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作者】 王 荣
【机构】 (四川省西昌市第四小学)
【正文】摘 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如何全面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已经逐渐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难题。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本课题深入剖析在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各种措施和途径,希望能为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反思能力
1、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爆炸的时代。在这样的一个特殊时代里,是否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能否成为当前社会所需人才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然而,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学生们普遍欠缺自我学习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小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我们必须着手加强学生的反思能力培养,而数学凭借其较为特殊的学科性质,更加需要学生们具备一定的反思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自身的数学成绩,进而为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提供有力的保障。
2、小学数学课堂反思能力和反思习惯缺失的原因分析
2.1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居于绝对的中心地位,学生往往只能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在这样的现实情形下,学生们逐渐失去了自我反思的意识,进而导致其反思能力和反思习惯的缺失。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虽然师生间的地位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很多教师尚未完全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
2.2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
从走访、了解的情况来看,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导致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反思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学生由于思想开小差无法跟随或者由于教师讲课速度过快等原因根本无法跟上教师的思路,这样很难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反思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了。
2.3课程设置的不合理
在小学阶段,学生本身的学习任务就很重,压力也很大。但是,现有的教材虽然大胆尝试模块教学,但是还是暴露出一些不合理之处,导致学生往往无法准确理解模块的意识,而影响到自身的预习和温习的进度、效果。与此同时,小学过大的学习压力使得学生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事先的预习,大大影响了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最终导致学生疲于追随教师的思路,而无法自主思考。
3、加强数学课堂中学生反思习惯培养的策略
3.1全面转变教学观念,为反思习惯的培养奠定基础
要想加强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首先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思考,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客观因素。为此,笔者认为我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努力:
3.1.1营造轻松、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
教师应该力求营造一种较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选择轻松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必要的、准确的讲解,同时应该给予学生以必要的鼓励,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提问。只有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反思能力才有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3.1.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预留必要的思考时间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恨不能在一堂课45分钟的时间里,将所有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然而,效果却并不容乐观。因为,学生接受知识的容量毕竟是有限的,如果不及时给学生以必要的思考学生,学生不但很难消化、吸收各种数学知识,而且很容易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厌恶情绪,进而大大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因此,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留出部分时间,供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和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又能够促进学生反思能力的提高。
3.2在情境教学中实现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提高
情境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应该在在情境教学中实现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首先简单介绍课程的相关内容,紧接着抛出问题,引发学生们的思考与讨论;当学生们听到问题之后,往往会陷入思考或者是开始激烈的讨论,甚至有的同学之间会发生争论。为了更加顺利地解决问题,学生们有的纷纷打开课本,有的开始自发形成小组,还有的自己在进行着思考…
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过程,同学们不仅进行了积极的思考,我们也可以顺利地引出本课的知识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于一个较为特殊的阶段,因此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这种特殊的认知水平,问题的难易要适度,否则很难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
3.3通过数学题目加强学生的反思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必要的练习题目来达到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目的。但是,我们应该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3.3.1题目应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重点性
在题目练习时,将重点内容和容易出错的部分进行重点练习,加强学生对这类题目的反思和归纳总结;在单元小结时,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回顾和反思,温故而知新。
3.3.2在题目练习的不同阶段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练习题目进行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是非常重要的方式。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要想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就必须将“反思”融入贯穿到审题、解题、纠错、归纳等过程之中。
3.3.3通过对解题思路的反思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题目来说,由于涵盖了较多的知识点,往往不是只有一种解题思路和方法。为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多思维、多角度的思考,从而能够提供多种解题思路。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不仅能够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也有助于学生思考能力的全面提升。
4、结语
小学数学课堂反思能力的培养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和积极意义。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予以必要的引导,并采取多种措施和方法,帮助学生尽快养成积极反思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达成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康艳红.小学数学反思性教学探析[J].江西大学,2006,19:9-10
