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以学生思路为本上好小学数学课

【作者】 刘 进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竞力学校)


【正文】 教学要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关键在于坚持以学生为本,但教学以学生为本的观念远非是普遍自明的。而以学生为本通俗地讲也就是要求教师用学生的思路来设计和操作每一堂小学数学课.教育现代性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这一理念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教学的合理性根据;而在学生与社会、学生与知识的关系上,学生是本体,这是教学面对学生、社会、知识这三者时的本相,体现这一本相、本色化的教学,应是以学生为本的、让学生成为自主活动的主体的教学。
  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以学生思路为本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的确,在数学教学中,好的问题情境能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发求知欲、唤起好奇心,使看似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富有吸引力,让数学课堂充满诗意。因此,情境创设已经成为当前数学教师煞费苦心的一件事,他们往往为了突出“新、奇、趣”,挖空心思地创设华丽的情境,完全不考虑是否是从学生的思路出发,结果可想而知。
  案例(一):《倒数的认识》教学片断
  师:(出示汉字吞、呆。)你知道这些汉字的部首调换位置后各是什么字?
  生1:“吞”字上下部首调换应是“吴”字。
  生2:“呆”调换部首是“杏”。
  师:下面老师可要出一些比较难的题目,你们敢挑战吗? 请把我说的句子倒过来念。
  师:“客上天然居”!
  生:“居然天上客”!
  师:“人过大佛寺”!
  生:“寺佛大过人”!
  师:在我们的数学中也有这种有趣的现象,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倒数。
  这个案例中的情境中,教师充分挖掘语文中的教学资源,通过汉字的倒写、句子的倒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知倒数这一概念。但这是否就是一个好的情境?它蕴含了多少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多少数学思考,遵循了学生什么样的思路?回答是否定的。在“倒数的认识”学习之后,少数学生把“6”的倒数写成了“9”,“3.27”的倒数写成了“7.23”。这应该说是教学价值的误导。
  为什么学生对教师讲的东西领悟不到位呢?我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教师教的思路和学生学的思路之间的不一致性在作鬼。对教师而言,教师是先自己学懂了教学内容,然后再来教教学内容,因此教的出发点是有知走向无知;对学生而言,不敢说学生对教学内容是完全无知的,但对于他没有搞懂的问题与难题,那肯定是处于无知状态,因此学的出发点是从无知走向有知。从有知走向无知,自然觉得学习是轻松的,理解学习内容是容易的。
  二、自主学习探究要以学生思路为本
  要让学生听得懂课,就得要求学生和教师,在思路上保持一致性。对这一点,主要的责任就回到了教师身上。我们常讲“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也是要求教师能够在教与学的思路上,能够引导学生的学习;当然,虽然在思路上学生需要教师引导,但并不需要教师替代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就是说学习的责任仍然是学生自己的。
  案例(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教学片断
  这节课老师创设了三轮两组同学抽数排数的游戏,让学生在比赛中感悟并总结出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第一轮比赛,规定将每次抽到的数字依次从低位到高位排列起来。让学生逐步懂得,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再大,但千位上数小,这个数就小。游戏中学生深刻地体悟到数的大小与数位的关系,逐步体会到高位上数字的决定性作用。
  第二轮比赛,规定将每次抽到的数字依次从高位到低位排列起来。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领会到,千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千位上的数相同,百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高位”的决定性作用。
  第三轮比赛,规定每次抽到的数字由抽签者自己决定放在哪一位上。这样,不但使学生对比较大小与数位及每一位数字大小的关系有比较深刻、全面的认识,又培养了他们思考问题的缜密性。
  教师将整堂课的知识点巧妙地蕴含在三轮游戏比赛中,让学生在一次次轻松、刺激的比赛中来感悟并总结出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正所谓“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学生在活动中有感而发,活动让学生更高效、活泼地掌握和内化了数学知识。
  三、指导学生学习要以学生思路为本
  要求教师用学生的思路来讲课,对教师来讲就不仅仅是转变态度这么简单,还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思路究竟是什么,还要知道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弱化自己的思路,还要知道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的学习思路,这就是实实在在的能力要求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思路?当我们要求课堂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学习思路并指导学生的学习思路时,就等同于要在如何授“渔”上做文章了,这就更是加深了我们对课堂教学本质的理解。课堂教学并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解决知识学习上的问题;甚至课堂教学并不是帮助学生解决知识学习上的问题,而是帮助学生形成解决学习问题的思路。这就要求我们,不要急于以知识来压问题,以问题来压解决问题的思路,如果教师非得要在课堂上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那就肯定不可能让学生的学习问题暴露出来;如果教师急于要在课堂上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那就不会想着去探究学生为什么会形成这些学习问题,以及如何从思路的层面寻求解决这些学习问题的方法了。此外,要真正地对学生的思维与思路有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明白学生的学习思维与思路究竟是什么,还要明白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究竟包括哪些学习阶段,在这些阶段中是什么样的思路把它们串起来的。相信这样的过程一定不是想我们在这儿讲的这么简单,但一定值得我们去探索。
  作为新时代的数学教师,我们应时刻反思自己:在滚滚而来的改革中,我们应坚守什么?舍弃什么?关注什么?有没有带着冠冕堂皇的帽子、心安理得地进行着“不着边际”的教学活动?应该做到不管外面的风向如何,潮流如何,都要有自己的思想,去粗取精、去虚求实、与时俱进。让我们还它那份质朴与宁静,让它生命的本色重见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