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阳光历史课堂的动态生成——以人民版《美苏争锋》为例
【作者】 李福光
【机构】 (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
【正文】摘 要:高中课堂应该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动态生成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追求的永恒价值。只有这种动态生成的课堂才切合新课标的要求,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自然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才是真正的“阳光课堂”。本文以《美苏争锋》为例来谈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课堂构建。
关键词:动态生成;精准预设;讨论;展示;反思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该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有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的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新课改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历程,它应该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神奇多变、五彩斑斓的过程,所以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看待课堂教学”,这既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追求的永恒价值。只有这种动态生成的课堂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才能自然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才是真正的“阳光课堂”。为更好地阐释这一理念,本人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前预设、课堂讨论、课堂展示和课堂反思四个角度出发,谈谈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一、精准预设,激发兴趣
一堂精彩的生成课堂必有精准的课前预设,而一个精准的设计必须要深深地扎根于教学内容,因为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血肉和骨干,在40分钟里,课堂内容就是一面旗帜,要随风飘扬,又要始终保持鲜活主题,让学生容易接受。所以在网络发达的现今社会,让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作用,根据教师的预设问题进行自主搜集资料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启蒙课堂生成。
笔者在讲《美苏争锋》时,根据课堂内容的主题,首先预设了两个问题让学生课前准备,以提高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第一:让学生回家看电影007系列,并告诉同学们思考电影讲述什么背景下的事情,让学生以影视手段来增加兴趣;第二:假如你是丘吉尔,请发表“铁幕演说”,让学生动手搜集、查阅资料,培养思维能力,提高课堂兴趣。所以待到正式上课时,当我展示出电影007系列的海报,提问学生:这些海报的主角叫什么?他的身份是什么?学生表现出极大地兴趣,回答:007系列电影的主角叫詹姆斯邦德,他的身份是冷战时期的一个英国特工。
学生通过充分的课前准备,不仅拓展了知识面,而且让课堂问题更加“鲜活”起来,同时激励了学生怀着更大的兴趣和信心对本课堂内容的进行探索。
二、课堂讨论,适时引导
课堂讨论是阳光课堂的核心内容,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体现,更是动态生成的捕捉时刻。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有些问题可能自行化解,无须刻板讨论;而有些未预料到的新问题可能随时出现,如果得不到适时引导,学生可能就会天南海北,高谈阔论,产生游离于课堂内容之外,不着边际的“题外话”,这样就不利用课堂生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上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特级教师钱守旺说过:“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进行,关键需要教师的合进理调控,而这种调控完全依赖于教师对教学的敏感程度和对学生提出问题的感受能力。”所以,课堂上教师必须要牢记课堂内容,灵活应变,既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普遍发言,又要围绕中心问题发言,不要跑题。只有正确引导课堂,抓住学生谈论的细节,捕捉学生谈论的亮点,才能有效地激活学生思维,让问题得到科学生成。
笔者坚持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合作的气氛和谐,平等对话,因为学生只有在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中,才能解除紧张恐惧的心理负担,自由呼吸课堂谈论的空气,才可能提出教师意想不到、有价值的东西,才能让生成课堂精彩呈现。在讨论第一个问题冷战的根本原因时,学生思维比较散乱,我引导学生看154页的《资料卡片》上的原文,这是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提醒学生:这篇演说意味着冷战的序幕被揭开,同时这篇演说体现了强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色彩,这虽然是丘吉尔所说,但是体现了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共有的想法。在讨论第二个问题时,我引导学生分析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关系,“为什么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让学生把握课堂重点,为生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讨论北约与华约时,忽然有个同学大声说:“那时为了国家利益有个北约和华约,中国现在能不能搞个‘中约’。”话音刚落,全班学生一阵哄堂大笑。我及时制止,并请这位同学具体讲一讲自己的想法。他涨红着脸说:“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强大,我们和第三世界的关系非常好,但是美国对中国的崛起是有敌意的,如果我们也和其他国家结盟,就可以更好地维护我国国家安全。”这一番解释,使我突然想到了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同盟,随后我简单介绍了一下国家安全同盟。“如果同学感兴趣,课后还可以继续研究。我提议,我们为这位同学大胆想法而鼓掌。”全班响起了非常热烈的掌声。
三、课堂展示,精彩生成
课堂常常因为展示而精彩,学生也会在展示中大有收获。因为课堂作为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要舍得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展示自己的想法,让同学之间的交流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所以交流展示便成为生成课堂的主旋律,通过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来展示课堂讨论的成果,当然展示内容贵在“精准”,必须是和课堂主题内容密切相关的,又经过学生深入探讨的问题,同时在展示过程中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向教师质疑。这样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开发,才能使生成更加精彩!
四、课堂反思,升华生成
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提出一个问题后,如果学生回答不准确或者错误时,我们往往会直接给予学生解释,直到自己认为学生理解了为止。其实,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有自己的观察、思考和发现,但是通常要经历一个模糊到明晰、直到灵活运用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实践和反思来完成。所以教师要给予学生反思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有效的反思,找寻自己的错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课堂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印象也会更加深刻,这样才能让生成进行一次洗礼式的升华,课堂才能更加高效!
