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我班里转走个学生
【作者】 张 清
【机构】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第二中学)
【正文】寒假开学的第一天,我们班李想同学没按时来报到,我就赶紧联系了家长。家长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回答,让我明白了个大概。家长对孩子的成绩对不满意想换个环境,现在正在寻找接收班级,能找到就转走,找不到再回来。
去年秋季开学七年级分班的时候,李想同学并没分到我班,其家长通过各种关系找到我,要求无论如何都要转到我班。碍于情面,我做了不少工作,经过学校出面协调,才把李想从其他班调过来。开学后不久适逢中秋节,家长专程到我办公室,送了我一张200元的月饼票,被我拒绝了,后又多次托人邀我吃饭,我都以开学工作忙拒绝了。元旦放假,家长又打电话请吃饭,我想了却这件事,成全了他的一番心意,就在一起吃了次饭。
这样一位盛情的家长,才一学期怎么就会给孩子转学呢?
两天后,李想家长来找我签字转学籍,才知道他把孩子转人了一所以管理严格升学率高著称的私立学校。他没有明说转学的原因,我怕他难为情,也没好意思开口问。送走他之后,我开始陷入了沉思。这位家长的举动应该不是一时的决定,他对我的不满应该早都隐藏在平时的热情和电话之中了,只是我没有觉察罢了。
李想同学刚转入我班的第一个周末,家长就给我打电话说,以前开学班级都给孩子订资料,现在要不要交资料费。我告诉他入学之初,学生已经自愿选购了基础训练,不用再订资料了,更不需交资料费。他就让我给他孩子推荐一些资料,我告诉他一套资料就够了,资料多了,孩子的负担太重,做也是应付。看我这样说他也不好再坚持。
转眼到了国庆节。秋高气爽,让人有奔跑的冲动。我问班里的孩子们想不想学踢足球,孩子们都特别兴奋地表示欢迎。于是,我从学校器材室借了几个足球,又请了学校的两个体育老师做教练,和孩子们约定周末到学校踢球。周六上午天蓝云淡,叽叽喳喳的孩子们开心地像过节似的。绿茵场上却没有见到李想同学的身影,出于安全问题考虑,我就给其家长打了个电话。家长满怀歉意的说,家里有点忙,没让孩子去,想打电话说一声又忘了。我当时真以为他忙忘了,也没往心里去。
一个周末,家长来接孩子,在班门口见到我,就说你们班里的“图书角”书真多啊。听到赞美,我心里很高兴,就乐呵呵的向他介绍起孩子踊跃捐书读书的情况。他很配合地微笑着点头,同时也说出了自己的疑问,就不知道会不会耽误时间影响孩子的学习。告别的时候,他又问了一个问题,现在放学后天还早着呢,你们班怎么不延长点时间,留学生做会作业啊?我当时就想,这是多么重视孩子学习的一位家长啊!
就在那次请客的饭桌上,家长还问起我孩子在班级的排名,我说我们班不排名,具体名次不清楚。他当时误认为可能孩子成绩差,我怕他接受不了才不愿说。他就反复说他家孩子有点不踏实,希望我严格点,不好好学习就狠狠地打。我笑着说,你别开玩笑了,现在谁还会体罚学生啊,就算打,能收到教育效果吗?我从他僵硬的笑容里看出了他的不解和疑惑。
现在想想,李想的转学家长早有暗示,只是我一直没有读懂。是我拒绝了他的多次提醒和建议,才把他逼到了不得不为孩子转学的境地。但我究竟错在哪里呢?
作为一名教师,我只不过按照国家规范办学的要求,做了每个教师依法从教都必须做的事。好在班里只有这样一个“懂教育”的家长,否则,我们班真不知道会转走多少学生啊?教育改革已经提了好多年,大部分老师都已接受并一直认真践行着。但是教育改革转化的不能仅仅是教师的观念,还应该包括家长,甚至整个社会的观念。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期望太高了,都希望孩子能考高分,上好学校,成为“人上人”,这种愿望无可厚非。但是他们不知道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是考不了高分,上不了好学校,只能做普普通通的劳动者的。每个人都渴望自己的孩子优秀,但优秀不能只有一种标准。我们义务教育的任务是把所有孩子都培养成合格公民,这应该是全社会的共识。如果学校基础教育只关注分数,那么大多数孩子就只能充当陪衬,不要说成才,甚至“成人”都成问题。这样急功近利的短视教育,只能毁掉大多数孩子的前程和终身幸福,更可能毁掉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幸福,而这也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可是,目前我们一些学校的个别领导,为了迎合家长,提出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口号,一心扑在提高升学率上。结果学校教育被一群不懂教育的家长所左右,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啊!如果我们整个社会,在教育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上,达不成共识,教育改革就会山重水复,遥遥无期。
作为一位有责任感的老师,我们当然会认真倾听家长的意见,但绝不能跟随家长的意愿而盲动,教育应该有专业的教育者来引领。我们不能只是仅仅关注学生一时的分数,而是应该立足于孩子一生长远的发展;我们不仅仅只考虑使孩子未来有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还应该关心孩子当下的幸福!
