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感悟人生 幸福前行
【作者】 周建红
【机构】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正文】现在我们常常听到或从新闻媒体看到不少孩子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他们在花样年华过着痛苦的生活甚至轻生,这让亲人伤心、朋友落泪、闻者惋惜,作为一名中学政治教师对此感觉责任重大。中学阶段是人们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应尽的责任,这更是政治教师的教学教育任务,我们应发挥好人生向导的作用,指导学生少走弯路,在幸福的人生道路上前行。
下面谈谈本人在指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一些做法。
一、珍爱生命
生命是宝贵的,又是脆弱的,它对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只拥有一次机会,一旦失去就不会回来,我们应好好珍惜。现在有些中学生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心理敏感而脆弱,稍受挫折即选择轻生,走上不归之路,使亲人痛心,师生惋惜。面对这种情形,作为一位中学政治教师倍感责任重大,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显得格外迫切。本人曾经再母亲节来临之际,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热爱之情,让他们思考:将来父母年纪大了,行动不便,孩子如果轻生了,谁来关爱、照顾他们?然后趁热打铁,让学生展望美好的未来: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的美景等着你们去欣赏,那么多的美食等着你们去品尝,爱情、友情、亲情等着你们去体会,天伦之乐、工作中的满足感都还没有经历,生活虽然有挫折,但也不乏美好,我们应努力生活,享受幸福。学生往往反映热烈,形成共鸣:老师放心吧,我们会珍爱生命!
二、关爱他人
现在的学生对大道理有些反感,教师如果照本宣科,光讲理论,学生不容易接受。如果教师能够运用学生生活中的事例来引导他们,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人在讲到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时候,先设置情景:假如班里有学生家里发生火灾或学生患有重大疾病,你们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吗?学生基本上都会做出肯定的回答。教师及时对他们的表现予以赞同,然后指出这就是集体主义的具体表现,让学生感觉到集体主义并不高大上,就在我们的身边。这时教师再接再厉,请同学回想:你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父母做了美食,看到你们大口品尝,即使他们一口不吃,是否也会十分开心?学生往往深有同感:关爱他人是人生幸福的源泉之一。然后再进一步介绍集体主义的其他具体表现,学生往往能比较愉快地接受相关的知识。其实现实生活中,自私自利的人是狭隘的,他们往往不能体会到生活的种种美好之处,往往会情绪低落、生活不快。我也会请同学们观察身边哪些人受欢迎的和不受欢迎,自己体会和思考。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乐于助人的同学不仅受欢迎而且本人生活快乐,关爱他人是幸福的源泉。
三、砥砺前行
现在的高中生大多为独生子女,日常生活中受到的关爱比较多,他们的逆商往往不高。“逆商”一词可能对一些人来说比较陌生,它的全称是“逆境商数”,一般是指挫折商和逆境商,指人们遭遇逆境的时候,有怎么的反应方式。简而言之,就是面对挫折、摆脱困境的能力。有人认为,人生若要取得一番成就,不仅取决于人的智商、情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的逆商。关于这一问题可在讲哲学发展观时告诉同学们: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哲理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人生事不如意常十有八九,我们应正确的态度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坚信光明的前途。我经常使用本人身边发生的真实事例循循善诱:我的一位好友在离婚后拥有新的家庭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朋友的丈夫在生意被骗后经努力东山再起,目前事业红红火火,等等。因为是真实的事例,同学们形成了这样的共识:高度重视逆商的培养,直面生活中的困难,挑战学习和将来工作中的难题,拥抱美好答案明天。
四、终身学习
我们生活在知识信息快速更新的时代,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不被生活所抛弃。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终身学习是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应有的终身学习观。学习优秀的文化可以使我们克服工作中的困难,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能满足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能使我们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能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生活品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这一方面的引导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讲清道理的同时可介绍一些名人的具体事例,如股神巴菲特已经八十多岁了,至今仍然不断看书看新闻,他所取得的成就与他孜孜不倦的学习是分不开的。终身学习可以是我们拥有更高层次的生活。
五、追求自由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很多学生向我请教这一问题,我都是这样回答:追求自由。《共产党宣言》中有这样一段经典论述:“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设想的未来世界是一个自由的世界,我们要追求的自由包括物质的自由和精神的自由。我们要获得物质的自由需要努力学习,不断更新科学技术,创造出极大丰富的物质产品来满足人类的需求。拥有精神自由比获得物质自由更为困难,但对人的满足感来说更为愉悦,已经有不少人达到了这一层次,如老子、孔子等先哲,现代的袁隆平、周有光等科学家,他们都有自己的思想追求。因而追求自由需要我们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把握人生真谛,放飞心灵的自由。
幸福的人生人人向往,从古到今人们在不断思考、探寻。中学政治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地关注这一问题,积极引导中学生追求美好的生活,品尝人生的甘露。
下面谈谈本人在指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一些做法。
一、珍爱生命
生命是宝贵的,又是脆弱的,它对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只拥有一次机会,一旦失去就不会回来,我们应好好珍惜。现在有些中学生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心理敏感而脆弱,稍受挫折即选择轻生,走上不归之路,使亲人痛心,师生惋惜。面对这种情形,作为一位中学政治教师倍感责任重大,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显得格外迫切。本人曾经再母亲节来临之际,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热爱之情,让他们思考:将来父母年纪大了,行动不便,孩子如果轻生了,谁来关爱、照顾他们?然后趁热打铁,让学生展望美好的未来: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的美景等着你们去欣赏,那么多的美食等着你们去品尝,爱情、友情、亲情等着你们去体会,天伦之乐、工作中的满足感都还没有经历,生活虽然有挫折,但也不乏美好,我们应努力生活,享受幸福。学生往往反映热烈,形成共鸣:老师放心吧,我们会珍爱生命!
