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放飞学生心灵,悟真爱,话真情

【作者】 张 勖

【机构】 (江西省湖口县第二中学)


【正文】一直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师最害怕批改学生的作文,通篇是胡编乱造、千篇一律的故事,整个是无病呻吟,空洞乏力的抒情。面对作文老师无从下手。写假事,抒假情似乎成了当前学生作文的通病。广大的一线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写真事,抒真情费尽心机,但似乎收效甚微。如何让学生在作文中写真事、抒真情呢?笔者认为,语文老师除了应指导学生多看书开阔视野外,更重要的是消除学生思想的禁锢,激发学生的文思,让他们感受生活真爱,抒写人间真情。
  放飞心灵悟真爱
  什么是作文?作文是真情的流露,是表达自己真实情感、思想态度的一种载体。司马迁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足,《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皆古人发愤之作。其实,《史记》又何尚不是司马迁寄托生命,发之孤愤之作呢?《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苦闷和彷徨;《边城》是沈从文的憧憬和希冀;《帆》是博击大海的勇气和豪情;《伊豆的舞女》是渴望爱情的真挚与纯情。古今中外的名篇美文,无不是作者率性之作,真情的流露。写作已成了他们“生命的存在方式”。
  十几岁的学生情感十分丰富,渴望理解的期盼,被人误解、惆怅,恶作剧后的得意,遭人作弄后的愤怒,被人接纳的愉悦,遭人拒绝的苦恼,情感的撞击,矛盾的纠缠……可以说,他们每一时每一刻都有情感波澜的起伏,每一分每一秒都有感情的浪花的飞溅。把这个心灵的震憾、情感的波澜写出来,会不失为一篇美文佳作。
  这需要我们的语文老师在训练写作时少一些主题思想的导引,多一些放任自流,少一些立意、审题的讲解,解除学生思想的禁锢,放飞学生心灵,让思想像奔腾的骏马在原野上奔驰骋,让学生在情感蔚蓝的天空博击,我们学生就能掬思想的涟漪入怀,捧感情的浪花入文,感受生活中的真情实感,用我手写我心。
  感悟真爱话真情
  作文课上老师坐下来与同学谈心,构建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与学生拉家常、话里短,学生思想的禁锢会在无形之中解禁,学生心灵得以放飞,学生脑海中会浮现一幕幕真情的瞬间,会忆起的一件件感人的故事,会记起的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在此基础上老师深情地引导学生回到往事,进入角色,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故事,抒发自己的情感。
  有的同学说童年对花衣服的渴望、少年享受成功的喜悦;还有同学讲家人不理解的苦闷、老师误解的委屈;更有同学诉父母头上缕缕青丝成白发的感叹、成长路上情感挫折的惆怅。学生一个个说得很投入、很真挚,有的同学说到动情处声音哽咽……。学生语言也很流畅,情感表达也很到位,没有刻意编造的痕迹,却有情感的自然流露,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却有深深的理解和感动。既达到了作文训练的目的,又进行了一次情感的洗礼,有力地加强了学生人文素养的陶冶。在说话的基础把所说、所想、所感行之为文,自然而然就是一篇好作文。
  由此可见,不给学生设置太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少讲解、构思、谋篇、布局的技巧,不扼制学生的文思,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真爱,肆情为文,抒写真情,学生一样能写出好作文来。
  让老师和学生一道放飞心灵,在心灵的天空自由翱翔;让我们共同呵护真情,在情感的海洋任意泛舟;让我们用心、用爱抒写真爱,在爱的土壤辛勤的耕耘。愿真爱之花挂满枝头,学生心田溢满真情,写作园地一片繁花似锦、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