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入微以传神——“抓住细节”作文指导的实践与探究
【作者】 程龙俊
【机构】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荆涂学校)
【正文】摘 要:文章重点阐述了在“抓住细节”作文指导方面的实践与探究。关注初中学生作文的现状,加强对国内教育专家在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方面的研究。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细节描写的方法指导,帮助学生理解细节描写的内涵与形式,鼓励学生多关注文章当中的细节描写,积累相关的素材,应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记叙文细节描写的能力。
关键词:记叙文;细节描写;理论研究;方法指导;能力提升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寻找课文中的细节描写片段并欣赏,让学生了解细节描写及细节描写的作用,通过专项练习学习一些细节描写的具体方法,修改此前习作,能初步掌握一些细节描写的技巧。树立细节描写的意识,细心观察,在长期的坚持中让文章有一个变化。关于“抓住细节”作文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本人试图在两大关键问题上有所突破:一是完善部编版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抓住细节”练习的序列,提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指导策略,希望对作文教学有直接的借鉴意义。二是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细节描写的技巧,树立细节描写的意识,细心观察,在长期的坚持中让作文细节描写水平有一定的提升。下面简要阐述如下:
一、关注初中学生作文现状
现在中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特别是记叙文):只有记叙缺少描写。就是有描写也不够细致,导致文章平淡无奇,不能打动人心。所以我们的写作指导就要立足于让学生首先明白何谓细节描写,怎么做到会描写细节,有细节描写的意识,让文章生动起来,立体起来。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并不是所有的描写都叫细节描写,只有那些于微小之处表现事物特征或作者情感态度,能够给予读者深刻印象的描写才可称之为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加强细节描写的理论研究
1.上个世纪90年代对记叙文的描写方面的写作教学研究,比较有代表的是:
(1)常青的分格训练教学法,对于记叙文的描写建议作“加格”语段的训练,比如人物描写就有三种格式:“人+动作+话”,“人+动作+表情+话”,“人+动作+心理活动+话”。
(2)金盛华、邰启扬、龚惠林等提出的作文模式教学,将每一个小类的作文模式细节化、具体化、灵活化,如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分为:写一个人,写几个人,写人物群像。着眼于某个细节写人物,以某事物的突破点写人物。
(3)余映潮的记叙文写作五笔结构法,其中“详写一笔”中提到,描述故事要优美、生动、细节化。尤其在其五笔结构法运用的三个秘诀中将细节描写放在首位,提出写作时应该将小小的生活细节放大,从而小中见大。
2.近几年来,许多一线教师做了更为细化的细节描写写作教学研究:
(1)重视细节描写写作技法的点拨。戴蓉倩在《关注训练细节 让课堂更有效——一堂写作课〈细节描写 写作指导〉的剖析》(《新校园》2014 年 4 期)一文中指出,重视细节描写的技法就是锤炼字词和运用修辞。宋晓霞的《聚焦??放大?反复——记叙文细节描写写作课堂设计》(《语文月刊》2010 年 1 期)将细节描写技法归结为化大为小,抓特征,抓动作,抓过程。
(2)通过读写结合,让学生学会细节描写。比如韦星的《亮出你的精彩——浅谈学生作文中的细节描写》(《教育艺术》2012 年 4 期)中认为用好教材,通过仿写能让学生学会细节描写。内蒙古师范大学徐琪的硕士学位论文《初中语文细节描写读写迁移教学研究》2008,华中师范大学郭勇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细节描写研究》2008,也都是强调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及教材中好篇章中的细节描写,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
(3)从细节描写的要求上进行指导训练。杨泗亮的《小小细节传神韵——记叙文写作指导与训练》(《教师通讯》2011 年 11 期)指出,进行细节描写时应抓住人物的细小动作,抓住事物的细微痕迹,勾勒出细小景物,描摹出人物的个性神态。周晓天《巧借摄影写细节——“细节描写”写作案例与反思》(《语文教学通讯》2012 年 4 期)中提到,细节描写在选材上应该有生活体验,力求真实感人,材料选择要服从文章主题,详略得当。
