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优化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讨
【作者】 李魁龙
【机构】 (青海省果洛州班玛县达卡乡寄宿制小学)
【正文】摘 要:新课程尊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大力倡导体现自我协调、同伴优势互补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教师应深刻领会新课程理念的实质,采取与学科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特征相适应的教学策略,组织和引导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以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突破和补充,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都进行了不断创新。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充当教材内容的传递者,而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对于学习知识的过程没有什么创新可言。我们在现代数学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探索。只有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才能增强交流,形成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彼此竞争,很好地激发学生积极发挥自己的才能,自我创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笔者对合作学习的意义与实施策略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地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改革需要、也是实施新课标的需要。
二、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的几点建议
(一)组建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
组建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效的组织保证和重要前提。首先要以学生自愿为基础,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因素设计均衡的分组方案,既便于组间同学在学习和讨论中开展公平竞争,也使组内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能够相互影响、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第二要落实小组长负责制,推举智力水平高,组织能力和表现欲望强的学生担任学习小组长。教师要对小组长进行必要的培训,帮助小组长掌握合作学习的组织方法,积极主动地组织本组同学就教师提出的或感兴趣的学习问题展开合作探究;第三要细致地做好小组内成员分工,除组长外,还应确定记录合作学习过程的记录员、收集学习资料的资料员、汇报学习成果的报告员等工作岗位,使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都能在不同学习岗位上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实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学习目标。
(二)创设合作学习情境,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动手能力强的心理特点,根据数学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组。教师要积极创设合作学习情境,为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机会,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开放的数学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学“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一课时,教师先创设合作学习情境,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石头,提问学生如果比较两个石头的大小,能比较出大多少吗?引出教学的内容,要认识物体的大小,准确比较两个物体大小多少,就要认识物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在学习物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时,教师可以组织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教师出示两个装有同样多水的玻璃杯,让学生看清两个杯子里水面高度一致。按照以下的步骤让学生动手操作:1.在一个杯子里放入小的石头,让学生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2.在另一个杯子放入大的石头,再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3.让学生思考并在小组里互相讨论哪一个石块所占的空间大,哪一个石块所占的空间小。从实验中得出体积的概念即“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通过合作学习情境的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逐渐养成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选择恰当的时机开展合作学习活动
部分教师为“合作”而“合作”,不管时机是否恰当、内容是否合适,一味地采取合作学习的形式,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1.在重难点处开展合作学习。有些“拦路虎”,学生不易接受,教师为让学生搞清楚,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讲解,而学生却云里雾里,似懂非懂。在小组学习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体验、探究、比较等活动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2.在实验探究中开展合作学习。知识的获得不仅仅依赖于模仿和记忆,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在“做数学”中掌握知识的真谛。
3.在“开放性”知识处开展合作学习。数学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依赖于开放性题目对数学思维的训练,教师在此处开展合作学习,能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学会彼此分享,使学生从他人身上取长补短。
(四)建立有效的评价模式
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学生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还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同伴间的相互评价.1.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实际上是自我反省的过程,通过评价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从而提高学生做人的品质、做事的能力.2.同伴的坦诚评价.学生在与同伴的磨合中,不断反省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同时在学生中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营造团结合作、互相勉励、共同提高的氛围.3.组际的友好互评.组际互评,一方面增强学生的参与合作的意识,另一方面一改以往教师评学生听的局面,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4.教师的激励评价.教师评价不仅要对合作成果进行评价,更要重视对合作状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合作状况,关注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及时作出合理的评价,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教学,教师应该依据新课程理念,不断探索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积极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合作学习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在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李爱君.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J].学苑教育,2012(10).
[2]张伟振.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J].文理导航,2013(21).
[3]王莉华.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J].软件(电子版),2014(18).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都进行了不断创新。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充当教材内容的传递者,而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对于学习知识的过程没有什么创新可言。我们在现代数学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探索。只有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才能增强交流,形成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彼此竞争,很好地激发学生积极发挥自己的才能,自我创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笔者对合作学习的意义与实施策略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地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改革需要、也是实施新课标的需要。
二、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的几点建议
(一)组建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
组建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效的组织保证和重要前提。首先要以学生自愿为基础,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因素设计均衡的分组方案,既便于组间同学在学习和讨论中开展公平竞争,也使组内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能够相互影响、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第二要落实小组长负责制,推举智力水平高,组织能力和表现欲望强的学生担任学习小组长。教师要对小组长进行必要的培训,帮助小组长掌握合作学习的组织方法,积极主动地组织本组同学就教师提出的或感兴趣的学习问题展开合作探究;第三要细致地做好小组内成员分工,除组长外,还应确定记录合作学习过程的记录员、收集学习资料的资料员、汇报学习成果的报告员等工作岗位,使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都能在不同学习岗位上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实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学习目标。
(二)创设合作学习情境,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动手能力强的心理特点,根据数学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组。教师要积极创设合作学习情境,为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机会,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开放的数学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学“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一课时,教师先创设合作学习情境,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石头,提问学生如果比较两个石头的大小,能比较出大多少吗?引出教学的内容,要认识物体的大小,准确比较两个物体大小多少,就要认识物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在学习物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时,教师可以组织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教师出示两个装有同样多水的玻璃杯,让学生看清两个杯子里水面高度一致。按照以下的步骤让学生动手操作:1.在一个杯子里放入小的石头,让学生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2.在另一个杯子放入大的石头,再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3.让学生思考并在小组里互相讨论哪一个石块所占的空间大,哪一个石块所占的空间小。从实验中得出体积的概念即“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通过合作学习情境的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逐渐养成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选择恰当的时机开展合作学习活动
部分教师为“合作”而“合作”,不管时机是否恰当、内容是否合适,一味地采取合作学习的形式,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1.在重难点处开展合作学习。有些“拦路虎”,学生不易接受,教师为让学生搞清楚,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讲解,而学生却云里雾里,似懂非懂。在小组学习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体验、探究、比较等活动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2.在实验探究中开展合作学习。知识的获得不仅仅依赖于模仿和记忆,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在“做数学”中掌握知识的真谛。
3.在“开放性”知识处开展合作学习。数学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依赖于开放性题目对数学思维的训练,教师在此处开展合作学习,能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学会彼此分享,使学生从他人身上取长补短。
(四)建立有效的评价模式
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学生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还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同伴间的相互评价.1.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实际上是自我反省的过程,通过评价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从而提高学生做人的品质、做事的能力.2.同伴的坦诚评价.学生在与同伴的磨合中,不断反省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同时在学生中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营造团结合作、互相勉励、共同提高的氛围.3.组际的友好互评.组际互评,一方面增强学生的参与合作的意识,另一方面一改以往教师评学生听的局面,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4.教师的激励评价.教师评价不仅要对合作成果进行评价,更要重视对合作状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合作状况,关注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及时作出合理的评价,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教学,教师应该依据新课程理念,不断探索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积极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合作学习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在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李爱君.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J].学苑教育,2012(10).
[2]张伟振.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J].文理导航,2013(21).
[3]王莉华.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J].软件(电子版),2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