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高中文科生数学思维能力薄弱探究
【作者】 黄开玲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那隆中学)
【正文】摘 要:在高中阶段,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困难重重。尤其是文科生,对待数学学科感到很恐惧。本文从培养数学思维的角度,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论述了如何培养文科生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高中文科生;数学思维;能力探究
今年,我刚刚送走一届高三毕业班。担任了三个文科班代数教学的我,这一年感受颇深。对于大部分文科学生来说,数学基础薄弱,学数学对他们来说是最头疼的事。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使他们好学,从而提高成绩呢?我认为关键是要打开学生的数学思维。那么,什么是数学思维呢?数学思维包括:抽象概括思维、推理演算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等等。因此,下面我从学生自身和教师引导两方面,谈一谈如何使文科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数学思维的海洋中翱翔。
一、文科生的特点
1.知识结构的特点。大多数文科生知识结构单一,对教材上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身边的好多学生向我抱怨说:“老师,我上课都能听懂,但是自己一做题,就没思路了,好多题都做错了。”再比如,总复习时,多数学生对用定义法证明函数的单调性问题没有思路和方法,这足以说明,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深刻。文科生除了认知的“肤浅化”之外,认知还很零散。比如,做课本上的例题、练习题等“直来直去”的题还能得心应手,但是做稍微综合一些,需要应用两个以上知识点的综合题,就不知所措,感到很棘手。所以,高考模拟时,每一道解答题文科生都很难拿到满分。
2.思维形式的特点。文科生习惯于具体事物、具体问题的理解,抽象思维、逆向思维、知识的迁移能力不强。比如,给定一个具体的一元二次方程,他会解;给定一个具体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他也会解;但是给一个含有字母作为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让他求对应的不等式的解集,他就不清楚了。所以,好多学生做数学题最怕含有字母或者参数的题型。而数学本身是由概念、符号构筑的逻辑体系,只有运用抽象思维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把握它。可见,文科生的惯性思维与数学学科的本质特征发生了冲突。再比如,数学教材上的公式,从左往右推导或者应用,学生感觉不难。但是,如果逆过来,从右往左使用公式,多数学生想不到。
3.运算能力的特点。从我接触的文科生当中,包括很多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我实在不敢恭维。很多人在解题时丢三落四,公式用错,数字算错,表述不严谨,解答不规范是常见的错误。而现在的考试题多数都是入口较宽,如果对题目当中的运算进行适当的化简,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4.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特点。首先,大多数文科生在文理分科时,是由于惧怕理科的抽象与晦涩而选择了文科。其次,文科班女生多,男生少,女生好要面子,沉默寡言,导致对数学独立钻研和质疑精神的严重匮乏。最后,文科生很难把数学中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找不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也就无法抓住数学的本质。所以,老师在提问时,学生很少去思考、运算、回答问题,数学课常常出现“单边”现象。
二、文科生自身数学思维的开发
1.数学思维是一种直觉思维,虽然是有偶然性的,但决不是无缘无故的凭空臆想,而是以扎实的知识为基础的。若没有深厚的功底,是不会迸发出思维的火花的。例如,课堂上解数学题的时候,反映最快的、做得最好的往往是基础知识非常扎实的学生。因为在他们的大脑中储藏着比一般学生更多的知识财富。所以,文科生学习数学一定要重视课本,夯实基础。
2.在数学的学习中,尽量做到手脑并用。一方面,文科生要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克服自身的惰性,绝对不能放过每一次自主运算的机会。这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在高三模拟时,学生答不完试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运算能力太差。另一方面,文科生要适当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高考题中必有一道立体几何题,会充分地考查学生的这种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很少去动手做一些几何体的模型,观察其中所包含的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关系。比如,通过正方体这个特殊的几何模型,去寻找它的外接球、分割出来正四面体等等。如果学生的大脑中贮备了这种数学思想,那么解决一些相关的数学问题就会很容易。
