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议高中生数学课堂中观察力的培养
【作者】 江 勇
【机构】 (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
【正文】摘 要:所谓观察力,就是透过自己的眼睛,对事物的表面现象及事情的来龙去脉进行关注,并思索其内在的逻辑联系的一种心理活动,具备一定的观察力是学生能力素质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高中数学学科中,学生的观察力是指学生透过对数学、线条、方程式等数学的观察,进而体会到有关数学关系,培养数学意识的一种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观察力;培养
1.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的原因
1.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
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通过学科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动手动脑,而要想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观察能力是前提。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能力来对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相关数据的处理能力,算数能力,空间的想象能力以及数学信息的表达和交流等能力,都会起到直接或者间接的促进观察能力培养的作用。这是因为不管图形的认知还是相关数据之间的把握,以及一些最基本的数学规律的发现,还有提高综合分析能力都是离不开我们的认真和仔细的观察。还有就是在数学的有关活动中,观察并不只限于直观的观察,而是需要我们用眼睛以及头脑一块的使用,并且所观察的对象也不一定是能够直接观察出来的直接形象。所以,观察能力是每一个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
1.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需要
我们的教学大纲中明确的指出了高中数学教学一定要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的最基本的技能,还要具有相应的运算的能力、处理相关的数据以及空间的想象能力。我们从心理学中可以的得出,感知以及知觉是我们人类来认识相关事物全过程的初步阶段,而我们的观察则是自觉的高级形态,是一种具有明确的目的、全面的计划以及井然有序的步骤等持久的自觉活动。我们的观察同时还是一个具有主动的,是对思维起着积极促进的感知活动的行为。这不光是指事物在我们人眼中的意识所直接反映出来的全部过程,这主要是包括我们的积极思维活动。在实际的观察中,我们的观察者一定要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现象以及特征及时的进行分析和比价以及概括等。否则是不会通过观察来进行研究以及确定事物的现象的性质和关系。所以,观察是认知的基础,是思想的觉悟。要是离开了观察能力的培养,学生就不可能得到数学能力以及数学素养,就不可能实现数学的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
2.1激发浓厚的观察兴趣
学习是由内在的心理因素引起的,内在的动机比外驱力更活跃、更持久,更具有主动性,而兴趣则是内在学习动机的集中体现。激发学生对观察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采用许多方法。
以美引趣。学生对美具有一种近乎天然的向往。数学具有自身的魅力,数学美集中在数学的简单、统一、对称、奇异等方面。数学图形所展现的外在形式美、数学的抽象概括性所体现的简单统一的内在美、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所呈现的对称美、数学思想所表现的奇异美的原则,充分利用数学自身的特征和特有的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并发掘数学中的美,就能激发学生对观察的浓厚兴趣,激励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
以用促趣。引导学生观察并解决实际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真正认识观察在解答数学问题的重要作用,更能培养学生持久的观察兴趣。在观察中发现简洁、明了的变形,实施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案。高中生在心理上缺乏观察事物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掌握知识经验的水平上缺乏观察的能力和数学教学的特点,因此,只有注重对学生观察方法的指导和培养,才能保证观察的正确性。
2.2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
高中在心理上缺乏观察事物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掌握知识经验的水平上缺乏观察的能力和数学教学的特点,因此,只有注重对学生观察方法的指导和培养,才能保证观察的正确性。首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把握合理的顺序,养成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又由局部到整体的观察习惯。发现不合理的观察方法,应通过示范分析及时指出,加以指正。其次,要引导学生懂得观察的渐进性,养成反复观察、仔细观察的习惯。要真正提示内在规律,需要从不同的数学角度出发,进行广泛的观察:既要观察事物表面的、明显的特点,还要观察内在的、隐蔽的特征;既要观察已知的材料,又要观察未知的、隐含的关系。最后,要引导学生了解常用的观察方法掌握观察的一般步骤: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做好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在观察过程中做好观察记录;观察后对得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让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自主观察。
2.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数学史上,许多新知识的发现乃至新体系的创立,都是对以前知识在一定程度上的“否定”。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个人见解,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即便是不正确的,只要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到的结论,也要肯定他们善于发现在和表达新观点的做法。在科学上,从来没有什么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对学生表达的错误观点不能以不值一提的心态来对待。这是学生辛苦探索的结论,对他们来说,这是来之不易的。让他们去仔细观察、认真探索、纠正错误、分享成果、不断进步,也许乐于探索的种子就在这一次种了下去。为了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数学的能力,我们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使他能观察到一个数学问题的每一个细节,为分析解决数学问题提供有用的材料,提高学习效率。
3.结语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已经是数学教学的目标,数学教学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观察能力。很好的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通过严格的训练,使我们的学生学习到更多观察的基本方法,具备非常良好的观察素质,一步一步的养成很好的观察习惯,进而使我们的数学很好的适应当前的素质教育需要。
参考文献:
