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渗透德育

【作者】 吴艳平

【机构】 (安徽亳州新能源学校)


【正文】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是电脑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技能日益熟练,从中接收到的知识也越来越丰富,而中职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阶段,德育基础浅薄,更容易过分依赖计算机。对信息缺乏思辨能力,更容易受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到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道德素养。对此,笔者简要谈几点体会认识和具体做法:
  一、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中职的学生德育素质薄弱,抗诱惑力不强,分析辨认能力差,我们要加强德育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为什么要加强德育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呢?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计算机是一把双刃剑。掌握熟练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一边享受着计算机带给我们的便利,直接获得庞大的信息量,畅通无阻的社交网络,丰富的娱乐生活,简单便利的工作方式等等;一边又提防着计算机带来的消极影响,计算机病毒的入侵,资料信息的泄露,网络诈骗,色情垃圾信息的污染。正确引导学生积极使用计算机,就会使他们受益匪浅,若放任自流就会导致学生误入歧途,所以我们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不仅承担着教授他们知识技术的责任,更是要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生活在信息社会的人必须具有很强的信息责任感和信息道德,才能抵制不良信息的污染,自觉地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因此在中职学校计算机课中渗透德育是使中职学生养成强烈的信息责任感和良好的信息道德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中职学生在运用计算机时存在的问题:一是缺乏应有的计算机应用公德意识。如学生在上机时删除或更改他人文件夹中的内容,随意下载软件,破坏公共财产;二是同学间缺少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抱认真的态度,彼此抄袭或网络复制,不能积极讨论,攻克难关;三是沉迷于网络,荒废学业,诱发心理障碍。网络对于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中职生来说充满的诱惑力,而网络自身存在很大的缺陷,管理不当,往往就会使学生沉迷网游、网恋,甚至诱发网络犯罪。综上原因,在计算机教学中渗透德育迫在眉睫。
  二、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措施
  第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树立德育典范。自古以来我们都强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作为学生获得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渠道,教师在教学中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挖掘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内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做道德教育的有心人。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不可替代的阵地,计算机课作为学生获得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渠道,教师必须做道德教育的有心人。这就要求我们计算机专业教师加强自身的政治学习,提高道德水准,了解有关信息技术的法律和道德问题。还要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更新教学理念,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挖掘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内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第二,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有效疏导方式进行道德教育。从思想上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好心理疏导。教师要掌握方法,把握好分寸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导,如果态度强硬就会遭到学生的反感,甚至让学生与你对着干,情况更加恶化,没有任何实际效果。一方面要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用积极的态度对待网络,展开多种计算机应用活动,结合道德教育引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多加入一些网络,结合切身感受,使他们真切了解到网络运用不当给个人,给家庭,给社会带来的危害。
  第三,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大家都知道,当今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的第二次成长高峰。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有效疏导方式进行道德教育。教师应积极帮助学生认识网络、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网络游戏,是教师需要直面的问题。此外计算机教材更多的关于计算机的操作技巧的学习,并没有正式的将德育纳入教材的范围。而处于青春期叛逆的中职生,面对老师的说教总是感到厌烦和不耐,因此,我们教师应当结合当前国家大事或大家关心和熟悉的热点内容为引导,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教师要结合网络资源,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于现在相当流行的互联网,教师应首先充分肯定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的积极意义,并让学生通过预先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讨论、发言,认识互联网的巨大作用,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上网,上网可以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而且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能因为这是一个虚拟世界就可以肆无忌惮。我们要更好地应用互联网,就要遵守网络的道德。
  另外,开展各种形式的、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也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形式。比如结合一些学习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组织开展学校或班级的活动,要求学生制作主题健康向上、风格独特的演示文稿、主页、电子报、Flash动画等作品。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学以致用,而且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开展自我教育,真正认识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实用性和重要性,促使他们逐渐喜欢上这门课,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之,在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中职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要深刻理解教学大纲,从教材实际出发,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拓展视野,开阔胸怀,同时也受到深刻的德育教育,让知识教育与品德教育有机结合,全面完成计算机专业课教育教学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