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让哲学思想在政治课堂上飞扬

【作者】 王东铭

【机构】 (江苏省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正文】摘 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教育他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发展走向,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让学生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科学思想基础。
  关键词:知识体系;生活实际;古诗词;多媒体
  2018年5月,5集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热播。这档浸润理想情怀、洋溢青春气息的节目,带着观众们一起重温马克思的光辉足迹,感受伟人的人格魅力,感知真理的力量,把握时代的脉动,激发前进的动力,受到社会各界好评。作为高中政治教学工作者,普通高中政治教学本身就涉及许多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思想内容。如何将这些哲学思想运用到教学实践中,非常重要。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历,分析一下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明白马克思主义“即便到了150多年过后的今天,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一、从主观上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5月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教育他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发展走向,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让学生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科学思想基础。中学生学习哲学会对世界社会人生的思维有明显改变,有助于提升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学习哲学也可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这对于中学生未来道路的选择有积极意义。现在有一些学生总希望通过捷径取得成功,其实没有什么一夜成名,都是百炼成钢!王国维先生告诉我们的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个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个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种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是一致的,告诉我们,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告诉我们,唯有创新,唯有埋头苦干,才有“厉害了,我的国”。
  二、明确知识体系,理顺知识结构,从整体上全面把握知识的基本内容
  《生活与哲学》由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及历史唯物主义等几大版块组成,每一版块均有其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有道是纲举目张,所有知识都可以被一张由浅入深、由繁到简、由抽象到具体的知识网络所覆盖,因此,学生一定要构建高中哲学主题知识框架。有一个关于学习的超市比喻:你是一个售货员,管理一个货架。很明显,你的唯一目的是想从顾客那里赚到钱,为此,你就要让他把钱掏给你。刚开始经营的时候你肯定不知道顾客到底需要什么商品,而只能根据一般的直觉或者有经验人的建议在货架上摆一些商品。顾客来了,看到需要的东西,钱给你商品拿走。这笔交易完成,你赚了钱。若顾客来了,发现货架上没有自己需要的商品,交易失败。这个时候,你需要做的是赶紧进货,把顾客需要的商品摆上架。等有一天,无论顾客什么样的需求,你的货架都能满足,那就表明你已经成功把握了顾客的需求,就成功了。这里面,货架就是你的知识,顾客就是考官,钱就是你的分数。那么,哲学的主体框架是怎么样的呢?生活与哲学由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及历史唯物主义等几大版块组成,每一版块均有其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有道是纲举目张,所有知识都可以被一张由浅入深、由繁到简、由抽象到具体的知识网络所覆盖,因此,学生一定要构建高中哲学主题知识框架,将每一版块的关键词、基本原理等简要地列举出来并加以背诵记忆,如此方能做到提纲挈领,熟记于胸。具体到教材来说,唯物论部分关键词是物质、意识和规律,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树立正确的意识,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认识论方面,关键词是实践、认识和真理,要求我们重视参加社会实践,同时发挥正确认识和真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此外还有联系和发展两个总特征,要求我们学会用联系和发展和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历史唯物主义部分则分为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要求掌握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把哲学常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高中政治大都以高中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高中生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高中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一改之前过分强调理论教学而忽视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不密切的弊端,课程的准备、实施要立足生活,反映生活,与生活密切联系,为生活服务。同时高中哲学思想深奥、抽象、枯燥,单纯的理论记忆很容易让学生厌烦,因此,在哲学教学中,教师要恰当运用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努力把哲学的基本观点、原理融入与学生相关的生活题材中,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相应的哲学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的应用中感悟哲学常识的伟大内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哲学常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比如在讲创新观时,教师巧妙导入,联系最近热门的“中兴事件”,启动思维,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展开讨论,“巧设疑问,共设思维”。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7年,直到2025年3月13日。5月9日晚,中兴通讯发布公告,受美国拒绝令的影响,公司主要经营活动已无法进行,公司陷入了休克状态,业务陷入了停滞。一纸禁令,就可让全球第四大通讯设备制造商生产和运营顿时陷入绝境,说明什么?同学们积极踊跃发言,核心技术、核心技术、核心技术,带给中国人的震撼应该是深远的,那就是中国领导人所说的,核心技术是核心重器,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这些又体现什么哲学道理呢?自然而然引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时又给学生树立了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这些不仅仅让学生对哲学理念有了一定的亲切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在实践中对哲学常识的进一步认知,提高了教学效率,有利于有效教学的实施。
  四、适时合理地融入古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古诗词融入哲学的课堂教学中,既有利于突显学生主体地位和思想政治课的智育和德育目标,也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在人文精神方面的素质以及增强我国古诗词这一传统文化奇葩的魅力。中国古诗词语言凝炼,意象丰富,内涵深刻,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能强烈地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2018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26题对古诗《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哲学感悟,引导学生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再如,在教学“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时,可引用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首诗一反常调,热情赞颂秋天的美好,把它写得极富诗意。诗一开始就否定古来的悲秋观念,认为秋日胜过生机盎然的春天,表现了一种激越向上的思想感情。这让学生明白在实现人生价值的道路上,在通往胜利和成功的征途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干扰,遇到些许困难和挫折。这对培养学生不怕失败、不畏艰险,敢与逆境抗争的精神,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五、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手段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政治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地发展,对于政治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在遇到抽象的哲学理论时,教师可以很好地借助都媒体技术的视频、动画等播放功能,把复杂的哲学理论用学生易懂的图片或者其他形式呈现出来,缩短了信息在学生头脑中从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加工转化过程,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另一方面,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可以再现教学内容中的各类场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哲学思想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哲学理论的不同特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从而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是实践的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理论”,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把握教材,着意渗入创新意识,巧妙设问,才能让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深入学生的心里,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