3.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文科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优点很多,比如善于记录、擅长记忆、喜欢总结、刨根问底等等。所以,只要持之以恒、不轻言放弃,而且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对提高数学思维是很有帮助的。
三、教师的作用
1.教师的耐心非常重要。教文科班的数学老师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来应对文科生的各种问题。绝对不能因为学生百思不得其解而埋怨他们,要珍惜和爱护他们求学的心。在课堂上,不能由于学生不能快速地正确回答问题而气愤,而要以平和的心态来引导和鼓励他们。在我的鼓励下,很多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的同学又重新找到了前进的动力。
2.教师的教法要充分适应文科生的学法特点。在讲授新课时,教师除了要充分地备课外,还要注重数学知识的“过程”教学,尽可能地把数学知识具体化、直观化。引入部分,要加入数学的实际问题,争取让它与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激发其学习热情。数学概念,要加上关于它的辨析,一些小的选择填空题在这个环节很起作用。数学公式的推导和证明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不要吝惜课堂时间,要让他们自己思考、演算。最后的知识应用环节是必备的,从课前的引入问题或者教材的例题、练习题、复习题中择其善者而练之,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用途和魅力。
3.对待文科生,教师要做到“四个多”。(1)多板书:文科生记笔记的本领很强,教师要把解题思路和步骤写得详尽一些,并强调学生做笔记,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可以将错误较多的题和难度稍大点的题让学生在黑板上重做一遍。(2)多辅导:对文科班学生要多辅导,文科生的数学成绩差,需要更多时间讲和练,而课表上安排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需要教师利用课内和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从而解决学习中的障碍。(3)多调查:特别是讲评试卷前要做好调查分析,调查错误的题,出错学生及出错的原因,以便评讲具有针对性和诊断性。(4)多归类:高三复习中,数学题型非常多,要通过学案,让学生把每一节所包含的题型及时归类。
4.教师要提高驾驭多媒体教学的能力。多媒体演示使数学知识更加直观,有助于文科生的理解,其中演示文稿、几何画板等软件对数学教学很有帮助。平时教师可多登陆一些关于高考的教学网站,把一些优秀的教学课件下载下来,建立自己的课件库,以便游刃有余地应对教学。我在高一、高二的教学中充分地使用了课件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总之,只要教师从心理、知识、方法、技能等多方面对文科学生加以指导和帮助,就能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营造和谐的数学学习环境,形成数学学习的良性循环,使文科学生同样也能学好数学。
关键词:高中文科生;数学思维;能力探究
今年,我刚刚送走一届高三毕业班。担任了三个文科班代数教学的我,这一年感受颇深。对于大部分文科学生来说,数学基础薄弱,学数学对他们来说是最头疼的事。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使他们好学,从而提高成绩呢?我认为关键是要打开学生的数学思维。那么,什么是数学思维呢?数学思维包括:抽象概括思维、推理演算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等等。因此,下面我从学生自身和教师引导两方面,谈一谈如何使文科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数学思维的海洋中翱翔。
一、文科生的特点
1.知识结构的特点。大多数文科生知识结构单一,对教材上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身边的好多学生向我抱怨说:“老师,我上课都能听懂,但是自己一做题,就没思路了,好多题都做错了。”再比如,总复习时,多数学生对用定义法证明函数的单调性问题没有思路和方法,这足以说明,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深刻。文科生除了认知的“肤浅化”之外,认知还很零散。比如,做课本上的例题、练习题等“直来直去”的题还能得心应手,但是做稍微综合一些,需要应用两个以上知识点的综合题,就不知所措,感到很棘手。所以,高考模拟时,每一道解答题文科生都很难拿到满分。
2.思维形式的特点。文科生习惯于具体事物、具体问题的理解,抽象思维、逆向思维、知识的迁移能力不强。比如,给定一个具体的一元二次方程,他会解;给定一个具体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他也会解;但是给一个含有字母作为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让他求对应的不等式的解集,他就不清楚了。所以,好多学生做数学题最怕含有字母或者参数的题型。而数学本身是由概念、符号构筑的逻辑体系,只有运用抽象思维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把握它。可见,文科生的惯性思维与数学学科的本质特征发生了冲突。再比如,数学教材上的公式,从左往右推导或者应用,学生感觉不难。但是,如果逆过来,从右往左使用公式,多数学生想不到。
