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析家庭教育现状
【作者】 张圣洁
【机构】 (山东省威海市第十三中学)
【正文】摘 要: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而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缺失或不当必然会导致孩子出现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而恰当的家庭教育就好比合适的阳光雨露,能让孩子这棵小树健康茁壮成长,拥有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身心。
关键词:家庭教育
从事班主任工作已经八个年头了,在与众多学生家长打交道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家庭教育缺失对孩子会造成多么严重的伤害。面对不同表现的孩子我常会思考:“人之初,性本善”,为什么同样是孩子却有很大的差异?为什么不同家庭孕育的“小树”发展迥然不同?中国还有一句古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这都告诉我们家庭教育是问题的根源,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当就是罪魁祸首。
一、家庭教育现状分析
我一直担任的是初中毕业班班主任,毕业班的学生面临中考,学习压力骤增,很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父母对学历和成绩的高期望、高要求让不少青少年感觉压力山大。父母不当的教育方式也渲染了这种压力和恐慌的氛围。不少父母对教育规律知之甚少,教育方式简单,在与孩子的日常交往中不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将成人的恐慌心理直接转嫁到孩子身上。调查发现,当孩子考试没考好时,8.4%的父母会直接警告孩子将来没有好前途。而另一个极端是很多同学根本就没有了学习的动机,好似算盘珠,老师拨一下才动一下,毫无主动性。这一现象看似是学生的问题,实则是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到位。孩子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孩子学习动机的缺失是和家长的不恰当家庭教育有着直接关系的。《现代教育报》记者曾通过网上问卷、电话采访等方式,针对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时间、次数、谈话内容及亲子关系等问题调查了解了100对不同年级的中小学生及其家长。从调查情况看,76%的家长已经超过一个星期没有跟孩子好好沟通了,而平时89%的谈话内容都集中在学习上。有15%的家长每天与孩子交谈的时间少得可怜,最短的竟只有15秒。就我的经验而言,在反复与家长交流之后发现,不是家长不想管好孩子,而是不知道该怎么和孩子沟通交流。要么简单粗暴,要么溺爱骄纵。不恰当的家庭教育只会让“小树”越长越歪。
二、不当家庭教育的恶果
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件事,寒假家访时一位家长对我说:“老师不是我们不想管,而是管不了,我儿子说你不让我写作业我自己就写了,你越是让我写我越不写,我们该怎么办啊!”我想这并不是个例,非常有代表性。孩子的表现是典型的青春叛逆,而追根溯源是家长对孩子的宠溺。这是夫妻俩的第二个孩子,第一个孩子因意外去世,溺爱程度可想而知。在能管的时候放任不管,到了青春期就很难修剪旁枝了。我们班还有一位男生,他在小学非常优秀,家访时看到小学时得的奖状贴满了墙。但到了初中却没了学习劲头,反复和他谈心,我才了解了其中原委。原来他的父母告诉他初中毕业就回东北老家学韩语,再去韩国打工,挣的钱也不少。诚然这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但这样孩子如何习得坚持与付出的品质,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父母的这种不恰当的言行直接导致孩子学习动机的缺失。我们可以回想,自己的孩子小的时候如果考了双百分我们会怎么做?可能大多数父母都是给予物质的奖励。然而物质的奖励对孩子的刺激是有时限的,并不能成为孩子长久的学习动机。那家长们应该怎么做?建议家长们可以和孩子分析之所以能考这么好是因为哪些方面做得好,比如审题能力好,计算能力强等等,这样孩子知道自己为什么考得好,以后肯定会把做的好的方面继续保持甚至做的更好,这就是你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家长自身的素质提高和健康积极发展是青少年积极健康的前提。
三、恰当家庭教育的蜜实
再来看一个我学生的真实案例,这是一位音乐特长生爸爸的口述。“打女儿练钢琴不到三个月,学习新鲜劲一过,就不想练了。为了让她坚持,我陪女儿一起上钢琴课,上课时把老师讲的内容录下来,女儿练习时也录下来,还经常上网给女儿下载教程,慢慢地女儿也就坚持学没有放弃了。”孩子最终考入了理想的高中和大学,到更高的学府继续深造。透过这件事我们不难看出孩子的任何技能习得,都需要坚持,非下苦功不可。遇到瓶颈,畏惧苦难,偷懒,临阵脱逃,常人都会有,小孩子意志薄弱,更容易中途放弃。进退的关键,不是孩子,考验的是父母。为什么这位父亲要这样做?因为学习贵在持之以恒,要让孩子学会坚持。更重要的是,孩子当初承诺的东西,一定要陪她坚持到最后,而这将陪伴孩子的一生。正如钱锺书的夫人杨绛先生,提到对女儿的教育时说:“我们对女儿钱瑗,也从不训示。她见我和钟书嗜读,也猴儿学人,照模照样拿本书来读,居然渐渐入道。”成功的孩子,首先要有一对凡事以身作则、持之以恒的父母。不难看出,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恰当的家庭教育能让小树生长的健康茁壮!
