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积累是最好的老师

【作者】 史建华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铺子湾镇小学校)


【正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这是《劝学篇》中的名句。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那就是:“积累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积累的学习习惯呢?为此,我提出以下几点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培养积累,意义深远
  古往今来,任何专家、学者以及科学巨人,他们无不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和素养。而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素养,无不是靠一点一点的知识积累才成的。因此,培养积累,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是一种知识贮备。犹如在建筑工程前,需要准备丰富的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一样。他适合于任何知识领域,特别是语文学科领域。
  二、培养积累,注意方法
  (一)在阅读中,培养积累
  无论是教科书,还是课外书;无论是低段,还是中高段,在语文教学中,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积累。包括新学的优美字词,精彩的短句,诙谐的片段。如,二年级语文教材《秋天的图画》中,“脸颊”、“稻海”、“璀璨”等词语可积累。“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了燃烧的火把”等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易于积累。六年级上册教材《蒙娜丽莎之约》一文中,“交涉”、“微抿”、“恬静”、“矜持”、“沐浴”、“细腻”等词语也可积累。“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此句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充分表达了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感。再比如,《我的舞台》一文中,写我迫不及待降生开始“唱戏”,那部分也很精彩。“为了能够早日尽情演唱,我等不及十月怀胎期满,提早来到了人间。一出世,我就亮开了嗓门,憋了七个月,这回总算过足了瘾,全病房的观众都为我喝彩。”语言诙谐幽默,令人兴趣盎然,怎不值得培养积累呢?
  (二)在仿写中,培养积累
  仿写练习,是培养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针对一个新词,一条短句或一个片段刻意进行练习。如,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此段运用了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表明了山中的一切景物成了作者心目中的朋友。称呼是那样的亲切,想象是那样丰富,描述是那样形象。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那么,让学生像作者一样,怀着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仿写就顺理成章了。曾有学生这样仿写:“你好,碧绿的小草!你随风起舞是想展示优美的舞姿吗?你好,娇艳的花儿!你灿烂的笑容,是为了让人们忘记忧愁吗?你好,翱翔的大雁,你展翅奋飞,是告诉人们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吗?”看,如此这般仿写,既让学生积累了相关修辞手法,又拓展了学生思维和想象力,一举多得呀!
  (三)在倾听中,培养积累
  在学习生活中,学生应在老师的声声斥责,句句提醒,次次鼓励下,认真倾听,学会积累。如,当学生犯糊涂或错误时,老师会批评教育:“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不知道这是违反校纪校规吗?当然,你能认识缺点,改正错误,本也是好的。‘知错就改,善莫大焉’嘛。”当学生有不安全的行为举动,老师也会时时提醒或警告:“安全重于泰山,不能恶语伤人,祸从口出嘛!不能在公路上嬉戏打闹或排街聊天;不能马虎学习,敷衍作业。”当学生有了进步,老师也要不吝啬鼓励:“我看到了你的希望,你的学习正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我觉得你会变得更好,会更上一层楼的。只要你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金石可镂嘛!收获成绩是要付出辛勤汗水的”等等。或是一句俗语,一个成语,一条警句,都是培养积累的素材。
  (四)在故事中,培养积累
  在第十二册语文课本《老师领进门》一文中,作者回忆了他小学的田老师,说田老师是他非常敬佩和感激的启蒙老师。田老师爱编故事,爱讲故事。他把《国文》书中的每一篇课文,都要编成一个个饶有趣味的故事,讲给学生们听。学生们一边听故事,一边学知识,受益匪浅。作者也在田老师成千上万个故事中受到熏陶,走上了文学道路。可见,引人入胜的故事对学生是多么重要啊。而每一天,在学校,在家里,在公共场所,在同学间,在师生间都可能有这样或那样的故事发生。或因一题争论,或因一事误会,或因一言冲动。要么是道听途说,要么是亲身经历。也或许是一人所为,也或许是多人参与。有的是有趣的,有的是难忘的,有的是有意义的,有的是教训深刻的。我们在教学中,都要培养学生在司空见惯的小事中学会留心观察,独立思考,仔细分析,畅谈感悟,总结得失,从而纳入积累范畴。
  三、培养积累,热爱生活
  生活是一切积累的源头与活水。我们应有“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努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乐趣。哪怕是一棵树、一株草、一枝花、一只鸟、一阵风和一片云,我们都要有所启发和感悟。如,在一阵风中,有同学感悟到了风在四季各有不同的特点。春风温暖和煦,给大自然带来了生机。夏风凉爽,吹散了人们的闷热烦恼。秋风欢悦,吹黄了田野,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希望。冬风凛冽,请来了飘雪,银妆了世界。让腊梅绽开了笑脸,让青松更加坚强。以上不难看出,如果没有对生活的热爱,哪有触景生情的思维力和想象力。当然,如果没有丰富的思维力和想象力,没有平时的知识积累,也不可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因此,没有对生活的热爱,哪有知识的积累。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我们确定目标,树立理想,明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抓紧抓好以上诸方面的细节。我想,成功之路并不会遥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