[2]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6-79
[3]余洪庆.小学数学错题的成因和纠正错误的策略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10:118
[4]林琴.巧待数学习题错误,促成小学生反思能力养成[J].时代教育,2010,10:229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反思能力
1、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爆炸的时代。在这样的一个特殊时代里,是否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能否成为当前社会所需人才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然而,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学生们普遍欠缺自我学习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小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我们必须着手加强学生的反思能力培养,而数学凭借其较为特殊的学科性质,更加需要学生们具备一定的反思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自身的数学成绩,进而为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提供有力的保障。
2、小学数学课堂反思能力和反思习惯缺失的原因分析
2.1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居于绝对的中心地位,学生往往只能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在这样的现实情形下,学生们逐渐失去了自我反思的意识,进而导致其反思能力和反思习惯的缺失。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虽然师生间的地位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很多教师尚未完全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
2.2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
从走访、了解的情况来看,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导致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反思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学生由于思想开小差无法跟随或者由于教师讲课速度过快等原因根本无法跟上教师的思路,这样很难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反思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了。
2.3课程设置的不合理
在小学阶段,学生本身的学习任务就很重,压力也很大。但是,现有的教材虽然大胆尝试模块教学,但是还是暴露出一些不合理之处,导致学生往往无法准确理解模块的意识,而影响到自身的预习和温习的进度、效果。与此同时,小学过大的学习压力使得学生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事先的预习,大大影响了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最终导致学生疲于追随教师的思路,而无法自主思考。
3、加强数学课堂中学生反思习惯培养的策略
3.1全面转变教学观念,为反思习惯的培养奠定基础
要想加强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首先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思考,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客观因素。为此,笔者认为我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努力:
3.1.1营造轻松、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
教师应该力求营造一种较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选择轻松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必要的、准确的讲解,同时应该给予学生以必要的鼓励,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提问。只有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反思能力才有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3.1.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预留必要的思考时间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恨不能在一堂课45分钟的时间里,将所有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然而,效果却并不容乐观。因为,学生接受知识的容量毕竟是有限的,如果不及时给学生以必要的思考学生,学生不但很难消化、吸收各种数学知识,而且很容易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厌恶情绪,进而大大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因此,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留出部分时间,供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和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又能够促进学生反思能力的提高。
3.2在情境教学中实现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提高
情境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应该在在情境教学中实现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首先简单介绍课程的相关内容,紧接着抛出问题,引发学生们的思考与讨论;当学生们听到问题之后,往往会陷入思考或者是开始激烈的讨论,甚至有的同学之间会发生争论。为了更加顺利地解决问题,学生们有的纷纷打开课本,有的开始自发形成小组,还有的自己在进行着思考…
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过程,同学们不仅进行了积极的思考,我们也可以顺利地引出本课的知识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于一个较为特殊的阶段,因此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这种特殊的认知水平,问题的难易要适度,否则很难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
3.3通过数学题目加强学生的反思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必要的练习题目来达到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目的。但是,我们应该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3.3.1题目应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重点性
在题目练习时,将重点内容和容易出错的部分进行重点练习,加强学生对这类题目的反思和归纳总结;在单元小结时,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回顾和反思,温故而知新。
3.3.2在题目练习的不同阶段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练习题目进行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是非常重要的方式。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要想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就必须将“反思”融入贯穿到审题、解题、纠错、归纳等过程之中。
3.3.3通过对解题思路的反思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题目来说,由于涵盖了较多的知识点,往往不是只有一种解题思路和方法。为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多思维、多角度的思考,从而能够提供多种解题思路。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不仅能够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也有助于学生思考能力的全面提升。
4、结语
小学数学课堂反思能力的培养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和积极意义。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予以必要的引导,并采取多种措施和方法,帮助学生尽快养成积极反思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达成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康艳红.小学数学反思性教学探析[J].江西大学,2006,19:9-10
[2]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6-79
[3]余洪庆.小学数学错题的成因和纠正错误的策略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10:118
[4]林琴.巧待数学习题错误,促成小学生反思能力养成[J].时代教育,2010,1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