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学生青春期的叛逆

【作者】 龚惠红

【机构】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正文】摘 要:面对青春期的学生,教育过程中,会和有叛逆现象的学生产生一些“碰撞”,要学会正确地对待和化解这些碰撞。
  关键词:青春期;叛逆;碰撞
  在高中老师的教学过程中,总会遇到少数几个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无视学校规章制度的学生。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每一个孩子,所以对这部分学生的教育研究工作往往会占据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大部分。
  从生理的角度看,青少年已经和成年人无异,所以他们常常以成人自居,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成长,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而显出自我独特的主见意识。正是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又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监护,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导致产生了叛逆心理。
  作为高中生,进入青春期后,学生的变化很大,尤其在信息发达的今天,这种变化更是被放大。高中生,他们渴望成熟、趋于成熟、想象成熟,开始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又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叛逆期的思想教育成为高中教育的重点与难点,尤其在“问题学生”的身上。
  个案描述
  小林进入高中的成绩在班级处于落后状态,但主观要求进步,能够听从老师的意见,历次测试成绩都达到了二本线。但暑假的疏于管理,父母一厢情愿地以为孩子能够随时从游戏中收心,过于放松了对孩子的基本要求,进入高二以后,学科知识的加深,对潜心学习能力提高了要求,课堂学习无法掌握全部的知识点,加上自身原本松散的学习态度,拖拉的学习习惯,成绩开始下滑,老师的多次的提醒只能换来短期一两天的有效学习,家长的教育换来的是孩子大声的反驳。叛逆的碰撞开始得有些恶劣。
  作为该学生的老师,我们能够做的就是规避碰撞,同时寻找契机淡化碰撞,引导学生正确思维,并且维护和智慧地“利用”其在集体场合的自尊。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那么尊重了该学生,也就维护了他的自尊,也就“迫使”他在学校克制冲动,规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碰撞,注意自我良好形象的树立。理所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必定有时会让老师不停地忍耐,甚至不停地放大对学生的宽容程度,但是只有这样,才能够保护叛逆期学生的自尊,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帮助处于叛逆期的学生。其实,像这样的例子,在老师们身边是时刻都存在的。
  那么,我们如何正确地对待这些叛逆与碰撞呢?
  一、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青春期叛逆是青少年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化过程中的正常表现,青春期的孩子最大的愿望就是渴望尊重、渴望独立,希望别人把他们当成大人,平等相待。对于老师来说,应该时刻保持平和的心态,转变角色和教育观念,理解、接纳他们,要做他们的朋友,多倾听他们的声音,并用积极的态度、科学的知识、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这些叛逆的学生顺利、健康、快乐地度过自己人生中的特殊时期。
  二、用行动来关爱学生
  罗素说:“在教师这个职业中,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类型是,这些教师热爱其所教的科目并且喜欢教学,他们把自己的这种热爱移植到学生中去。另一种是,他们只是欣赏这个具有权力和很容易获得优越感的职位,他们喜欢管理……”。我们要做第一种类型的老师。无论外界怎么样,我们都不能够让外界的喧嚣迷失作为教师的自我。用具体、实在的行动来陪着我们叛逆的学生,来关爱他们,来尊重他们,来鼓励和帮助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
  三、释放优秀的自我
  老师要拥有扎实的基本功,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了解时事新闻,恰当运用多媒体手段,精心备课,追求课堂的活泼、生动、轻松、自如,以知识和用心来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尤其要关注和帮助处于叛逆期的同学,经常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细致地解答他们遇到的疑难知识点,多鼓励学生,不断地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这个过程当然是漫长而痛苦的,然而,老师要在磨难中,保持自身的优秀,克制自己脾气和态度,避免矛盾的升级和扩大,尽可能地把自我的优秀甚至优雅展现给学生。“身教胜于言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一贯的追求。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自己依然要有不懈的追求,持之以恒的工作和学习态度,让自身知识的容量不断提高,才能拥有持续释放自身优秀的源头。
  四、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树立主体意识,造就独立人格,已成为当代国际教育思想变革的一个重要标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一九七二年提出“学会生存”的口号后,又于一九八九年提出“学会关心”,同样在去年又要求当代世界青年应当“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求知,学会相处。”正如建平中学校长冯恩洪所说,“真正有生命力的、跨世纪的学校,是尊重人格的学校。”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叛逆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理解处于叛逆期的学生,正确引导他们用好时间,正确处理学业与游戏的关系,疏导学生的偏激,教会学生反思,让他们在反思中学会做人、学会理解、学会为他人着想、学会宽容,渐渐走出叛逆的雾霭,走向阳光与开朗。
  教育活动中,叛逆的“碰撞”时有发生,让我们客观、理智地对待学生的懵懂,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叛逆,用尊重的态度心平气和地进行沟通,多倾听学生的心声,耐心地加以引导,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淡化矛盾,增加沟通,化戾气为和气,让师生之间的碰撞来得理智些、快乐些,真正确保学生一个快乐、健康成长的空间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