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作者】 闫国娥
【机构】 (青海省互助县职业技术学校)
【正文】 近几年来,中职学校的生源对象一般都是中考落榜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就承受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在经过苦读之后,仍然无望升入高中继续学习,由于不能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学习上的挫折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进取心。另外,由于学生入学时,初中阶段的文化基础差,年龄小,因此,接受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偏低,因此,学生中存在的潜在被动学习因素偏多,知识结构上存在有难以添补的大漏洞,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阅读水平成为困惑我们的大问题,好比寻病医治无除病根。要改变目前阅读教学现状,全面提高阅读教学质量,需要扩大阅读范围?,传授阅读方法,拟定阅读计划?,立足课堂教学,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习惯?,努力挖掘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新亮点。阅读教学,历来都被认为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同时又是学生最觉头疼的一点。对于毕业后就走向社会的中职学生来说尤为重要,阅读教学质量差,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难度大,这是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里语文教师的困惑和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要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冷冷静静地思考,认认真真地对待,绝不能固步自封,误人子弟。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
(一)就学生而言:遇到语文阅读题,就束手无策,不会阅读,有畏难情绪;平时读得少,语感差,读不懂,害怕阅读;缺乏语言表达能力,有话不会说,言不达意;享受不到阅读的喜悦,容易丧失阅读兴趣。?
(二)就教师而言:没有恰当的阅读教学方法,阅读教学流于形式;急功就利,教师在阅读训练中针对考点,考什么就讲什么,肢解语段,导致无明显训练效果;忽略了文本对阅读教学的示范作用,失去阅读教学的最佳时机——课堂;阅读教学缺乏规范化,体系化;教师自身阅读量小,或者根本不读,整体感悟能力不高。
针对上述问题,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一)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如果一味地要求学生读语文课本,久而久之,学生也会产生厌倦情绪。中职生基本上没有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他们对阅读书籍的认为比较肤浅。他们没有认识到阅读对于自己学习、成长的重要性。对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充分利用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读他们喜欢的书籍。与书本为友,必会受益无穷。沉浸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着一次次心灵旅行带来的快乐和悲伤,心灵一次次地受到震撼和洗礼,情感一次次地得到陶冶和升华。这样的阅读,知识会不丰富吗?这样的阅读,感受会不深刻吗?这样的阅读,学生会不喜欢吗?他们的阅读能力会不提高吗?
(二)坚持阅读,形成阅读习惯。大量阅读,让学生喜欢阅读。从而拓展学生视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样,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非一朝一夕之功。只有大量的阅读书籍,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并学会如何在文章中获取有效信息。大量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更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能快速提高学生的语感,而语感正是学习语文的必要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学生去阅读书报,只要是学生自觉的阅读行为,老师都应该鼓励。当然,首先书籍应该是健康的,看书时间安排应该是合理的。很多老师一看见学生看与学习无关的书,不能区别对待,死守一个原则:一律不许看。这样做不但严重挫伤了学生自觉阅读的积极性,还使学生形成错误思想。在校学习期间,大力提倡读书活动。学生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工作就很难推进。只有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才可能拓展学生视野,才有可能增强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学生的各种阅读能力才有可能提高。
(一)就学生而言:遇到语文阅读题,就束手无策,不会阅读,有畏难情绪;平时读得少,语感差,读不懂,害怕阅读;缺乏语言表达能力,有话不会说,言不达意;享受不到阅读的喜悦,容易丧失阅读兴趣。?
(二)就教师而言:没有恰当的阅读教学方法,阅读教学流于形式;急功就利,教师在阅读训练中针对考点,考什么就讲什么,肢解语段,导致无明显训练效果;忽略了文本对阅读教学的示范作用,失去阅读教学的最佳时机——课堂;阅读教学缺乏规范化,体系化;教师自身阅读量小,或者根本不读,整体感悟能力不高。
针对上述问题,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一)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如果一味地要求学生读语文课本,久而久之,学生也会产生厌倦情绪。中职生基本上没有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他们对阅读书籍的认为比较肤浅。他们没有认识到阅读对于自己学习、成长的重要性。对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充分利用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读他们喜欢的书籍。与书本为友,必会受益无穷。沉浸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着一次次心灵旅行带来的快乐和悲伤,心灵一次次地受到震撼和洗礼,情感一次次地得到陶冶和升华。这样的阅读,知识会不丰富吗?这样的阅读,感受会不深刻吗?这样的阅读,学生会不喜欢吗?他们的阅读能力会不提高吗?
(二)坚持阅读,形成阅读习惯。大量阅读,让学生喜欢阅读。从而拓展学生视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样,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非一朝一夕之功。只有大量的阅读书籍,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并学会如何在文章中获取有效信息。大量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更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能快速提高学生的语感,而语感正是学习语文的必要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学生去阅读书报,只要是学生自觉的阅读行为,老师都应该鼓励。当然,首先书籍应该是健康的,看书时间安排应该是合理的。很多老师一看见学生看与学习无关的书,不能区别对待,死守一个原则:一律不许看。这样做不但严重挫伤了学生自觉阅读的积极性,还使学生形成错误思想。在校学习期间,大力提倡读书活动。学生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工作就很难推进。只有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才可能拓展学生视野,才有可能增强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学生的各种阅读能力才有可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