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教师的智慧

【作者】 陆秀华

【机构】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旧城学区陆营小学)


【正文】“教学智慧的体现,关键是教师。”语文教学中的智慧,专指语文教师特有的、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下彰显的教学智慧,本文将其定义为:在特定的语文课堂情境中,语文教师的学识、素养、情感、机智和能力的集中体现,表现为语文教师随机应变地调整和掌控课堂教学环境,能照顾全体学生,协调好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恰当地处理教材,充分地利用生成的教学资源,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适时地融合自己的灵感于教学中,宏观调控和机智地驾驭课堂,有效促成预设和生成的统一。而语文教师的素养是素质教育的期盼,而语文课堂教学机智正是语文教师素质的重要成分,是语文教师智慧艺术的体现。下面笔者对此简要谈几点粗浅之见:
  一、机智的教学设计,是形成教学智慧的前提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各种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步骤所作的精心安排。教学设计最能体现出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学设计客观上受到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的制约。主观上,又融合了教师的个人作用,自觉不自觉地显示出教师个人的教育观点、教育学理论修养和专业水平。
  语文智慧课堂的教学设计应该是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效果,使课堂教学目标实现最优化的保证。教师“心中唯本”,难免陈旧呆板,钻进程式化的死胡同;教师“心中有人”,致力于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并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这才有可能进入“常教常新”的理想境界。当然,其总体设计还是要围绕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新课标理念诠释,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并加以实施、进而评价和修改的过程,是通过课堂上最大程度的师生互动,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化方法的过程。而教学实践更让我们懂得,教师智慧的教学设计不仅是对教材文本的用心预设,而且需要针对学生知识、智能、人格的有效引导、调控和经营,并且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有不惜余力的态度,更要舍得投入与付出,才能上好精彩高效的语文智慧课。
  二、机智的文本解读,是形成教学智慧的基础
  众所周知,智慧课堂是指以学生的智慧发展为追求目标,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来有效地实施教学内容的实践过程。而智慧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具有深厚的教学功底、精湛的教学艺术以及机智的教学调控能力。其中,最关键的是解读文本的能力。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1、深入文本,准确理解,智慧地把握文本深层意蕴。语文教师不是知识的传声筒,更不是知识的输送带,而是具有鲜活个性的人,语文教师必须对文本有着独特的深入解读。特级教师曹勇军认为:“文本解读是语文老师的看家本领。它是一种高于一般解读能力,带有语文教师专业特点的特殊解读能力。”其实,文本的真正生命就在于教师以智慧把握其深层的意蕴。如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就需要教师首先建立审美的“期待视野”,调动自身的生活积累和审美经验,主动地进入虚拟的艺术世界,引发联想,调动想象,在积极的体验和品味中对艺术形象进行再创造,对文本中的人物情感进行积极的接受和转化,获得自身特有的艺术审美感受。可见,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尤为重要,智慧地解读文本,对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重要地位与作用。
  2、智慧地多元解读文本,读出文本丰富的时代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信息多途径摄入,单一化的文本解读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语文教师仅仅依赖教参的固有模式来解读文本,也已经不适应当代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读者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经历、知识结构和审美情趣等,对文本意义的理解和接受是会发生变化的。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各种独特理解,要从积极的方面给予充分的肯定,并从中去寻找合理性的内核和多样化的认知。
  3、智慧地萃取文本重点、难点和突破点,促进课堂教学更有效更精彩。我们常说文本解读要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也就是说,语文教师自身既要能进入文本,探其意、领其旨,又要能走出课文对话作者,联系生活,客观评价,才能让文本体现现实意义。在“出”、“入”之中解读文本,既能获得联想的自由,又能有效地拓展和深化对文本的理解。而且每个文本都带有一定的唯一性,施教者应当充分调动智慧,用自己独特的“慧眼”去发掘文本独特的“语文价值”,找到文本的重点、难点和突破口,即发现文本所隐含的语文核心价值。
  三、机智的组织教学,是形成教学智慧的保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上课,这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努力,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的确,语文课堂上的教学组织没有固定的模式,语文学科智慧课堂的展现受到教师自身素养、学生知能起点等多种可变因素的制约。目前,尚有不少教师对智慧课堂教学这一命题的认识仍停留在抽象理念的基础上,仅仅只是把语文智慧课堂当作一句可望难及的理想化的口号。语文教改的实施,一方面呼唤先进的理论知识,但更重要的是渴望在理论指导下的卓有成效的课堂组织实践。因而语文智慧课堂的教学组织,课堂智慧亮点的产生都需要师生间的彼此沟通和默契配合。首先在语文智慧课堂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组织课堂教学。其次,教学组织中常会出现一系列问题:课堂实际超越教师的预设时怎么办?学生的反映与教师的预设相背时怎么办?课堂引发了分歧争论、探讨怎么办?
  钱梦龙先生认为,语文课上的教,无非是教会学生读文章,如果教师在指导时还能注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多下些启发、引导的功夫,让学生不时品尝到有所领悟和收获的快乐,那就是教学的理想境界。在网上看到了钱老师的经典教例,充分感受到钱先生炉火纯青的课堂组织艺术和提问启思艺术,虽然其中有些教学片段妙手偶得,是其教学机智的集中体现,但更多的是先生有意为之、用心琢磨、着意打造的,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因此,笔者认为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应该是教学双方机智之光的闪耀,出人意料的教学创造;最佳的课堂教学组织是师生双方的高度融合与协调;语文智慧课堂上呈现的,教师教学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和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则是最优化展现了。
  总之,靠近清泉,心灵就会湿润;努力打造智慧课堂,教学将会更有生命力。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力的语文课堂,呼唤充满人文关怀的语文智慧课堂。智慧的教学设计、文本解读、组织教学此三者是一个系统整体,相辅相成,三者的有机结合将促进教师有效教学;同时教师要提高教学水平,创造精彩的智慧课堂,也需要从上述方面去努力探索,让我们一起扎实有效地推进语文智慧课堂研究。当然,提高语文课堂的智慧性和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取决于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情、趣、理的挖掘,艰难而曲折,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能立足课堂,立足学生,不断学习、实践反思,那么,语文课堂将会永远绽放出智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