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幼儿语音障碍的研究及策略
【作者】 赵淑兰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幼儿园)
【正文】 摘 要:语言是人类沟通的桥梁,是人类社会交际的重要工具。而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正因为有了语音,语言才可以成为我们人类所能感知的东西。任何一个词,若在发音上出现微小差异都会影响词与对象、现象之间的联系,因此只有正确掌握语音,我们才能真正掌握语言这个交际工具。研究表明幼儿期是掌握语音的关键时期,所以在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良好的语言教育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将探讨幼儿出现语音障碍的成因以及纠正方法。
关键词:幼儿;语音障碍;克服;策略
我们知道人类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言语功能,虽然有很多科学家曾对动物的“语言”问题进行过研究,但是结果发现有些动物也只是存在某种交换信息的信号系统,动物不可能拥有像我们人类语言这样复杂的符号交际系统。研究表明,幼儿期是幼儿掌握语音的关键时期,而语音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语音做支撑,语言就无法正确的表达。
一、幼儿语音障碍在当前幼儿教育领域的表现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有些小孩子有的存在发音不标准的现象,比如把“老师”叫做“脑师”,有的小孩子则喜欢用叠词,比如“饭饭”、“菜菜”、“狗狗”等等,有的小孩子明明想要说什么,可是支支吾吾讲了半天,家长还是没明白,可能这些幼儿由于在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的影响下,或多或少存在语言上的障碍,所以不能很好地表达。其中幼儿语音障碍是语言障碍里的一个主要表现形式,以下从三方面对幼儿语音障碍在当前幼儿教育领域的表现作具体阐述。
(一)幼儿语音障碍的表现
语音障碍可表现为丢音、换音、错音、声调或语调异常。丢音是指幼儿在说话过程中,对于一个字的全部音不能完全发出,会丢掉某个声母或者韵母的现象。比如“看书”发音时变成了“kàn sh”。换音是指幼儿在说话过程中把某个声母或韵母换成其他的音而导致不能发出正确的语音的现象。比如“妈妈烧菜”发音时就变成了“mā mā xiāo shài”。错音是指在幼儿说话过程中对于某个字的发音,在发音位置上基本正确,但没完全到位的现象。如声调的第三声,有些幼儿发音不到位。
(二)幼儿语音障碍在教学中常见的现象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观察幼儿日常的口语表达,我发现了很多幼儿在语音上的问题。例如有的小朋友在说“老师”这个词时,把“shī”念成了“sī”,把“新老师好”说成“新老斯好”,幼儿发音时平翘舌不分,“师”这个音没发准确。针对我们幼儿园进行进一步观察和研究发现,类似的语音障碍在街道幼儿中十分普遍。
二、幼儿语音障碍的成因分析
语音障碍在幼儿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三个因素进行分析。
(一)生理因素
由于生理发展是语音发展的物质基础,所以要想幼儿的语音能够健康发展首先在生理上应该正常。因此幼儿能拥有正常、成熟的发音器官很重要,如果幼儿的发音器官出现缺陷和问题,那么必定会影响幼儿在语音上的障碍。
(二)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对幼儿的语音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研究发现语音的发展能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以及思维能力,而反过来心理因素的发展又能促进语音的发展。所以在幼儿时期成人能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以及思维能力,对幼儿的语音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三)环境因素
大家都知道一个人生存的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影响很大,这也就是古代孟母之所以为了孟子要搬迁三个地方的原因,而幼儿所生存的语言环境对幼儿语音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若幼儿从小成长在一个充满方音的环境中,以后要学习普通话语音,接受起来也会造成一定的困难。
三、幼儿语音障碍的纠正方法与策略
