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作者】 徐贵良

【机构】 (四川省仁寿县视高镇钢铁小学)


【正文】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通过阅读可领会文章的主旨、神韵与风格。
  老师们经常讨论阅读难教,阅读的教学方法也是千千万万,百家争鸣。再加之阅读题的分值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老师们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也随之越来越大。从99年毕业后一直至今从事小学语文教学。而且一直在农村。针对近几年来阅读的难度越来越深,题型也随之越来越灵活,现在我就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发表几点十九年来的个人看法。
  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门十分具有观赏性的艺术,阅读更是这门教学一书中的精品。而对于农村小学这门教学更难,现在我就从城市与农村的对比中寻找农村阅读教学的难处。
  首先,区域化硬件对阅读教学的影响。
  农村小学现在从校舍到硬件设备相比较城市都有着很大区别。特别是多媒体的设备相对比较落后,老师对这方面的技能掌握不足。直接导致了在阅读教学中很多想用“图片、视频、故事动画”等等很多城市课堂能轻松展现的东西对农村小学教师的课堂来说就无法实现。光靠嘴的理解高度就得受到很大的限制。加之农村学校图书资源比较少,学生能阅读的资源自然也就比较少,一直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也没有系统指导也是原因之一。
  其次,现代元素的缺失让农村孩子更天真、纯洁,很多现代阅读文中的片段场景对他们来说都是非常陌生的。所以教学过程中,他们就是掌握了阅读理解的方法,也很难真正去理解阅读的内容中的现代元素。这也就给农村小学生的阅读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就像一只拦路虎挡在中间。网络落后,条件差。经济发展慢一系列的制约也让农村孩子在阅读借助面上就已经落后了不少。
  最后相比城市而言,农村整体社会认识更“干净”更和谐。孩子在小学中很少能了解到社会上及其不文明的一面。对很多阅读题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不理解或者说不了解更有胜者认为那些事是不是假的。说在我们生活中基本不可能发生,往往让老师都有点哭笑不得。这也是一种教师的教学负担。加之农村阅读方式还比较单一。很多小学生不知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阅读方法,对相关的阅读方法缺乏了解,不懂筛选关键信息,只凭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阅读。再有就是农村小学可供学生选择的读物非常有限,选择的余地很少,见书就读已经是农村非常普遍的存在。还有就是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满足于过眼云烟式的娱乐性阅读,满足于缺乏精神营养的快餐式阅读,而对那些真正能滋养心灵的经典书籍却少有问津。
  其弊最大来源于家长,在农村,成年人对读书的兴趣不浓,闲暇之余,多数成人沉迷于打扑克、麻将,对子女的学习不管不顾,跟不要说阅读了。加之本身的文化水平就有限,即使想也没办法。
  要提高农村孩子的阅读水平,首先,我们要提高思想认识,明确要求,不断培养学生在阅读课文中发展学习能力的习惯。因此,要求学生在平时讲话中要能表达得准确无误,阅读课文要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流利而且有感情地朗读。同时,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和难点,结合文章主题加以理解,从而达到掌握文章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中,要求我们老师的阅读课文力争做到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朗读。阅读教学,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是加深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能使学生产生共鸣,加深理解,以达到真正掌握阅读理解的最基本的方法。
  其次,努力激发学生喜爱阅读的兴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源泉。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喜爱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内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只有培养小学生的良好阅读兴趣,学生才能积极地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是孩子愿意去读、自觉去读。培根说:“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道其中的大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告诉了我们,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不单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阅读中少走弯路。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
  作为农村小学的语文老师,坚持长期的努力,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及时总结经验,我相信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而语文教学也将会有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