三、明确细节描写的具体要求
首先是必须确保细节真实。细节源于生活,只有在平时认真的观察,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细微之处,在写作过程当中才能更好地写出细节。这是细节描写的基础因素,在进行细节描写训练时一定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能够仅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描写。一个细节看似微不足道,但当读者对其真实性表示怀疑时,他就会对整部作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这部作品也就在读者的心中打了大大的折扣。所以我们在向学生讲述真实的重要性的时候,还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细节描写才能够真正的起到正面的、丰富文章、充实主题的作用。
其次是选择的细节必须具有典型性。典型的细节更加的有助于对人物的典型性格进行刻画,对典型的环境与物进行描绘,从而更加有利于对文章主题的突出。要注意所要描写的细节的旨趣。选择细节需要慎重,把握所选细节的旨趣,应该努力地避免在描写中出现低级趣味的东西,或者是无聊且无关痛痒的细节,因为这样的细节既对于文章的主题和形象的塑造没有帮助,又为很多读者所不耻。
第三要生动。写好细节描写,不仅要真实,典型,还要语言生动简洁,让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可以运用修辞,修辞是美化语言的重要途径,而且不同的修辞会带来不同的表达效果,使我们的文章文采斐然,产生丰富多姿的艺术魅力。还可以用四字短语、成语、格言、警句、名人名言等。
四、指导学生掌握细节描写技巧
1.学会捕捉细节。要学会调动各种感官观察世界。仔细观察身边的人和物,用心去感悟。那一刻,我看到什么?我听到什么?我闻到什么?我尝到什么?我感到什么?我想到什么?我做了什么?发挥想象和联想,做生活的有心人。写人记事的时候,要抓住人物的特征,善于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方法。用心灵捕捉身边的一人一事一物,养成反思、省悟的习惯,在描写中渗透个人独特体验,这样的细节最鲜活、动人。
如杨绛的《老王》中:“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作者对老王来送香油和鸡蛋时的动作、肖像细节进行描写,写出了作者当时惊讶又有些害怕的心态,为后文表达内心的愧怍做了很好的铺垫,这种真实的感受,让读者也仿佛置身于文中,令人难忘。
2.准确表述细节。我们可以遵循“聚焦、分解、还原、放大”的原则,把脑海中留存的印象,记录的素材加工创造为具体可感的画面。具体为:细小情节——放大;快速动作——放慢;瞬时神态——延长。
出示片段:“加油!加油!”同学们拼命地为单杠上的小勇鼓劲,他就要做第12个引体向上了,这是目前我们班至今无人突破的记录。只见他的身子前后摆了摆,仿佛在积蓄力量,就在身子再一次向前悠的时候,他猛地大喊一声“嗨!”立刻,全身都绷得紧紧的,双臂用力向上拉,身子哆哆嗦嗦地慢慢向上移动。他双眼紧闭,汗水顺着通红的脸颊往下流。胳膊上的肌肉像正在充气的气球一样逐渐鼓了起来,小臂上的青筋也鼓起来,像一条条青色的蚯蚓。单杠也好像在努力绷劲,好把小勇拉上去。小勇坚持着,坚持着,在同学们的呐喊声中,他的头慢慢地靠近单杠,超过了单杠!“成功了!”同学们欢呼起来!
教师点拨指导:
⑴关键处:简约叙事,重点停留。在能打动人心的动作细节和神态细节处停留。例如:作者没有把小勇如何做准备活动、如何攀上单杠、怎样做引体向上、怎样完成最后一个动作、如何下杠等等全描写下来,而是选择了做引体向上最艰苦的一个镜头的关键处做细节描写。读起来仿佛亲眼目睹了小勇的顽强和努力。
⑵慢镜头:细化动作,延长过程。不只是写某一个动作,要扩展至身体其他部位写(头、手、腿、脚等);用上一连串动词。以上片段作者观察得很认真,依次看到了小勇的动作——“摆”“悠”“拉”“移动”“绷”“靠近”“超过”单杠等等。身子是“哆哆嗦嗦”“慢慢”地向上移动,肌肉“逐渐鼓了起来”,小臂上的青筋“也鼓起来”;通过这些细致的描写,作者把小勇完成最后一个引体向上的经过生动地呈现给读者。
⑶大特写:写人神态,写己心理。详细写所见到的人的眼睛、嘴、脸色等,配合写此时自己的心理。如:我听到了他的呐喊声“嗨!”;观察到了他的神态——眼睛“紧闭”着,脸通红,汗水流下来;注意到了他全身都“绷得紧紧的”,还注意到了单杠的状态和周围的同学,以此衬托出小勇的努力。
总之,以上通过了解学情、学习理论、大胆实践、改进措施摸索出了训练学生细节描写的方法,更是从实践中明白了只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灌输“细节描写”的意识,教会学生合理的利用细节描写,不仅可以使得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更加的深刻,同时还可以让文章的形象更加生动,内涵更加丰富。细节的魔力令人叹服,正所谓“虽是微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相信这样做,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会化难为简。
