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多元音乐的文化与相融
【作者】 刘 璐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5级表演2班)
【正文】 摘 要: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我国音乐文化方面的教育仅是从中西方交流到世界音乐文化交流,多元音乐与当前和美的社会相融。多元音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提高国民的音乐文化水平,提高国民的音乐文化素养,拓展国民的音乐文化视野等等。
关键词:多元音乐;和谐共处;文化交流与互融;文化审美
一、概述
多元文化的教育思想作为一种提高国民审美以及素养的手段在最近一些时间对于世界音乐方面的教育越来越具有影响能力,在我国也颇有影响力。多元音乐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发展以多元化文化的发展为背景,多元文化音乐又被人们常常成为“多种族音乐”和“音乐中的国际关系”等等。虽然多元化音乐是一种流行化的好的趋势,但在我国早期受外来侵略者压迫的年代,不合理的融合却会将音乐事业推向尴尬的地步。
二、台湾多元音乐文化
拿我国台湾来说,早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台湾就已经开始重视起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单一的文化观念就已经受到了当时的挑衅。1994年的时候更是提出了“多元化”。台湾音乐的多元化首先来自于台湾语言的多元化,台湾人主要是由闽南人、外省人、客家人以及原住民等四个系统组成,除此以外目前又有了新的居民。因此台湾的语言也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台湾多元音乐的萌芽来自于17世纪的时候,荷兰的基督教或者天主教音乐传播到了台湾。西方音乐于是就伴随着西方殖民势力的到来而到来,但此时的西方音乐并没有扎根太深。1858年时,兴办教会重启了西方的音乐,从而掀开了台湾音乐教育与西方音乐交融的帘幕。1898年日本人占领了台湾以后为奴化中国人,开始了将台湾音乐“折衷”的方式。这样的多元化方式并没有使得台湾本土的音乐文化得以发展起来,反而使得西方文化在台湾逐渐扎根并越来越深,而台湾本土的音乐文化却逐渐消失了。总而言之,台湾音乐中长时间与西方音乐相融,严重缺乏本土的文化。
三、我国的多元音乐文化课程
据了解,有关人士早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敏锐地发现到了多元文化的重要性,于是后来的高中音乐课里强调了教学内容应该多元化这一要素。我国为了和西方多元文化课程形成区别,在“世界音乐”的基础之上添加了“民族”。多元化音乐已经被许多所高校视作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比如说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学院曾尝试过开设此类课程。虽然注意到了多元化音乐的潮流趋势,但是缺少丰厚的师资实力,这是一大欠缺的。
论及音乐多元不得不提的是新疆。自古以来的新疆就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其中主要有维吾尔族、回族、蒙古、哈萨克族、锡伯族等等,所以在新疆的音乐文化上也体现出了一种多元化的特征。新疆的多元文化音乐受了“双重乐感”的影响。新疆的多元音乐鼓励各民族之间对彼此之间文化的求同存异,并试图互相了解互相学习以互相融合。
进入新时代以后,我国与外国的联系更加的频繁了,一些大的城市常常会举办一些有关音乐交流等方面的文化艺术节以吸引人们的眼光。在这个过程之中一些外国的音乐与舞蹈常会出现在其中,这让国民们有了更多的机会能够直接观赏到各具特色的异土风情,满足了人们对于他国文化的了解好奇心。除此以外,科技的迅速发展也为多元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多媒体等现代技术等的应用使得老师制作课件比之前简便了许多,尤其使用的音频文件能够让学生观赏到别的各个地区的舞蹈和音乐,这同时也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
四、结论
各地区的音乐常与当地的舞蹈文化等因素相联系,要将多元音乐表达到十分的具体出色必须考虑到当地的人文环境,依靠单纯的乐谱是不能够充分地将本地区的风土人情、文化艺术神韵等完全的表现出来,不透彻的理解与掌握以及将其他音乐的元素生搬硬套过来是不利于多元音乐文化的发展的,反而不能够使得外来的听者去领悟这其中的道理,人一产生茫然的感觉就会觉得枯燥无味。所以说,在多元化音乐进行交融的时候,最好发挥每一个民族国家的风土人情的作用,需要领悟当地的音乐魅力,并作有机的结合。多元音乐并不是多种音乐风格糅杂混合,对当前的中国而言,我们需要重视中国音乐,以我国音乐为主流,从别国优秀的音乐文化中采集适合于中国发展的音乐因素进行创作。即使在这之前,我们国家由于受到了国外的很多文化侵犯,而导致西方的音乐文化在我国占的位置比较主要,我们也要始终坚定中国音乐的必须是要占主要的位置,这影响了我国国民的身心健康与爱国力、凝聚力。一句话来说,多元化音乐与当今中国的和谐社会分离不开来。我们在不同音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不同的民俗风情,在更加深入的进行了文化实践之后会能够体会到不同的民族文化差别,然后互相包容,懂得去更加尊重对方。在我们对不同的音乐的欣赏过程中,尤其是对西方或者别国音乐文化的欣赏过程中,我们能够也能够体会到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别,甚至会对本国文化产生一种思考。在这种彼此和平相处的情况下,国与国之间即使存在不同的文明也会超越这份束缚,彼此之间求同存异,促进音乐文化更加发展。
参考文献:
[1]魏煌. 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文化思考[J]. 音乐研究, 2002(1):9-14.