二、关爱他人
现在的学生对大道理有些反感,教师如果照本宣科,光讲理论,学生不容易接受。如果教师能够运用学生生活中的事例来引导他们,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人在讲到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时候,先设置情景:假如班里有学生家里发生火灾或学生患有重大疾病,你们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吗?学生基本上都会做出肯定的回答。教师及时对他们的表现予以赞同,然后指出这就是集体主义的具体表现,让学生感觉到集体主义并不高大上,就在我们的身边。这时教师再接再厉,请同学回想:你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父母做了美食,看到你们大口品尝,即使他们一口不吃,是否也会十分开心?学生往往深有同感:关爱他人是人生幸福的源泉之一。然后再进一步介绍集体主义的其他具体表现,学生往往能比较愉快地接受相关的知识。其实现实生活中,自私自利的人是狭隘的,他们往往不能体会到生活的种种美好之处,往往会情绪低落、生活不快。我也会请同学们观察身边哪些人受欢迎的和不受欢迎,自己体会和思考。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乐于助人的同学不仅受欢迎而且本人生活快乐,关爱他人是幸福的源泉。
三、砥砺前行
现在的高中生大多为独生子女,日常生活中受到的关爱比较多,他们的逆商往往不高。“逆商”一词可能对一些人来说比较陌生,它的全称是“逆境商数”,一般是指挫折商和逆境商,指人们遭遇逆境的时候,有怎么的反应方式。简而言之,就是面对挫折、摆脱困境的能力。有人认为,人生若要取得一番成就,不仅取决于人的智商、情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的逆商。关于这一问题可在讲哲学发展观时告诉同学们: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哲理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人生事不如意常十有八九,我们应正确的态度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坚信光明的前途。我经常使用本人身边发生的真实事例循循善诱:我的一位好友在离婚后拥有新的家庭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朋友的丈夫在生意被骗后经努力东山再起,目前事业红红火火,等等。因为是真实的事例,同学们形成了这样的共识:高度重视逆商的培养,直面生活中的困难,挑战学习和将来工作中的难题,拥抱美好答案明天。
四、终身学习
我们生活在知识信息快速更新的时代,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不被生活所抛弃。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终身学习是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应有的终身学习观。学习优秀的文化可以使我们克服工作中的困难,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能满足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能使我们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能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生活品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这一方面的引导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讲清道理的同时可介绍一些名人的具体事例,如股神巴菲特已经八十多岁了,至今仍然不断看书看新闻,他所取得的成就与他孜孜不倦的学习是分不开的。终身学习可以是我们拥有更高层次的生活。
五、追求自由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很多学生向我请教这一问题,我都是这样回答:追求自由。《共产党宣言》中有这样一段经典论述:“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设想的未来世界是一个自由的世界,我们要追求的自由包括物质的自由和精神的自由。我们要获得物质的自由需要努力学习,不断更新科学技术,创造出极大丰富的物质产品来满足人类的需求。拥有精神自由比获得物质自由更为困难,但对人的满足感来说更为愉悦,已经有不少人达到了这一层次,如老子、孔子等先哲,现代的袁隆平、周有光等科学家,他们都有自己的思想追求。因而追求自由需要我们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把握人生真谛,放飞心灵的自由。
幸福的人生人人向往,从古到今人们在不断思考、探寻。中学政治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地关注这一问题,积极引导中学生追求美好的生活,品尝人生的甘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