能在学生答不出时一味地等待或追问学生。要多运用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及时调整提问策略。
2.4分层提问,化难为简
若想把语文课堂教的生动,教的有意义,单从简单的提问作为引导还是不够的,这需要教师站在全局的高度,站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从课本全篇的谋略布局中出发,设计出一组系统的提问方式,在讲课的时候应用到课堂的各个环节,通过分层次的提问,逐步渗透课本传达的中心思想,把问题贯通到整个教学当中,才能让学生乐于学习,接受学习。例如,在讲到《变色龙》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分层次提问的方式。老师可以先问学生,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就会告诉老师,是善变的。接下来教师再问:“他的善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们就会回答:“他的情绪反复无常,让人觉得非常好笑。”老师又接着说:“他的情绪虽然经常的变化,让人琢磨不透,但是有一点是没有改变的,这到底是什么?”学生因为根据了上面的铺垫,有了一定对问题考虑的基础,就理所当然的回答是见风使舵。然后,教师就可以根据这样的问题,还原到课本当中,对课文进行进一步的讲解,让学生对《变色龙》这节课有更深入的了解。通过这样环环相扣的提问方式,学生很容易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章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3.结语
语文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学问,它也肯定不止以上五把“钥匙”。只要我们中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总结,就一定能够找到更多、更方便、更快捷的打开中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难的“锁”的“金钥匙”来。
参考文献:
[1]李明蔚,李继宏,李丽梅.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搞笑教育质量提升[J].民风,2008,(17)
[2]戴少丹.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吉林教育,2008,(7)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
1.中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前提
1.1学生的年龄特征对课堂提问内容设置的影响
学生的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的条件下,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身体和心理发展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特征。中学阶段的学生思维上主要以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的初级阶段,对知识的把握还主要以形象思维为感知主体。因而对处于该阶段的学生要善于将感性与理性、尊重与引导巧妙结合起来。在课堂问题的设置上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尊重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
1.2学生个体差异对课堂提问内容设置的影响
学生有不同于别人的特征,即个体的差异性。在教育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性别差异、智力因素差异、非智力因素差异等。这些差异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学生在学习上的态度,教师在设置课堂提问的内容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这些差异,从而因材施教,因人设问。同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课的类型不同,学生个体需求也是有差别的,诸如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是阅读课还是写作课,是散文课、诗歌课还是说明文课、议论文课,这些课都需要学生发挥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程度不同,学生个体的需求也是有所差别的,教师应善于总结和了解具体课堂教学中学生个体性需求的具体特征,以便进行有效提问。
2.中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艺术路径
作为语文教师,要想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就必须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不仅要深人研读教材,对教材有完整、深刻、准确的理解,把握好文章的主旨、内容等,做好授课准备;还要多方面收集有关教学的资料,做好知识准备。同时,尽可能地熟悉每个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为语文教学的课堂提问内容做好各个方面的准备。
2.1设置问题,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当然,老师们在课堂和教学中也可以把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作为学习的重点。当学生的自我意识、主动探索在教师的指引下形成,学生将学习建立在愿意学习、喜欢学的基础之上时,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的意愿就会比平时大得多。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查找资料、充分表现、自我发挥、勤于总结、自我评价等手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在课堂提问的问题中,改变问题的角度,多创设具有情景性的问题,对于课堂的效率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2面向全体,难易适度,科学提问
课堂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内容要有梯度和层次,提问的对象要有所选择,避免让少数优秀学生或愿意表现的学生独占课堂回答问题的时间。教师提问的方式可以是个别回答或小组代表回答,或学生抢答;教师也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如对“尖子生”可以合理提高问题的难度深度和广度,对于“中等生”的提问可以逐步升级,层层推进,对于“学困生”则要适当降低问题的难度。引路性问题要多问学优生,锻炼性问题要照顾中等生,鼓励性问题要选“学困生”来回答。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机会,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是课堂变成学生主动进取,施展才华,相互促进的舞台,从而使课堂提问发挥其应有的最大效用。怎样向学生提出问题,对课堂提问的成败至关重要。问之得当,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发展学生智能。问得不当,则往往启而不发,最后还是变成教师自问自答。
2.3针对实际,灵活多变
语文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学生答问出现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如果出现答非所问,或者没有办法答不出来等情况出现,教师也不要着急。我们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注意运用教育机智,根据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发问,不能不顾教学实际,一成不变地照搬课前设计好的问题,也不能在学生答不出时一味地等待或追问学生。要多运用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及时调整提问策略。
2.4分层提问,化难为简
若想把语文课堂教的生动,教的有意义,单从简单的提问作为引导还是不够的,这需要教师站在全局的高度,站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从课本全篇的谋略布局中出发,设计出一组系统的提问方式,在讲课的时候应用到课堂的各个环节,通过分层次的提问,逐步渗透课本传达的中心思想,把问题贯通到整个教学当中,才能让学生乐于学习,接受学习。例如,在讲到《变色龙》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分层次提问的方式。老师可以先问学生,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就会告诉老师,是善变的。接下来教师再问:“他的善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们就会回答:“他的情绪反复无常,让人觉得非常好笑。”老师又接着说:“他的情绪虽然经常的变化,让人琢磨不透,但是有一点是没有改变的,这到底是什么?”学生因为根据了上面的铺垫,有了一定对问题考虑的基础,就理所当然的回答是见风使舵。然后,教师就可以根据这样的问题,还原到课本当中,对课文进行进一步的讲解,让学生对《变色龙》这节课有更深入的了解。通过这样环环相扣的提问方式,学生很容易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章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3.结语
语文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学问,它也肯定不止以上五把“钥匙”。只要我们中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总结,就一定能够找到更多、更方便、更快捷的打开中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难的“锁”的“金钥匙”来。
参考文献:
[1]李明蔚,李继宏,李丽梅.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搞笑教育质量提升[J].民风,2008,(17)
[2]戴少丹.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吉林教育,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