去年秋季开学七年级分班的时候,李想同学并没分到我班,其家长通过各种关系找到我,要求无论如何都要转到我班。碍于情面,我做了不少工作,经过学校出面协调,才把李想从其他班调过来。开学后不久适逢中秋节,家长专程到我办公室,送了我一张200元的月饼票,被我拒绝了,后又多次托人邀我吃饭,我都以开学工作忙拒绝了。元旦放假,家长又打电话请吃饭,我想了却这件事,成全了他的一番心意,就在一起吃了次饭。
这样一位盛情的家长,才一学期怎么就会给孩子转学呢?
两天后,李想家长来找我签字转学籍,才知道他把孩子转人了一所以管理严格升学率高著称的私立学校。他没有明说转学的原因,我怕他难为情,也没好意思开口问。送走他之后,我开始陷入了沉思。这位家长的举动应该不是一时的决定,他对我的不满应该早都隐藏在平时的热情和电话之中了,只是我没有觉察罢了。
李想同学刚转入我班的第一个周末,家长就给我打电话说,以前开学班级都给孩子订资料,现在要不要交资料费。我告诉他入学之初,学生已经自愿选购了基础训练,不用再订资料了,更不需交资料费。他就让我给他孩子推荐一些资料,我告诉他一套资料就够了,资料多了,孩子的负担太重,做也是应付。看我这样说他也不好再坚持。
转眼到了国庆节。秋高气爽,让人有奔跑的冲动。我问班里的孩子们想不想学踢足球,孩子们都特别兴奋地表示欢迎。于是,我从学校器材室借了几个足球,又请了学校的两个体育老师做教练,和孩子们约定周末到学校踢球。周六上午天蓝云淡,叽叽喳喳的孩子们开心地像过节似的。绿茵场上却没有见到李想同学的身影,出于安全问题考虑,我就给其家长打了个电话。家长满怀歉意的说,家里有点忙,没让孩子去,想打电话说一声又忘了。我当时真以为他忙忘了,也没往心里去。
一个周末,家长来接孩子,在班门口见到我,就说你们班里的“图书角”书真多啊。听到赞美,我心里很高兴,就乐呵呵的向他介绍起孩子踊跃捐书读书的情况。他很配合地微笑着点头,同时也说出了自己的疑问,就不知道会不会耽误时间影响孩子的学习。告别的时候,他又问了一个问题,现在放学后天还早着呢,你们班怎么不延长点时间,留学生做会作业啊?我当时就想,这是多么重视孩子学习的一位家长啊!
就在那次请客的饭桌上,家长还问起我孩子在班级的排名,我说我们班不排名,具体名次不清楚。他当时误认为可能孩子成绩差,我怕他接受不了才不愿说。他就反复说他家孩子有点不踏实,希望我严格点,不好好学习就狠狠地打。我笑着说,你别开玩笑了,现在谁还会体罚学生啊,就算打,能收到教育效果吗?我从他僵硬的笑容里看出了他的不解和疑惑。
现在想想,李想的转学家长早有暗示,只是我一直没有读懂。是我拒绝了他的多次提醒和建议,才把他逼到了不得不为孩子转学的境地。但我究竟错在哪里呢?
作为一名教师,我只不过按照国家规范办学的要求,做了每个教师依法从教都必须做的事。好在班里只有这样一个“懂教育”的家长,否则,我们班真不知道会转走多少学生啊?教育改革已经提了好多年,大部分老师都已接受并一直认真践行着。但是教育改革转化的不能仅仅是教师的观念,还应该包括家长,甚至整个社会的观念。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期望太高了,都希望孩子能考高分,上好学校,成为“人上人”,这种愿望无可厚非。但是他们不知道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是考不了高分,上不了好学校,只能做普普通通的劳动者的。每个人都渴望自己的孩子优秀,但优秀不能只有一种标准。我们义务教育的任务是把所有孩子都培养成合格公民,这应该是全社会的共识。如果学校基础教育只关注分数,那么大多数孩子就只能充当陪衬,不要说成才,甚至“成人”都成问题。这样急功近利的短视教育,只能毁掉大多数孩子的前程和终身幸福,更可能毁掉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幸福,而这也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可是,目前我们一些学校的个别领导,为了迎合家长,提出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口号,一心扑在提高升学率上。结果学校教育被一群不懂教育的家长所左右,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啊!如果我们整个社会,在教育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上,达不成共识,教育改革就会山重水复,遥遥无期。
作为一位有责任感的老师,我们当然会认真倾听家长的意见,但绝不能跟随家长的意愿而盲动,教育应该有专业的教育者来引领。我们不能只是仅仅关注学生一时的分数,而是应该立足于孩子一生长远的发展;我们不仅仅只考虑使孩子未来有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还应该关心孩子当下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