总之,我们的历史课堂不仅是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场所,也是师生共同成长、思想碰撞的地方,更是动态课堂生成、学生潜能绽放的地方。所以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更要努力地探索教育新模式,让学生的思维灵动起来,让课堂活力在动态生成中涌动,让我们的历史课堂在动态生成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邱颖飞:《演绎预设 生成精彩》[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2]崔晓晖:《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成长》,《中国教育报》,2002年7月18日(7)版。
[3]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教育研究》,1997年第9期
[4]黄建林:《巧用动态生成 绽放教学精彩》[J];神州;2011年05期
作者简介:李福光,女,2007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中学历史一级教师,多次参与市级和省级课题。
关键词:动态生成;精准预设;讨论;展示;反思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该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有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的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新课改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历程,它应该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神奇多变、五彩斑斓的过程,所以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看待课堂教学”,这既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追求的永恒价值。只有这种动态生成的课堂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才能自然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才是真正的“阳光课堂”。为更好地阐释这一理念,本人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前预设、课堂讨论、课堂展示和课堂反思四个角度出发,谈谈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一、精准预设,激发兴趣
一堂精彩的生成课堂必有精准的课前预设,而一个精准的设计必须要深深地扎根于教学内容,因为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血肉和骨干,在40分钟里,课堂内容就是一面旗帜,要随风飘扬,又要始终保持鲜活主题,让学生容易接受。所以在网络发达的现今社会,让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作用,根据教师的预设问题进行自主搜集资料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启蒙课堂生成。
笔者在讲《美苏争锋》时,根据课堂内容的主题,首先预设了两个问题让学生课前准备,以提高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第一:让学生回家看电影007系列,并告诉同学们思考电影讲述什么背景下的事情,让学生以影视手段来增加兴趣;第二:假如你是丘吉尔,请发表“铁幕演说”,让学生动手搜集、查阅资料,培养思维能力,提高课堂兴趣。所以待到正式上课时,当我展示出电影007系列的海报,提问学生:这些海报的主角叫什么?他的身份是什么?学生表现出极大地兴趣,回答:007系列电影的主角叫詹姆斯邦德,他的身份是冷战时期的一个英国特工。
学生通过充分的课前准备,不仅拓展了知识面,而且让课堂问题更加“鲜活”起来,同时激励了学生怀着更大的兴趣和信心对本课堂内容的进行探索。
二、课堂讨论,适时引导
课堂讨论是阳光课堂的核心内容,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体现,更是动态生成的捕捉时刻。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有些问题可能自行化解,无须刻板讨论;而有些未预料到的新问题可能随时出现,如果得不到适时引导,学生可能就会天南海北,高谈阔论,产生游离于课堂内容之外,不着边际的“题外话”,这样就不利用课堂生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上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特级教师钱守旺说过:“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进行,关键需要教师的合进理调控,而这种调控完全依赖于教师对教学的敏感程度和对学生提出问题的感受能力。”所以,课堂上教师必须要牢记课堂内容,灵活应变,既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普遍发言,又要围绕中心问题发言,不要跑题。只有正确引导课堂,抓住学生谈论的细节,捕捉学生谈论的亮点,才能有效地激活学生思维,让问题得到科学生成。
笔者坚持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合作的气氛和谐,平等对话,因为学生只有在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中,才能解除紧张恐惧的心理负担,自由呼吸课堂谈论的空气,才可能提出教师意想不到、有价值的东西,才能让生成课堂精彩呈现。在讨论第一个问题冷战的根本原因时,学生思维比较散乱,我引导学生看154页的《资料卡片》上的原文,这是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提醒学生:这篇演说意味着冷战的序幕被揭开,同时这篇演说体现了强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色彩,这虽然是丘吉尔所说,但是体现了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共有的想法。在讨论第二个问题时,我引导学生分析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关系,“为什么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让学生把握课堂重点,为生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讨论北约与华约时,忽然有个同学大声说:“那时为了国家利益有个北约和华约,中国现在能不能搞个‘中约’。”话音刚落,全班学生一阵哄堂大笑。我及时制止,并请这位同学具体讲一讲自己的想法。他涨红着脸说:“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强大,我们和第三世界的关系非常好,但是美国对中国的崛起是有敌意的,如果我们也和其他国家结盟,就可以更好地维护我国国家安全。”这一番解释,使我突然想到了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同盟,随后我简单介绍了一下国家安全同盟。“如果同学感兴趣,课后还可以继续研究。我提议,我们为这位同学大胆想法而鼓掌。”全班响起了非常热烈的掌声。
三、课堂展示,精彩生成
课堂常常因为展示而精彩,学生也会在展示中大有收获。因为课堂作为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要舍得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展示自己的想法,让同学之间的交流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所以交流展示便成为生成课堂的主旋律,通过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来展示课堂讨论的成果,当然展示内容贵在“精准”,必须是和课堂主题内容密切相关的,又经过学生深入探讨的问题,同时在展示过程中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向教师质疑。这样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开发,才能使生成更加精彩!
四、课堂反思,升华生成
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提出一个问题后,如果学生回答不准确或者错误时,我们往往会直接给予学生解释,直到自己认为学生理解了为止。其实,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有自己的观察、思考和发现,但是通常要经历一个模糊到明晰、直到灵活运用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实践和反思来完成。所以教师要给予学生反思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有效的反思,找寻自己的错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课堂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印象也会更加深刻,这样才能让生成进行一次洗礼式的升华,课堂才能更加高效!
总之,我们的历史课堂不仅是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场所,也是师生共同成长、思想碰撞的地方,更是动态课堂生成、学生潜能绽放的地方。所以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更要努力地探索教育新模式,让学生的思维灵动起来,让课堂活力在动态生成中涌动,让我们的历史课堂在动态生成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邱颖飞:《演绎预设 生成精彩》[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2]崔晓晖:《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成长》,《中国教育报》,2002年7月18日(7)版。
[3]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教育研究》,1997年第9期
[4]黄建林:《巧用动态生成 绽放教学精彩》[J];神州;2011年05期
作者简介:李福光,女,2007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中学历史一级教师,多次参与市级和省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