参考文献:
[1] 徐少华:《抓住细节描写,写出生动形象的好文章》濯港中学
[2] 孙媛媛:《<抓住细节>教学设计》北京市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
关键词:记叙文;细节描写;理论研究;方法指导;能力提升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寻找课文中的细节描写片段并欣赏,让学生了解细节描写及细节描写的作用,通过专项练习学习一些细节描写的具体方法,修改此前习作,能初步掌握一些细节描写的技巧。树立细节描写的意识,细心观察,在长期的坚持中让文章有一个变化。关于“抓住细节”作文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本人试图在两大关键问题上有所突破:一是完善部编版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抓住细节”练习的序列,提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指导策略,希望对作文教学有直接的借鉴意义。二是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细节描写的技巧,树立细节描写的意识,细心观察,在长期的坚持中让作文细节描写水平有一定的提升。下面简要阐述如下:
一、关注初中学生作文现状
现在中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特别是记叙文):只有记叙缺少描写。就是有描写也不够细致,导致文章平淡无奇,不能打动人心。所以我们的写作指导就要立足于让学生首先明白何谓细节描写,怎么做到会描写细节,有细节描写的意识,让文章生动起来,立体起来。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并不是所有的描写都叫细节描写,只有那些于微小之处表现事物特征或作者情感态度,能够给予读者深刻印象的描写才可称之为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加强细节描写的理论研究
1.上个世纪90年代对记叙文的描写方面的写作教学研究,比较有代表的是:
(1)常青的分格训练教学法,对于记叙文的描写建议作“加格”语段的训练,比如人物描写就有三种格式:“人+动作+话”,“人+动作+表情+话”,“人+动作+心理活动+话”。
(2)金盛华、邰启扬、龚惠林等提出的作文模式教学,将每一个小类的作文模式细节化、具体化、灵活化,如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分为:写一个人,写几个人,写人物群像。着眼于某个细节写人物,以某事物的突破点写人物。
(3)余映潮的记叙文写作五笔结构法,其中“详写一笔”中提到,描述故事要优美、生动、细节化。尤其在其五笔结构法运用的三个秘诀中将细节描写放在首位,提出写作时应该将小小的生活细节放大,从而小中见大。
2.近几年来,许多一线教师做了更为细化的细节描写写作教学研究:
(1)重视细节描写写作技法的点拨。戴蓉倩在《关注训练细节 让课堂更有效——一堂写作课〈细节描写 写作指导〉的剖析》(《新校园》2014 年 4 期)一文中指出,重视细节描写的技法就是锤炼字词和运用修辞。宋晓霞的《聚焦??放大?反复——记叙文细节描写写作课堂设计》(《语文月刊》2010 年 1 期)将细节描写技法归结为化大为小,抓特征,抓动作,抓过程。
(2)通过读写结合,让学生学会细节描写。比如韦星的《亮出你的精彩——浅谈学生作文中的细节描写》(《教育艺术》2012 年 4 期)中认为用好教材,通过仿写能让学生学会细节描写。内蒙古师范大学徐琪的硕士学位论文《初中语文细节描写读写迁移教学研究》2008,华中师范大学郭勇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细节描写研究》2008,也都是强调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及教材中好篇章中的细节描写,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
(3)从细节描写的要求上进行指导训练。杨泗亮的《小小细节传神韵——记叙文写作指导与训练》(《教师通讯》2011 年 11 期)指出,进行细节描写时应抓住人物的细小动作,抓住事物的细微痕迹,勾勒出细小景物,描摹出人物的个性神态。周晓天《巧借摄影写细节——“细节描写”写作案例与反思》(《语文教学通讯》2012 年 4 期)中提到,细节描写在选材上应该有生活体验,力求真实感人,材料选择要服从文章主题,详略得当。
三、明确细节描写的具体要求