[1]韩同丽.对数学教学高中生观察力的培养的思考[J].中国——东盟博览.2011(06)
[2]马光华.有关数学教学高中生观察力的培养初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0(10)
[3]王振峰.数学教学高中生观察力的培养之我见[J].学周刊.2011(11)
关键词:数学教学;观察力;培养
1.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的原因
1.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
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通过学科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动手动脑,而要想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观察能力是前提。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能力来对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相关数据的处理能力,算数能力,空间的想象能力以及数学信息的表达和交流等能力,都会起到直接或者间接的促进观察能力培养的作用。这是因为不管图形的认知还是相关数据之间的把握,以及一些最基本的数学规律的发现,还有提高综合分析能力都是离不开我们的认真和仔细的观察。还有就是在数学的有关活动中,观察并不只限于直观的观察,而是需要我们用眼睛以及头脑一块的使用,并且所观察的对象也不一定是能够直接观察出来的直接形象。所以,观察能力是每一个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
1.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需要
我们的教学大纲中明确的指出了高中数学教学一定要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的最基本的技能,还要具有相应的运算的能力、处理相关的数据以及空间的想象能力。我们从心理学中可以的得出,感知以及知觉是我们人类来认识相关事物全过程的初步阶段,而我们的观察则是自觉的高级形态,是一种具有明确的目的、全面的计划以及井然有序的步骤等持久的自觉活动。我们的观察同时还是一个具有主动的,是对思维起着积极促进的感知活动的行为。这不光是指事物在我们人眼中的意识所直接反映出来的全部过程,这主要是包括我们的积极思维活动。在实际的观察中,我们的观察者一定要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现象以及特征及时的进行分析和比价以及概括等。否则是不会通过观察来进行研究以及确定事物的现象的性质和关系。所以,观察是认知的基础,是思想的觉悟。要是离开了观察能力的培养,学生就不可能得到数学能力以及数学素养,就不可能实现数学的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
2.1激发浓厚的观察兴趣
学习是由内在的心理因素引起的,内在的动机比外驱力更活跃、更持久,更具有主动性,而兴趣则是内在学习动机的集中体现。激发学生对观察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采用许多方法。
以美引趣。学生对美具有一种近乎天然的向往。数学具有自身的魅力,数学美集中在数学的简单、统一、对称、奇异等方面。数学图形所展现的外在形式美、数学的抽象概括性所体现的简单统一的内在美、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所呈现的对称美、数学思想所表现的奇异美的原则,充分利用数学自身的特征和特有的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并发掘数学中的美,就能激发学生对观察的浓厚兴趣,激励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
以用促趣。引导学生观察并解决实际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真正认识观察在解答数学问题的重要作用,更能培养学生持久的观察兴趣。在观察中发现简洁、明了的变形,实施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案。高中生在心理上缺乏观察事物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掌握知识经验的水平上缺乏观察的能力和数学教学的特点,因此,只有注重对学生观察方法的指导和培养,才能保证观察的正确性。
2.2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
高中在心理上缺乏观察事物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掌握知识经验的水平上缺乏观察的能力和数学教学的特点,因此,只有注重对学生观察方法的指导和培养,才能保证观察的正确性。首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把握合理的顺序,养成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又由局部到整体的观察习惯。发现不合理的观察方法,应通过示范分析及时指出,加以指正。其次,要引导学生懂得观察的渐进性,养成反复观察、仔细观察的习惯。要真正提示内在规律,需要从不同的数学角度出发,进行广泛的观察:既要观察事物表面的、明显的特点,还要观察内在的、隐蔽的特征;既要观察已知的材料,又要观察未知的、隐含的关系。最后,要引导学生了解常用的观察方法掌握观察的一般步骤: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做好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在观察过程中做好观察记录;观察后对得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让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自主观察。
2.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数学史上,许多新知识的发现乃至新体系的创立,都是对以前知识在一定程度上的“否定”。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个人见解,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即便是不正确的,只要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到的结论,也要肯定他们善于发现在和表达新观点的做法。在科学上,从来没有什么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对学生表达的错误观点不能以不值一提的心态来对待。这是学生辛苦探索的结论,对他们来说,这是来之不易的。让他们去仔细观察、认真探索、纠正错误、分享成果、不断进步,也许乐于探索的种子就在这一次种了下去。为了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数学的能力,我们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使他能观察到一个数学问题的每一个细节,为分析解决数学问题提供有用的材料,提高学习效率。
3.结语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已经是数学教学的目标,数学教学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观察能力。很好的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通过严格的训练,使我们的学生学习到更多观察的基本方法,具备非常良好的观察素质,一步一步的养成很好的观察习惯,进而使我们的数学很好的适应当前的素质教育需要。
参考文献:
[1]韩同丽.对数学教学高中生观察力的培养的思考[J].中国——东盟博览.2011(06)
[2]马光华.有关数学教学高中生观察力的培养初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0(10)
[3]王振峰.数学教学高中生观察力的培养之我见[J].学周刊.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