[2]管建华. 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国际研讨会纪要[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5(2):107-112.
[3]陈雅先.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006(4):163-167.
关键词:多元音乐;和谐共处;文化交流与互融;文化审美
一、概述
多元文化的教育思想作为一种提高国民审美以及素养的手段在最近一些时间对于世界音乐方面的教育越来越具有影响能力,在我国也颇有影响力。多元音乐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发展以多元化文化的发展为背景,多元文化音乐又被人们常常成为“多种族音乐”和“音乐中的国际关系”等等。虽然多元化音乐是一种流行化的好的趋势,但在我国早期受外来侵略者压迫的年代,不合理的融合却会将音乐事业推向尴尬的地步。
二、台湾多元音乐文化
拿我国台湾来说,早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台湾就已经开始重视起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单一的文化观念就已经受到了当时的挑衅。1994年的时候更是提出了“多元化”。台湾音乐的多元化首先来自于台湾语言的多元化,台湾人主要是由闽南人、外省人、客家人以及原住民等四个系统组成,除此以外目前又有了新的居民。因此台湾的语言也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台湾多元音乐的萌芽来自于17世纪的时候,荷兰的基督教或者天主教音乐传播到了台湾。西方音乐于是就伴随着西方殖民势力的到来而到来,但此时的西方音乐并没有扎根太深。1858年时,兴办教会重启了西方的音乐,从而掀开了台湾音乐教育与西方音乐交融的帘幕。1898年日本人占领了台湾以后为奴化中国人,开始了将台湾音乐“折衷”的方式。这样的多元化方式并没有使得台湾本土的音乐文化得以发展起来,反而使得西方文化在台湾逐渐扎根并越来越深,而台湾本土的音乐文化却逐渐消失了。总而言之,台湾音乐中长时间与西方音乐相融,严重缺乏本土的文化。
三、我国的多元音乐文化课程
据了解,有关人士早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敏锐地发现到了多元文化的重要性,于是后来的高中音乐课里强调了教学内容应该多元化这一要素。我国为了和西方多元文化课程形成区别,在“世界音乐”的基础之上添加了“民族”。多元化音乐已经被许多所高校视作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比如说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学院曾尝试过开设此类课程。虽然注意到了多元化音乐的潮流趋势,但是缺少丰厚的师资实力,这是一大欠缺的。
论及音乐多元不得不提的是新疆。自古以来的新疆就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其中主要有维吾尔族、回族、蒙古、哈萨克族、锡伯族等等,所以在新疆的音乐文化上也体现出了一种多元化的特征。新疆的多元文化音乐受了“双重乐感”的影响。新疆的多元音乐鼓励各民族之间对彼此之间文化的求同存异,并试图互相了解互相学习以互相融合。
进入新时代以后,我国与外国的联系更加的频繁了,一些大的城市常常会举办一些有关音乐交流等方面的文化艺术节以吸引人们的眼光。在这个过程之中一些外国的音乐与舞蹈常会出现在其中,这让国民们有了更多的机会能够直接观赏到各具特色的异土风情,满足了人们对于他国文化的了解好奇心。除此以外,科技的迅速发展也为多元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多媒体等现代技术等的应用使得老师制作课件比之前简便了许多,尤其使用的音频文件能够让学生观赏到别的各个地区的舞蹈和音乐,这同时也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
四、结论
各地区的音乐常与当地的舞蹈文化等因素相联系,要将多元音乐表达到十分的具体出色必须考虑到当地的人文环境,依靠单纯的乐谱是不能够充分地将本地区的风土人情、文化艺术神韵等完全的表现出来,不透彻的理解与掌握以及将其他音乐的元素生搬硬套过来是不利于多元音乐文化的发展的,反而不能够使得外来的听者去领悟这其中的道理,人一产生茫然的感觉就会觉得枯燥无味。所以说,在多元化音乐进行交融的时候,最好发挥每一个民族国家的风土人情的作用,需要领悟当地的音乐魅力,并作有机的结合。多元音乐并不是多种音乐风格糅杂混合,对当前的中国而言,我们需要重视中国音乐,以我国音乐为主流,从别国优秀的音乐文化中采集适合于中国发展的音乐因素进行创作。即使在这之前,我们国家由于受到了国外的很多文化侵犯,而导致西方的音乐文化在我国占的位置比较主要,我们也要始终坚定中国音乐的必须是要占主要的位置,这影响了我国国民的身心健康与爱国力、凝聚力。一句话来说,多元化音乐与当今中国的和谐社会分离不开来。我们在不同音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不同的民俗风情,在更加深入的进行了文化实践之后会能够体会到不同的民族文化差别,然后互相包容,懂得去更加尊重对方。在我们对不同的音乐的欣赏过程中,尤其是对西方或者别国音乐文化的欣赏过程中,我们能够也能够体会到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别,甚至会对本国文化产生一种思考。在这种彼此和平相处的情况下,国与国之间即使存在不同的文明也会超越这份束缚,彼此之间求同存异,促进音乐文化更加发展。
参考文献:
[1]魏煌. 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文化思考[J]. 音乐研究, 2002(1):9-14.
[2]管建华. 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国际研讨会纪要[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5(2):107-112.
[3]陈雅先.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006(4):163-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