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教师成长着力于“四度”

【作者】 李 杰

【机构】 (云南省宣威市海岱镇初级中学)


【正文】摘 要:一所学校的发展,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成长必将决定着办学的质量以及学校发展的速度和高度。而教师的成长除了外围要提供良好的机制外,教师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也必须要具备主动成长的思想和意识。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的思想、理论学习、教法突破以及师德操守,在笔者认为至为重要。而在现实中,我们很多教师在这四个方面却缺乏高位的认识:思想没有高度;理论没有深度;教法没有灵度;爱心没有广度。大多数教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明显表现出一种职业的倦怠,乃至于对生活也丧失了热情。他们在工作中,既没有反思意识,又不愿意主动改变,而一味地把教育问题推向社会,推给家庭。机械式地重复着单一的工作模式,不思也不愿意进取,对工作要么采取应付,随波逐流。要么疲于奔命,低效率,高付出。这种状况,既不利于教师成长,也有碍于学校的发展。
  关键词:教师成长;教育教学;“四度”
  南宋理学家朱熹有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促进教师的成长,增强身为人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就要增强教师的自省意识,激发他们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在此,我认为教师应着力于拓展他们的“四度”空间。
  一、思想具备高度
  教师,要加强学习,通过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把握时代命脉,增强政治敏锐性,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四个意识”。同时,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及时掌握教育发展动态,了解教育前沿的新思想、新方法,树立教育教学新理念,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善于从学习中汲取优秀的传统文化,启迪和激发热爱生活热爱教育教学工作的信心和激情。从学习中提高我们思想的高度,提升人生的境界,从而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感和使命感。增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定力。坚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的执着,这样才会使我们具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也才会有“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情怀。
  二、理论具备深度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自信”中的理论自信,源于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学习、继承与发展,才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要不断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强对政治理论和教育理论的学习,净化我们的思想,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夯实教育理论基础。当我们对教育的认识有了深度,也就有了内涵,思路才会清晰,思维才会灵活,方法才会多样。教师的角色内涵才会展现出多元文化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出来的风采和气质,我们也才会在教育领域中感受超越自我的愉悦,听到自己生命拔节的声音。
  三、教法具备灵度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要增强教法的灵活度,就要加强教育教学研究,研究教材教法,研究自己,研究学生和学情,把脉问诊、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抓住知识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关键点、找到结合点、契合时间点、反应灵活点,使每一堂课高效而精彩、活泼而灵动、新颖而风趣,让师生充分享受教育教学带来的快乐,感受教学相长的兴奋和愉悦。把学生培养成才,那时,我们就会滋生当教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爱心具备广度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责任与爱心”是每个教师应具备的使命和担当。自古以来,有道德的教师都是把责任作为道德底线的考量。责任心滋生爱心。首先爱自己的岗位,兢兢业业,爱自己的职业,勤勤恳恳。把职业化成自己的事业来追求,我们才会乐此不疲,享受教书育人的喜悦和欣慰,感受心灵的自由和快乐。其次,爱自己的学生,既要爱优秀的学生,更要爱不优秀的学生,包容与接纳,是一个老师最可贵的品质。这就要教师的爱心具备广度。从扩展心量做起,心量大了事就小了,心量小了事就大了,要有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教师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是教师这一职业所赐,是学生所赐。我们要用智慧心去发现学生以及家长的亮点,找到切入点,把问题化于无形。对于差生,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付出更大的爱心去开导他们,启迪他们,我们才会有“春风不让一木朽,苦心换来满园翠”的心灵慰藉和自豪!这需要我们具有博爱的精神和情怀。教育家陶行知 “三颗糖”的故事、“教鞭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的蔡云芝老师的故事,无不诠释和解读了教师大爱无疆的情怀。“我们不是太阳,但我们托起的却是太阳”,这就是教师的价值体现,进德修业的品质的分量。这种分量,让我们氤氲出“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的人生从容与洒脱。孟子告诉我们“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那么我们得不到学生爱敬,就是我们的爱心广度不够,需要进一步修炼。只要我们有一颗真正关爱学生的心,举手投足之间学生便能感知,不怒而威的效应自然而生。
  教师的使命就是“教书育人”,教师最大幸福就是孟子的君子三乐之“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师者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会成为不辱使命、追求幸福的教育人。尽心尽力地去拓展我们的“四度”空间,用人格魅力感化学生,用学识魅力教化学生,自然就使师道有尊严,生活有激情。既便不能成为名师,但在学生心中,已然成为心中的明师。“做人追求真善美,教学全靠精气神”,教师的职业倦怠就其原因是没有理想,没有信念,工作没有支撑力。只要我们教师有郑板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有龚自珍“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境界,有晏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追求,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劲头,抱着“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心态,深信“天道酬勤”,一定会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喜悦与幸福。
  总之,每个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如果认真加强反思,努力提升我们的“四度”空间,那么在教师成长的道路上,必将会走得更宽、更高、更远,我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将会越来越强烈。
  参考文献:
  [1]冯忠良等著.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朱作仁主编.教育辞典[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