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如何加强机械专业理论课教学
【作者】 陈旭飞
【机构】 (湖北省十堰高级职业学校)
【正文】摘 要:本文结合当前中职学校的机械专业理论课教学现状,通过对中职机械专业学生现状的分析、教学模式的反思,浅谈机械专业理论课学习重要性,从而加强中职机械专业理论课教学。
关键词:理论课;教学模式;反思
随着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如何将中职学生培养成为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更好的为社会发展服务,是每个从事中职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当前各中职学校重视技能教学忽视理论教学的现象非常普遍,诚然,中职学校主要培养的是有一技之能的技工型人才,但是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看,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是他们获得进一步发展的保证。作为从事中职机械专业教学工作的理论课教师,我认为,学生在掌握技能操作的同时,更应该加强他们的理论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技能人才。
一、中职机械专业学生的现状
近年来,世界的大型制造企业纷纷落户中国,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一个新的增长点。各企业对从事加工制造业的技术工人的需求迅速增长,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作为培养技工的中职学校,这几年的机械专业非常火爆,在学生生源充足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意识到,当前中职学生现状,年龄普遍偏小、综合素质偏低、基础知识偏弱的特点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就拿中职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空间概念淡薄,空间想象力差,在学习《机械制图》这门理论课的时候,经常遇到困难,再加上自身的学习主动性较差,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兴趣丧失,产生对理论课的厌学情绪。
另一方面,中职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喜欢实际操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有很多实作能力很强的学生,但是他们的理论知识相当缺乏。同时,由于中职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因此在实作课中,必须加强他们的纪律观念,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安全的进行实作。从近几年我校机械专业毕业生就业来看,大部分在东风公司、富士康、长安集团等大型企业从事一线操作。由于在他们在学校进行过专门的实训操作,因此他们在各自企业生产线上的操作比较熟练,很好的完成生产任务。但是从长远来看,他们的实作优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丧失,相比高等学校的毕业生生来说,他们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究其根本原因,中职学生的理论知识太贫乏,阻碍了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掌握必要的专业的理论知识会推动他们的进一步发展。
二、中职机械专业的教学现状
由于中职学生的现状决定了我们的教学,机械专业的理论课又是一门比较枯燥无味的学科,因此如何将机械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是值得每一个机械理论课教师深思的。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大多数理论课教师还是走普教的思路,即粉笔、黑板、书本加以辅助的一些教具来进行传授知识,基本上是一个老师讲、学生听、然后练习的模式。由于中职学生的基础知识有限,机械专业很多抽象性的东西学生根本无从掌握,比如在《机械制图》中三视图的画法,由于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较差,根本无法理解老师所讲的一些基本原理,经常造成教师在上面讲的口干舌燥、学生无动于衷的场面,教学效果一般。
三、中职机械专业理论教学的反思
通过对前面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和教学现状的分析,现在机械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应该值得我们反思,为加强理论教学的实效性,结合本人在教学方面的经验,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让学生意识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很多来中职学校来的学生,都是抱着一种来学习一门技术来的。没有意识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因此不管在理论课还是在实训课中,都应该强调理论的重要性。使学生能有清醒的认识,只有学生从思想上意识到理论知识对他们的重要,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努力的学习。
2、合理选取教材,注重学以致用
结合中职学生学习特点和企业发展的需要,选取合适的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应更加贴近于当前生产生活的实际,实用性强的理论内容,并且注重实践训练,这样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以致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改革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实效性
在进行机械专业的理论教学时,由于课程本身的枯燥性,再加上中职学生的特点,因此我们必须改革现有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比如:通过实物模型教学突出所教内容的直观性;通过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视频等更能使学生直观的了解所学知识;加强校企合作,充分运用企业课堂,通过相互比较课堂与企业的知识,建立起两者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融合,培养学生知识理论体系,更有助于机械基础学科的学习。
4、注重各专业课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机械专业的兴趣
在机械专业各理论课的教学中,很多理论知识在各专业课中都会体现,比如中职《公差与配合与技术测量》主要讲述尺寸的公差与配合、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等理论知识,在《机械制图》、《机械基础》中都提到这些内容,只是这些理论内容体现在具体的图纸上面。因此这些理论知识应该是相通的,如果离开了理论知识的支撑,机械专业最起码的一些机械图纸看起来是很困难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机械专业各专业课的内在联系,要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真正理解其具体的含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进行机械专业理论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论知识的传授时,将抽象的理论问题简单化、直观化、实用化。这样才能激发学习兴趣,才能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
总之,为加强中职机械专业理论教学的实效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当前中职学生的实际出发,来反思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他们真正热爱机械行业,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提高自身本领,有更好的发展。教师只有不断地在教学反思中,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这样机械专业理论教学的效果会更好。