首先是必须确保细节真实。细节源于生活,只有在平时认真的观察,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细微之处,在写作过程当中才能更好地写出细节。这是细节描写的基础因素,在进行细节描写训练时一定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能够仅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描写。一个细节看似微不足道,但当读者对其真实性表示怀疑时,他就会对整部作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这部作品也就在读者的心中打了大大的折扣。所以我们在向学生讲述真实的重要性的时候,还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细节描写才能够真正的起到正面的、丰富文章、充实主题的作用。
其次是选择的细节必须具有典型性。典型的细节更加的有助于对人物的典型性格进行刻画,对典型的环境与物进行描绘,从而更加有利于对文章主题的突出。要注意所要描写的细节的旨趣。选择细节需要慎重,把握所选细节的旨趣,应该努力地避免在描写中出现低级趣味的东西,或者是无聊且无关痛痒的细节,因为这样的细节既对于文章的主题和形象的塑造没有帮助,又为很多读者所不耻。
第三要生动。写好细节描写,不仅要真实,典型,还要语言生动简洁,让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可以运用修辞,修辞是美化语言的重要途径,而且不同的修辞会带来不同的表达效果,使我们的文章文采斐然,产生丰富多姿的艺术魅力。还可以用四字短语、成语、格言、警句、名人名言等。
四、指导学生掌握细节描写技巧
1.学会捕捉细节。要学会调动各种感官观察世界。仔细观察身边的人和物,用心去感悟。那一刻,我看到什么?我听到什么?我闻到什么?我尝到什么?我感到什么?我想到什么?我做了什么?发挥想象和联想,做生活的有心人。写人记事的时候,要抓住人物的特征,善于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方法。用心灵捕捉身边的一人一事一物,养成反思、省悟的习惯,在描写中渗透个人独特体验,这样的细节最鲜活、动人。
如杨绛的《老王》中:“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作者对老王来送香油和鸡蛋时的动作、肖像细节进行描写,写出了作者当时惊讶又有些害怕的心态,为后文表达内心的愧怍做了很好的铺垫,这种真实的感受,让读者也仿佛置身于文中,令人难忘。
2.准确表述细节。我们可以遵循“聚焦、分解、还原、放大”的原则,把脑海中留存的印象,记录的素材加工创造为具体可感的画面。具体为:细小情节——放大;快速动作——放慢;瞬时神态——延长。
出示片段:“加油!加油!”同学们拼命地为单杠上的小勇鼓劲,他就要做第12个引体向上了,这是目前我们班至今无人突破的记录。只见他的身子前后摆了摆,仿佛在积蓄力量,就在身子再一次向前悠的时候,他猛地大喊一声“嗨!”立刻,全身都绷得紧紧的,双臂用力向上拉,身子哆哆嗦嗦地慢慢向上移动。他双眼紧闭,汗水顺着通红的脸颊往下流。胳膊上的肌肉像正在充气的气球一样逐渐鼓了起来,小臂上的青筋也鼓起来,像一条条青色的蚯蚓。单杠也好像在努力绷劲,好把小勇拉上去。小勇坚持着,坚持着,在同学们的呐喊声中,他的头慢慢地靠近单杠,超过了单杠!“成功了!”同学们欢呼起来!
教师点拨指导:
⑴关键处:简约叙事,重点停留。在能打动人心的动作细节和神态细节处停留。例如:作者没有把小勇如何做准备活动、如何攀上单杠、怎样做引体向上、怎样完成最后一个动作、如何下杠等等全描写下来,而是选择了做引体向上最艰苦的一个镜头的关键处做细节描写。读起来仿佛亲眼目睹了小勇的顽强和努力。
⑵慢镜头:细化动作,延长过程。不只是写某一个动作,要扩展至身体其他部位写(头、手、腿、脚等);用上一连串动词。以上片段作者观察得很认真,依次看到了小勇的动作——“摆”“悠”“拉”“移动”“绷”“靠近”“超过”单杠等等。身子是“哆哆嗦嗦”“慢慢”地向上移动,肌肉“逐渐鼓了起来”,小臂上的青筋“也鼓起来”;通过这些细致的描写,作者把小勇完成最后一个引体向上的经过生动地呈现给读者。
⑶大特写:写人神态,写己心理。详细写所见到的人的眼睛、嘴、脸色等,配合写此时自己的心理。如:我听到了他的呐喊声“嗨!”;观察到了他的神态——眼睛“紧闭”着,脸通红,汗水流下来;注意到了他全身都“绷得紧紧的”,还注意到了单杠的状态和周围的同学,以此衬托出小勇的努力。
总之,以上通过了解学情、学习理论、大胆实践、改进措施摸索出了训练学生细节描写的方法,更是从实践中明白了只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灌输“细节描写”的意识,教会学生合理的利用细节描写,不仅可以使得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更加的深刻,同时还可以让文章的形象更加生动,内涵更加丰富。细节的魔力令人叹服,正所谓“虽是微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相信这样做,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会化难为简。
参考文献:
[1] 徐少华:《抓住细节描写,写出生动形象的好文章》濯港中学
[2] 孙媛媛:《<抓住细节>教学设计》北京市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