3.运算能力的特点。从我接触的文科生当中,包括很多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我实在不敢恭维。很多人在解题时丢三落四,公式用错,数字算错,表述不严谨,解答不规范是常见的错误。而现在的考试题多数都是入口较宽,如果对题目当中的运算进行适当的化简,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4.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特点。首先,大多数文科生在文理分科时,是由于惧怕理科的抽象与晦涩而选择了文科。其次,文科班女生多,男生少,女生好要面子,沉默寡言,导致对数学独立钻研和质疑精神的严重匮乏。最后,文科生很难把数学中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找不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也就无法抓住数学的本质。所以,老师在提问时,学生很少去思考、运算、回答问题,数学课常常出现“单边”现象。
二、文科生自身数学思维的开发
1.数学思维是一种直觉思维,虽然是有偶然性的,但决不是无缘无故的凭空臆想,而是以扎实的知识为基础的。若没有深厚的功底,是不会迸发出思维的火花的。例如,课堂上解数学题的时候,反映最快的、做得最好的往往是基础知识非常扎实的学生。因为在他们的大脑中储藏着比一般学生更多的知识财富。所以,文科生学习数学一定要重视课本,夯实基础。
2.在数学的学习中,尽量做到手脑并用。一方面,文科生要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克服自身的惰性,绝对不能放过每一次自主运算的机会。这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在高三模拟时,学生答不完试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运算能力太差。另一方面,文科生要适当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高考题中必有一道立体几何题,会充分地考查学生的这种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很少去动手做一些几何体的模型,观察其中所包含的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关系。比如,通过正方体这个特殊的几何模型,去寻找它的外接球、分割出来正四面体等等。如果学生的大脑中贮备了这种数学思想,那么解决一些相关的数学问题就会很容易。
3.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文科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优点很多,比如善于记录、擅长记忆、喜欢总结、刨根问底等等。所以,只要持之以恒、不轻言放弃,而且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对提高数学思维是很有帮助的。
三、教师的作用
1.教师的耐心非常重要。教文科班的数学老师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来应对文科生的各种问题。绝对不能因为学生百思不得其解而埋怨他们,要珍惜和爱护他们求学的心。在课堂上,不能由于学生不能快速地正确回答问题而气愤,而要以平和的心态来引导和鼓励他们。在我的鼓励下,很多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的同学又重新找到了前进的动力。
2.教师的教法要充分适应文科生的学法特点。在讲授新课时,教师除了要充分地备课外,还要注重数学知识的“过程”教学,尽可能地把数学知识具体化、直观化。引入部分,要加入数学的实际问题,争取让它与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激发其学习热情。数学概念,要加上关于它的辨析,一些小的选择填空题在这个环节很起作用。数学公式的推导和证明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不要吝惜课堂时间,要让他们自己思考、演算。最后的知识应用环节是必备的,从课前的引入问题或者教材的例题、练习题、复习题中择其善者而练之,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用途和魅力。
3.对待文科生,教师要做到“四个多”。(1)多板书:文科生记笔记的本领很强,教师要把解题思路和步骤写得详尽一些,并强调学生做笔记,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可以将错误较多的题和难度稍大点的题让学生在黑板上重做一遍。(2)多辅导:对文科班学生要多辅导,文科生的数学成绩差,需要更多时间讲和练,而课表上安排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需要教师利用课内和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从而解决学习中的障碍。(3)多调查:特别是讲评试卷前要做好调查分析,调查错误的题,出错学生及出错的原因,以便评讲具有针对性和诊断性。(4)多归类:高三复习中,数学题型非常多,要通过学案,让学生把每一节所包含的题型及时归类。
4.教师要提高驾驭多媒体教学的能力。多媒体演示使数学知识更加直观,有助于文科生的理解,其中演示文稿、几何画板等软件对数学教学很有帮助。平时教师可多登陆一些关于高考的教学网站,把一些优秀的教学课件下载下来,建立自己的课件库,以便游刃有余地应对教学。我在高一、高二的教学中充分地使用了课件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总之,只要教师从心理、知识、方法、技能等多方面对文科学生加以指导和帮助,就能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营造和谐的数学学习环境,形成数学学习的良性循环,使文科学生同样也能学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