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连续性、及时性、权威性和感染性,需要家长们不断学习。学习读懂孩子才能有的放矢科学引导,学习读懂自己才能控制情绪平等对话,学习在孩子有需要的地方看见自己的责任,这样得当的家庭教育才能发生,“小树”才能健康茁壮。
参考文献:
[1]张颖.104岁杨绛:何为好家庭?何为好教育
[2]叶小平、萧芸.不是孩子的错:为中国少年成长辩护
[3]唐伟红、崔华芳.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
关键词:家庭教育
从事班主任工作已经八个年头了,在与众多学生家长打交道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家庭教育缺失对孩子会造成多么严重的伤害。面对不同表现的孩子我常会思考:“人之初,性本善”,为什么同样是孩子却有很大的差异?为什么不同家庭孕育的“小树”发展迥然不同?中国还有一句古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这都告诉我们家庭教育是问题的根源,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当就是罪魁祸首。
一、家庭教育现状分析
我一直担任的是初中毕业班班主任,毕业班的学生面临中考,学习压力骤增,很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父母对学历和成绩的高期望、高要求让不少青少年感觉压力山大。父母不当的教育方式也渲染了这种压力和恐慌的氛围。不少父母对教育规律知之甚少,教育方式简单,在与孩子的日常交往中不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将成人的恐慌心理直接转嫁到孩子身上。调查发现,当孩子考试没考好时,8.4%的父母会直接警告孩子将来没有好前途。而另一个极端是很多同学根本就没有了学习的动机,好似算盘珠,老师拨一下才动一下,毫无主动性。这一现象看似是学生的问题,实则是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到位。孩子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孩子学习动机的缺失是和家长的不恰当家庭教育有着直接关系的。《现代教育报》记者曾通过网上问卷、电话采访等方式,针对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时间、次数、谈话内容及亲子关系等问题调查了解了100对不同年级的中小学生及其家长。从调查情况看,76%的家长已经超过一个星期没有跟孩子好好沟通了,而平时89%的谈话内容都集中在学习上。有15%的家长每天与孩子交谈的时间少得可怜,最短的竟只有15秒。就我的经验而言,在反复与家长交流之后发现,不是家长不想管好孩子,而是不知道该怎么和孩子沟通交流。要么简单粗暴,要么溺爱骄纵。不恰当的家庭教育只会让“小树”越长越歪。
二、不当家庭教育的恶果
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件事,寒假家访时一位家长对我说:“老师不是我们不想管,而是管不了,我儿子说你不让我写作业我自己就写了,你越是让我写我越不写,我们该怎么办啊!”我想这并不是个例,非常有代表性。孩子的表现是典型的青春叛逆,而追根溯源是家长对孩子的宠溺。这是夫妻俩的第二个孩子,第一个孩子因意外去世,溺爱程度可想而知。在能管的时候放任不管,到了青春期就很难修剪旁枝了。我们班还有一位男生,他在小学非常优秀,家访时看到小学时得的奖状贴满了墙。但到了初中却没了学习劲头,反复和他谈心,我才了解了其中原委。原来他的父母告诉他初中毕业就回东北老家学韩语,再去韩国打工,挣的钱也不少。诚然这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但这样孩子如何习得坚持与付出的品质,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父母的这种不恰当的言行直接导致孩子学习动机的缺失。我们可以回想,自己的孩子小的时候如果考了双百分我们会怎么做?可能大多数父母都是给予物质的奖励。然而物质的奖励对孩子的刺激是有时限的,并不能成为孩子长久的学习动机。那家长们应该怎么做?建议家长们可以和孩子分析之所以能考这么好是因为哪些方面做得好,比如审题能力好,计算能力强等等,这样孩子知道自己为什么考得好,以后肯定会把做的好的方面继续保持甚至做的更好,这就是你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家长自身的素质提高和健康积极发展是青少年积极健康的前提。
三、恰当家庭教育的蜜实
再来看一个我学生的真实案例,这是一位音乐特长生爸爸的口述。“打女儿练钢琴不到三个月,学习新鲜劲一过,就不想练了。为了让她坚持,我陪女儿一起上钢琴课,上课时把老师讲的内容录下来,女儿练习时也录下来,还经常上网给女儿下载教程,慢慢地女儿也就坚持学没有放弃了。”孩子最终考入了理想的高中和大学,到更高的学府继续深造。透过这件事我们不难看出孩子的任何技能习得,都需要坚持,非下苦功不可。遇到瓶颈,畏惧苦难,偷懒,临阵脱逃,常人都会有,小孩子意志薄弱,更容易中途放弃。进退的关键,不是孩子,考验的是父母。为什么这位父亲要这样做?因为学习贵在持之以恒,要让孩子学会坚持。更重要的是,孩子当初承诺的东西,一定要陪她坚持到最后,而这将陪伴孩子的一生。正如钱锺书的夫人杨绛先生,提到对女儿的教育时说:“我们对女儿钱瑗,也从不训示。她见我和钟书嗜读,也猴儿学人,照模照样拿本书来读,居然渐渐入道。”成功的孩子,首先要有一对凡事以身作则、持之以恒的父母。不难看出,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恰当的家庭教育能让小树生长的健康茁壮!
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连续性、及时性、权威性和感染性,需要家长们不断学习。学习读懂孩子才能有的放矢科学引导,学习读懂自己才能控制情绪平等对话,学习在孩子有需要的地方看见自己的责任,这样得当的家庭教育才能发生,“小树”才能健康茁壮。
参考文献:
[1]张颖.104岁杨绛:何为好家庭?何为好教育
[2]叶小平、萧芸.不是孩子的错:为中国少年成长辩护
[3]唐伟红、崔华芳.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