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析学生考试焦虑问题及其防治
【作者】 党芳妮
【机构】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城关中学)
【正文】 摘 要:考试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考试的竞争性和选拔性往往使广大青年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文章具体分析了考试焦虑的原因及其表现,并就如何减轻和消除青年学生的考试焦虑提出见解。
关键词:考试焦虑;原因;防治
焦虑是一种以不安、担心和忧虑为标志的情绪状态,可分为状态焦虑(又叫情境焦虑,是“我现在正感到焦虑”)和特质焦虑(是“我通常都感到焦虑”)两大类,而考试焦虑则是在考试情境下出现的一种状态焦虑,它受个体认知评价水平、人格倾向及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和逃避为行为方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反应。由于考试情境经常出现,所以考试焦虑也可以说是一种习惯性的、条件反射式的情绪反应。
一、考试焦虑的症状及其成因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人才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各种各样的考试被认为是选拔人才的最主要、最基本的一种手段,于是很多在校大学生免不了出现不同程度的考试焦虑。考试焦虑对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发挥有重要影响,适度的考试焦虑对学习有促进作用,过度的考试焦虑一般会分散学生注意力,瓦解思维进程,使学生不能正常发挥,对学生成绩产生消极影响。其症状主要表现在:
(1)情绪激动、慌张、担忧、焦虑、烦躁不安。有的伴随手足发冷、心跳加速、肌肉紧张,甚至头昏。(2)感知障碍。如视听困难,感受性降低,甚至把试题要求看错等。(3)注意障碍。即注意力不集中。(4)记忆障碍。平时熟悉的东西回忆不起来,但一出考场又想起。(5)思维迟钝、混乱,不能正常分析、归纳、判断、推理,本来能做的题目也做不出来。
同时考试焦虑还会对身心健康产生危害。笔者在与学生的谈话中,一位学生非常苦恼地说:“我平时练习并不吃力,同学问我难题,我也会做,但一遇到考试就十分紧张,唯恐出错,考试分数就像一块巨石压在我的心上,久久不能搬去,有时让我喘不过气来。”
影响考试焦虑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既有考生个体内在因素,又有外在的社会环境因素;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既有直接因素,又有间接因素。而各种因素又将相互影响,交互作用,当某种外因与一定的内因结合时,就会导致强烈的考试焦虑的产生,从而使考生的心理和行为出现不适应性。
1. 客观因素
(1)来自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压力。部分家长和老师对健康的理解不够正确,不懂得心理卫生知识,拼命给孩子”加码”,他们唯一关心的是孩子的分数、荣誉,对孩子的教育要求过严,期望过高。如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毕业后找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出国潮”越来越热,加上同学间的相互竞争,给考生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思想包袱沉重,他们惟恐考试失败遭到别人所耻,得不到奖学金或圆不了出国梦。
(2)考试情境原因。考试情境是引发考生焦虑的直接原因,称为应激源,即引起紧张的刺激物。一般的小型考试,其应激源较弱,引起的焦虑水平相对较低,而特殊的关键性考试,则应激源较强,引起的焦虑水平相对较高。此外,考场内气氛紧张,监考人员过分严肃,或酷暑、严寒等某些偶然因素,都会对考生造成不良影响而形成焦虑。
2. 主观因素
(1)认知评价是造成考试焦虑诸多主观因素中的首要因素。学生由于主观上认定甚至夸大考试的可怕、对自己构成的威胁,从而陷入恐惧、担忧以致不能自拔就会产生考试焦虑。青年学生随着心智的逐步成熟,会把考试与个人理想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这样,就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反差:一方面对考试期望值过高,憧憬着考试获得成功;另一方面则会出现考试失败、成绩不理想的现实。考试受挫,就会产生羞愧、失落、自卑、自责等复杂情感,使人的整个心理状态失去平衡。
(2)人格特征是造成考试焦虑的一个重要主观因素。人格特征不同,对考试反应也不相同。有研究表明,内向型的人容易把注意指向自身,过分地关注自己在事件中做出的反应,易出现负性情绪而使其应付手段越来越无效。青年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期,这期间,如果受多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就会产生性格障碍。他们就会自己封闭自己,难以发现和利用可以起重要作用的社会支持,因此容易长时间地陷入应激状态,不能自拔。
(3)知识准备与应试技能也是影响考试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多少,是否牢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体应试时的焦虑水平。一个训练有素、真正灵活掌握要测验的内容的学生,考试过程中不会因遇到不会答的题而惊慌失措,定会冷静坦然处之。