关键词:理论课;教学模式;反思
随着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如何将中职学生培养成为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更好的为社会发展服务,是每个从事中职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当前各中职学校重视技能教学忽视理论教学的现象非常普遍,诚然,中职学校主要培养的是有一技之能的技工型人才,但是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看,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是他们获得进一步发展的保证。作为从事中职机械专业教学工作的理论课教师,我认为,学生在掌握技能操作的同时,更应该加强他们的理论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技能人才。
一、中职机械专业学生的现状
近年来,世界的大型制造企业纷纷落户中国,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一个新的增长点。各企业对从事加工制造业的技术工人的需求迅速增长,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作为培养技工的中职学校,这几年的机械专业非常火爆,在学生生源充足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意识到,当前中职学生现状,年龄普遍偏小、综合素质偏低、基础知识偏弱的特点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就拿中职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空间概念淡薄,空间想象力差,在学习《机械制图》这门理论课的时候,经常遇到困难,再加上自身的学习主动性较差,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兴趣丧失,产生对理论课的厌学情绪。
另一方面,中职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喜欢实际操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有很多实作能力很强的学生,但是他们的理论知识相当缺乏。同时,由于中职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因此在实作课中,必须加强他们的纪律观念,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安全的进行实作。从近几年我校机械专业毕业生就业来看,大部分在东风公司、富士康、长安集团等大型企业从事一线操作。由于在他们在学校进行过专门的实训操作,因此他们在各自企业生产线上的操作比较熟练,很好的完成生产任务。但是从长远来看,他们的实作优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丧失,相比高等学校的毕业生生来说,他们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究其根本原因,中职学生的理论知识太贫乏,阻碍了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掌握必要的专业的理论知识会推动他们的进一步发展。
二、中职机械专业的教学现状
由于中职学生的现状决定了我们的教学,机械专业的理论课又是一门比较枯燥无味的学科,因此如何将机械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是值得每一个机械理论课教师深思的。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大多数理论课教师还是走普教的思路,即粉笔、黑板、书本加以辅助的一些教具来进行传授知识,基本上是一个老师讲、学生听、然后练习的模式。由于中职学生的基础知识有限,机械专业很多抽象性的东西学生根本无从掌握,比如在《机械制图》中三视图的画法,由于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较差,根本无法理解老师所讲的一些基本原理,经常造成教师在上面讲的口干舌燥、学生无动于衷的场面,教学效果一般。
三、中职机械专业理论教学的反思
通过对前面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和教学现状的分析,现在机械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应该值得我们反思,为加强理论教学的实效性,结合本人在教学方面的经验,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让学生意识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很多来中职学校来的学生,都是抱着一种来学习一门技术来的。没有意识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因此不管在理论课还是在实训课中,都应该强调理论的重要性。使学生能有清醒的认识,只有学生从思想上意识到理论知识对他们的重要,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努力的学习。
2、合理选取教材,注重学以致用
结合中职学生学习特点和企业发展的需要,选取合适的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应更加贴近于当前生产生活的实际,实用性强的理论内容,并且注重实践训练,这样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以致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改革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实效性
在进行机械专业的理论教学时,由于课程本身的枯燥性,再加上中职学生的特点,因此我们必须改革现有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比如:通过实物模型教学突出所教内容的直观性;通过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视频等更能使学生直观的了解所学知识;加强校企合作,充分运用企业课堂,通过相互比较课堂与企业的知识,建立起两者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融合,培养学生知识理论体系,更有助于机械基础学科的学习。
4、注重各专业课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机械专业的兴趣
在机械专业各理论课的教学中,很多理论知识在各专业课中都会体现,比如中职《公差与配合与技术测量》主要讲述尺寸的公差与配合、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等理论知识,在《机械制图》、《机械基础》中都提到这些内容,只是这些理论内容体现在具体的图纸上面。因此这些理论知识应该是相通的,如果离开了理论知识的支撑,机械专业最起码的一些机械图纸看起来是很困难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机械专业各专业课的内在联系,要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真正理解其具体的含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进行机械专业理论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论知识的传授时,将抽象的理论问题简单化、直观化、实用化。这样才能激发学习兴趣,才能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
总之,为加强中职机械专业理论教学的实效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当前中职学生的实际出发,来反思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他们真正热爱机械行业,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提高自身本领,有更好的发展。教师只有不断地在教学反思中,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这样机械专业理论教学的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