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改变,缘自一次真诚的道歉——“研读教育名著 做智慧教师”教育案例

【作者】 王红燕

【机构】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张家产小学)


【正文】假期中,读了《静悄悄的革命》一书,收获颇多。《静悄悄的革命》是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的力作。该书以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为主线,结合课堂实践、揭示他倡导的课程形态,为实践提供新的理论生长点,从而引发课堂和学校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我喜欢“润泽的教室”,在“润泽的教室”里,每个学生都能放心地打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能得到关注。在课堂上,老师倾听的不仅是学生发言的内容,更是其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不仅听他们的有声语言,还认真倾听那些可能更有价值的无声的语言。在“润泽的教室”,每个学生都得到了最充分的尊重和满足,而这正是教育人性魅力的最好体现。
  (一)与集体角力的蚂蚁
  这却让我想起了一个反例。鼎,是一个长得很帅气的男孩子,家庭条件优渥,家长又宠溺得厉害,吃穿用度很是不凡,唯有学习,稳居末流。这样孩子留给我的最初印象就是一个字——懒。 
  开学不久的一个周三英语课后,老师告状:鼎一连三天都没写英语作业;课堂上也不肯学。课间操的时候,我找鼎谈心。他直着脖子蛮不在乎:不止没有写英语,语文作业也没写。我问他为什么,他脖子扭向一边说,不想学。我问他想学什么?他说只愿意学数学,别的什么也不愿学。说这些话的过程中,他目光始终是注视着旁边,没拿正眼看我。没聊出什么结果,上课铃就响了。我无奈地让鼎回教室。
  周四的课间操,语文老师又气恨恨地找我:鼎故意做对——纠正多音字,他偏就念那个错的读音。第四节课,我来到教室就问鼎,怎么回事?鼎说,他故意的——语文老师说他不是读书的料,总找碴。鼎眼瞅着门外,说得振振有词、理直气壮。看着他梗着脖子,火气蹭地蹿上来:“你总说老师看你不顺眼,那你看哪个老师顺眼了?”他说:“英语老师。”我说:“你忘了周三你还告诉我,你只愿学数学,不愿学语文和英语,怎么今天英语老师合你意了?你看看你,今天看这个老师不顺眼,明天看那个老师不合你意,你知不知道老师都怎么看你?你如果再这样故意无理取闹,没一个老师会喜欢你!”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噤若寒蝉。鼎脸红脖子粗,依旧是别着脸朝向一边。“坐下!你自己好好想想。”我转身走回讲台讲课,一节课没理会他。
  鼎就像一群抬着骨头的蚂蚁里那只反向使劲的蚂蚁,叫人看了觉得可笑又可气。
  (二)光芒可爱初日照
  第二天早自习,我叫鼎出来,他摇摇晃晃,仍一副不忿的模样。走到美术教室门口,我弯了腰,双手搭在鼎的肩膀上,头抵着他的头,诚恳地说:“鼎,昨天老师在教室里不该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跟你发那么大的脾气,现在真诚地向你道歉,希望能得到你的原谅。”
  听我这么说,鼎耸着的肩膀放了下来,他“大度”地笑笑说:“没事,老师。”
  “我想知道你和语文老师有什么矛盾,以至于你故意和她做对。我希望能听到你的真心话。”
  鼎嗓音一沉,说:“语文老师总看我不顺眼。”
  “能具体地说说是哪看你不顺眼吗?”
  “她看我不是读书的料,拿书敲我后背。”
  “是看你坐的不直吧?”
  “……是不直。”
  “哪还有没有别的地方看你不顺眼?”
  ……“没有。”
  “那想不想听听老师对这件事的看法。”
  “嗯?”
  “你看呀,老师为什么会注意到你没坐直呢?我觉得老师是在意你,关心你,所以你坐不直时,老师才会提醒你;她实际上是怕你眼离书本太近,累坏眼睛,怕你总趴着看书,脊柱变弯了,长不成帅小伙了……”
  鼎“嘿嘿”地笑,我续道,“如果这样想,你还会觉得,是语文老师看你不顺眼,故意找你的碴吗?”
  他不好意思地摸摸脑袋:“这样想就不觉得了。”
  “你看这样行不行?”我试探着问,“今天抽时间找语文老师谈谈,和老师解开了这个误会,老师会觉得你是个好学生,你也不会再生老师的气,好不好?”
  “我试试吧。”
  既然他答应了,我就叫他回教室。看得出,他的心情比出来时好很多。
  晨会课上,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鼎说对不起。鼎站起来,讷讷连连:“不用老师,真不用……”接下来,我又说:“人没有十全十美的,每个人都有不足,每个人都有缺点,只要我认识到我做错了,我就要承认!哪怕对方是我的学生,我也要真诚地说声对不起。同学们说,对不对?”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对——!”我又说:“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换位想一想,如果你是老师,你遇到一个故意和你做对的学生,你会怎么做,你会不会讨厌这样的学生?”学生都表示不喜欢这样的学生。或许我的态度感染了鼎,也或许学生的发言刺激到他,鼎说,今后一定要注意自己在课堂上不和老师做对。
  晨会结束,回到办公室里,和语文老师交流后达成一致:只要鼎来找老师谈,老师就一定给他这个台阶下,给他改正的机会。
  (三)润泽终为和气烁
  课外活动了,我从五班教室出来,迎面遇到了鼎,鼎少有的冲我笑笑,我问他干什么了,他说找语文老师了,“谈的怎么样?”,鼎说:“老师说看我今后的表现。”“那你想今后怎么做呢?”“我上课尽量不和老师做对。”“行,只要你尽力就行。老师相信你。”
  两个周过去了,鼎慢慢地变了,课堂上不再和老师做对了,科任老师也不再向我告他的状了,鼎正向好的方面发展。
  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鼎会慢慢变好,或许他还会有调皮的时候,但只要他能向好的方面发展,这就足够了。
  读了《静悄悄的革命》,结合这件事,我沉思了许久:鼎是一个代表,——你称他是叛逆也好,后进也罢——他希望得到老师的一视同仁。老师的高高在上——学生应该听老师的——只会激起他们更大的反感,故意把事情做错。后来,我放下身架,把他当成一个自主的人,当成我的朋友。朋友交往中犯了错,我真诚地道歉,和他是平等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下,鼎做出了改变。新时代的老师,同样需要倾听:倾听学生的发言,犹如是在“与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悦的。”如果我们教师用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即用心倾听他们有声的发言——回答问题时的表达,又用心倾听他们无声的发言——一个动作,一个表情、甚至一个眼神,那么一定能真正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这也成为我现在要努力的目标。
  相信我的教室也会进行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我和我的学生会越来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