为了幼儿语音的正常发展和幼儿的健康成长,家长和教师应掌握一些纠正方法和策略,帮助幼儿摆脱语音障碍的束缚,并能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
(一)家长如何做
1.给幼儿提供更多说话的机会 。 我们的生活是美丽多姿,千变万化的,自然也成了幼儿学说话的源泉。家长应多找机会或话题激发幼儿说话的兴趣,并观察幼儿在表达时在语音上有哪些错误,然后要及时指出,并一步步纠正。比如即兴谈话,幼儿对周围事物有很强烈的好奇心,家长可以找出适合幼儿的爱好特征,引发幼儿说话的热情。假如孩子对各种花草很感兴趣,可以蹲下来让孩子观察花草的样子,并提问:“你看,它是长什么样子的?”等等,尽量引导幼儿去表达。
2.给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 环境能影响一个人的成长,自然若给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对于幼儿的语音障碍也有改善作用。首先家长要提高自我素养,能经常用较为标准的普通话与幼儿交流。在平时家长也可以帮助幼儿选择一些好的幼儿电视节目,当然是那些普通话语音很标准的电视节目。此外家长也可以选择一些幼儿普通话语音训练的材料对幼儿进行全面或者相应的训练。
(二)教师如何做
1.教师的普通话语音应该标准。在幼儿园,幼儿除了跟同伴会常常交流沟通外,幼儿教师也是幼儿常常注意、说话的对象。再加上幼儿在这个时期很喜欢模仿,所以幼儿教师更应该注意无论是在平时生活中还是在日常的教学中,尽量用标准的普通话语音与幼儿进行交流,幼儿教师应教会幼儿正确的发音,如有发现有些幼儿在发音上不标准,教师也应耐心地进行示范发音,而且要把语速放慢,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幼儿听清楚,从而帮助幼儿把音发准,减少幼儿语音障碍的现象。
2.通过多种手段强化幼儿的发音训练 。 为了纠正幼儿不正确的发音,幼儿教师可以把难发的音编到具体的游戏中去。例如《小鸡吃东西》的游戏,对于不能很好发准“鸡”和“吃”这两个音的幼儿是一个非常好的训练发音的游戏。游戏规则为教师扮演母鸡,幼儿扮演小鸡,幼儿就在玩游戏中学会了“鸡”和“吃”的发音。
幼儿期是掌握语音的最好时期,也是矫正语音障碍的最佳时期,在幼儿期对幼儿进行语音纠正,对其智力的发展、语言的发展还有心理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对幼儿的语音引起高度重视,给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给予良好的语音教育,使其能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祝士媛.学前儿童语音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李启文.幼儿学讲普通话(语音训练)[M].广东:新世纪出版社,1987
关键词:幼儿;语音障碍;克服;策略
我们知道人类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言语功能,虽然有很多科学家曾对动物的“语言”问题进行过研究,但是结果发现有些动物也只是存在某种交换信息的信号系统,动物不可能拥有像我们人类语言这样复杂的符号交际系统。研究表明,幼儿期是幼儿掌握语音的关键时期,而语音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语音做支撑,语言就无法正确的表达。
一、幼儿语音障碍在当前幼儿教育领域的表现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有些小孩子有的存在发音不标准的现象,比如把“老师”叫做“脑师”,有的小孩子则喜欢用叠词,比如“饭饭”、“菜菜”、“狗狗”等等,有的小孩子明明想要说什么,可是支支吾吾讲了半天,家长还是没明白,可能这些幼儿由于在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的影响下,或多或少存在语言上的障碍,所以不能很好地表达。其中幼儿语音障碍是语言障碍里的一个主要表现形式,以下从三方面对幼儿语音障碍在当前幼儿教育领域的表现作具体阐述。
(一)幼儿语音障碍的表现
语音障碍可表现为丢音、换音、错音、声调或语调异常。丢音是指幼儿在说话过程中,对于一个字的全部音不能完全发出,会丢掉某个声母或者韵母的现象。比如“看书”发音时变成了“kàn sh”。换音是指幼儿在说话过程中把某个声母或韵母换成其他的音而导致不能发出正确的语音的现象。比如“妈妈烧菜”发音时就变成了“mā mā xiāo shài”。错音是指在幼儿说话过程中对于某个字的发音,在发音位置上基本正确,但没完全到位的现象。如声调的第三声,有些幼儿发音不到位。
(二)幼儿语音障碍在教学中常见的现象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观察幼儿日常的口语表达,我发现了很多幼儿在语音上的问题。例如有的小朋友在说“老师”这个词时,把“shī”念成了“sī”,把“新老师好”说成“新老斯好”,幼儿发音时平翘舌不分,“师”这个音没发准确。针对我们幼儿园进行进一步观察和研究发现,类似的语音障碍在街道幼儿中十分普遍。