二、考试焦虑的防治
1. 放松训练法。放松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理放松,一类是心理放松。生理放松的方法在很多书中都有详细的介绍,方法也各种各样,如深呼吸法、肌肉放松法、自主训练法、意守丹田法等等。一般在咨询师的指导下进行效果会比较好,尤其是一些复杂的全身放松技巧,但有些比较简单易行的可以自行练习,它能迅速、有效地帮助学生缓解在考试前或考试中出现的焦虑状态。心理放松是在头脑中想象一些广阔、宁静、舒缓的画面或场景,可配用一些放松音乐。这些画面可以是大海(包括海上慢慢地日出或日落,海潮慢慢地涨起、回落)、滑雪(慢慢、潇洒地从山顶沿平缓的山坡向下滑落)、在天空中飞翔、躺在小舟里在平静的湖面上飘荡,童年时美好的回忆等等。总之,心理放松就是想象一切能让心灵平静愉悦的美好场景。
2. 认知调节法。由于焦虑是个体在面临未知情境(或说不确定因素)时的一种情绪反应,焦虑者往往并不清楚自己到底在担心什么,有时一旦知道了,反而没那么不安了。所以,帮助焦虑者认清自己焦虑的原因并加以分析很重要。如果说放松的方法可以很好地缓解焦虑的急性情绪状态,那么认知的方法则是在认知上可以真正地解决焦虑的根源。面对考试的压力,大学生们不妨问问自己:“我到底在怕什么?”,“我为什么会怕?”,“最坏的情况会怎样?”,“即使真的没有考好,天是不是就塌下来了?”,“别人也有考不好的时候,他们是不是就活不下去了?”。在这种自问中,包含了评估和理解两大步骤。这两步很重要,要认真地思考,并清楚地写下来,因为只有面对可能发生的最坏后果,我们才能从容地面对现在。做了最坏的设想之后,再来分析一下自己的现状,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放松训练法和认知调节法可以互相配合使用,先从认知上消除考试焦虑的担忧成分,再通过放松消除心理或生理上的紧张感,或者先放松冷静下来,再客观理智地分析焦虑的原因,给自己鼓励和信心,效果都会更好。
参考文献:
[1]宋晓丽,王保中.考试焦虑的形成和消除.人大复印资料,1998,(4).
[2]王才康.如何克服过度考试焦虑[N].广东招生报,1996.05.?
[3]尚道遵.考试焦虑的产生及控制[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版),1994,(6):98-100.
[4]倪莉.浅谈大学生的考试焦虑[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3,(2):59-60.
[5]王铁石,汪薇.焦虑与大学生考试焦虑[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50-52.
[该论文为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九年级学生考试焦虑的表现及应对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7]GHB0954)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考试焦虑;原因;防治
焦虑是一种以不安、担心和忧虑为标志的情绪状态,可分为状态焦虑(又叫情境焦虑,是“我现在正感到焦虑”)和特质焦虑(是“我通常都感到焦虑”)两大类,而考试焦虑则是在考试情境下出现的一种状态焦虑,它受个体认知评价水平、人格倾向及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和逃避为行为方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反应。由于考试情境经常出现,所以考试焦虑也可以说是一种习惯性的、条件反射式的情绪反应。
一、考试焦虑的症状及其成因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人才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各种各样的考试被认为是选拔人才的最主要、最基本的一种手段,于是很多在校大学生免不了出现不同程度的考试焦虑。考试焦虑对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发挥有重要影响,适度的考试焦虑对学习有促进作用,过度的考试焦虑一般会分散学生注意力,瓦解思维进程,使学生不能正常发挥,对学生成绩产生消极影响。其症状主要表现在:
(1)情绪激动、慌张、担忧、焦虑、烦躁不安。有的伴随手足发冷、心跳加速、肌肉紧张,甚至头昏。(2)感知障碍。如视听困难,感受性降低,甚至把试题要求看错等。(3)注意障碍。即注意力不集中。(4)记忆障碍。平时熟悉的东西回忆不起来,但一出考场又想起。(5)思维迟钝、混乱,不能正常分析、归纳、判断、推理,本来能做的题目也做不出来。
同时考试焦虑还会对身心健康产生危害。笔者在与学生的谈话中,一位学生非常苦恼地说:“我平时练习并不吃力,同学问我难题,我也会做,但一遇到考试就十分紧张,唯恐出错,考试分数就像一块巨石压在我的心上,久久不能搬去,有时让我喘不过气来。”
影响考试焦虑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既有考生个体内在因素,又有外在的社会环境因素;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既有直接因素,又有间接因素。而各种因素又将相互影响,交互作用,当某种外因与一定的内因结合时,就会导致强烈的考试焦虑的产生,从而使考生的心理和行为出现不适应性。
1. 客观因素