二、幼儿语音障碍的成因分析
语音障碍在幼儿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三个因素进行分析。
(一)生理因素
由于生理发展是语音发展的物质基础,所以要想幼儿的语音能够健康发展首先在生理上应该正常。因此幼儿能拥有正常、成熟的发音器官很重要,如果幼儿的发音器官出现缺陷和问题,那么必定会影响幼儿在语音上的障碍。
(二)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对幼儿的语音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研究发现语音的发展能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以及思维能力,而反过来心理因素的发展又能促进语音的发展。所以在幼儿时期成人能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以及思维能力,对幼儿的语音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三)环境因素
大家都知道一个人生存的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影响很大,这也就是古代孟母之所以为了孟子要搬迁三个地方的原因,而幼儿所生存的语言环境对幼儿语音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若幼儿从小成长在一个充满方音的环境中,以后要学习普通话语音,接受起来也会造成一定的困难。
三、幼儿语音障碍的纠正方法与策略
为了幼儿语音的正常发展和幼儿的健康成长,家长和教师应掌握一些纠正方法和策略,帮助幼儿摆脱语音障碍的束缚,并能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
(一)家长如何做
1.给幼儿提供更多说话的机会 。 我们的生活是美丽多姿,千变万化的,自然也成了幼儿学说话的源泉。家长应多找机会或话题激发幼儿说话的兴趣,并观察幼儿在表达时在语音上有哪些错误,然后要及时指出,并一步步纠正。比如即兴谈话,幼儿对周围事物有很强烈的好奇心,家长可以找出适合幼儿的爱好特征,引发幼儿说话的热情。假如孩子对各种花草很感兴趣,可以蹲下来让孩子观察花草的样子,并提问:“你看,它是长什么样子的?”等等,尽量引导幼儿去表达。
2.给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 环境能影响一个人的成长,自然若给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对于幼儿的语音障碍也有改善作用。首先家长要提高自我素养,能经常用较为标准的普通话与幼儿交流。在平时家长也可以帮助幼儿选择一些好的幼儿电视节目,当然是那些普通话语音很标准的电视节目。此外家长也可以选择一些幼儿普通话语音训练的材料对幼儿进行全面或者相应的训练。
(二)教师如何做
1.教师的普通话语音应该标准。在幼儿园,幼儿除了跟同伴会常常交流沟通外,幼儿教师也是幼儿常常注意、说话的对象。再加上幼儿在这个时期很喜欢模仿,所以幼儿教师更应该注意无论是在平时生活中还是在日常的教学中,尽量用标准的普通话语音与幼儿进行交流,幼儿教师应教会幼儿正确的发音,如有发现有些幼儿在发音上不标准,教师也应耐心地进行示范发音,而且要把语速放慢,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幼儿听清楚,从而帮助幼儿把音发准,减少幼儿语音障碍的现象。
2.通过多种手段强化幼儿的发音训练 。 为了纠正幼儿不正确的发音,幼儿教师可以把难发的音编到具体的游戏中去。例如《小鸡吃东西》的游戏,对于不能很好发准“鸡”和“吃”这两个音的幼儿是一个非常好的训练发音的游戏。游戏规则为教师扮演母鸡,幼儿扮演小鸡,幼儿就在玩游戏中学会了“鸡”和“吃”的发音。
幼儿期是掌握语音的最好时期,也是矫正语音障碍的最佳时期,在幼儿期对幼儿进行语音纠正,对其智力的发展、语言的发展还有心理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对幼儿的语音引起高度重视,给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给予良好的语音教育,使其能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祝士媛.学前儿童语音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李启文.幼儿学讲普通话(语音训练)[M].广东:新世纪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