(1)来自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压力。部分家长和老师对健康的理解不够正确,不懂得心理卫生知识,拼命给孩子”加码”,他们唯一关心的是孩子的分数、荣誉,对孩子的教育要求过严,期望过高。如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毕业后找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出国潮”越来越热,加上同学间的相互竞争,给考生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思想包袱沉重,他们惟恐考试失败遭到别人所耻,得不到奖学金或圆不了出国梦。
(2)考试情境原因。考试情境是引发考生焦虑的直接原因,称为应激源,即引起紧张的刺激物。一般的小型考试,其应激源较弱,引起的焦虑水平相对较低,而特殊的关键性考试,则应激源较强,引起的焦虑水平相对较高。此外,考场内气氛紧张,监考人员过分严肃,或酷暑、严寒等某些偶然因素,都会对考生造成不良影响而形成焦虑。
2. 主观因素
(1)认知评价是造成考试焦虑诸多主观因素中的首要因素。学生由于主观上认定甚至夸大考试的可怕、对自己构成的威胁,从而陷入恐惧、担忧以致不能自拔就会产生考试焦虑。青年学生随着心智的逐步成熟,会把考试与个人理想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这样,就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反差:一方面对考试期望值过高,憧憬着考试获得成功;另一方面则会出现考试失败、成绩不理想的现实。考试受挫,就会产生羞愧、失落、自卑、自责等复杂情感,使人的整个心理状态失去平衡。
(2)人格特征是造成考试焦虑的一个重要主观因素。人格特征不同,对考试反应也不相同。有研究表明,内向型的人容易把注意指向自身,过分地关注自己在事件中做出的反应,易出现负性情绪而使其应付手段越来越无效。青年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期,这期间,如果受多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就会产生性格障碍。他们就会自己封闭自己,难以发现和利用可以起重要作用的社会支持,因此容易长时间地陷入应激状态,不能自拔。
(3)知识准备与应试技能也是影响考试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多少,是否牢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体应试时的焦虑水平。一个训练有素、真正灵活掌握要测验的内容的学生,考试过程中不会因遇到不会答的题而惊慌失措,定会冷静坦然处之。
二、考试焦虑的防治
1. 放松训练法。放松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理放松,一类是心理放松。生理放松的方法在很多书中都有详细的介绍,方法也各种各样,如深呼吸法、肌肉放松法、自主训练法、意守丹田法等等。一般在咨询师的指导下进行效果会比较好,尤其是一些复杂的全身放松技巧,但有些比较简单易行的可以自行练习,它能迅速、有效地帮助学生缓解在考试前或考试中出现的焦虑状态。心理放松是在头脑中想象一些广阔、宁静、舒缓的画面或场景,可配用一些放松音乐。这些画面可以是大海(包括海上慢慢地日出或日落,海潮慢慢地涨起、回落)、滑雪(慢慢、潇洒地从山顶沿平缓的山坡向下滑落)、在天空中飞翔、躺在小舟里在平静的湖面上飘荡,童年时美好的回忆等等。总之,心理放松就是想象一切能让心灵平静愉悦的美好场景。
2. 认知调节法。由于焦虑是个体在面临未知情境(或说不确定因素)时的一种情绪反应,焦虑者往往并不清楚自己到底在担心什么,有时一旦知道了,反而没那么不安了。所以,帮助焦虑者认清自己焦虑的原因并加以分析很重要。如果说放松的方法可以很好地缓解焦虑的急性情绪状态,那么认知的方法则是在认知上可以真正地解决焦虑的根源。面对考试的压力,大学生们不妨问问自己:“我到底在怕什么?”,“我为什么会怕?”,“最坏的情况会怎样?”,“即使真的没有考好,天是不是就塌下来了?”,“别人也有考不好的时候,他们是不是就活不下去了?”。在这种自问中,包含了评估和理解两大步骤。这两步很重要,要认真地思考,并清楚地写下来,因为只有面对可能发生的最坏后果,我们才能从容地面对现在。做了最坏的设想之后,再来分析一下自己的现状,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放松训练法和认知调节法可以互相配合使用,先从认知上消除考试焦虑的担忧成分,再通过放松消除心理或生理上的紧张感,或者先放松冷静下来,再客观理智地分析焦虑的原因,给自己鼓励和信心,效果都会更好。
参考文献:
[1]宋晓丽,王保中.考试焦虑的形成和消除.人大复印资料,1998,(4).
[2]王才康.如何克服过度考试焦虑[N].广东招生报,1996.05.?
[3]尚道遵.考试焦虑的产生及控制[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版),1994,(6):98-100.
[4]倪莉.浅谈大学生的考试焦虑[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3,(2):59-60.
[5]王铁石,汪薇.焦虑与大学生考试焦虑[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50-52.
[该论文为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九年级学生考试焦虑的表现及应对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7]GHB095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