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汉字

【作者】 田 娜

【机构】 (陕西省渭南高新小学)


【正文】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小学写字教学,收效总不能令人满意。究其原因,主要是指导较少,那么,怎么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汉字呢?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字教学
  一、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俗话说:“打铁尚需自身硬”。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有过硬的“本领”——写出一手规范、美观的字。多年来,我一直坚持每天写一定数量的粉笔字和钢笔字,因为教师的书写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写字教学的成败,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做到,必率先垂范。
  二、创设氛围,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写字教学也是如此,在引导过程中,我搜集了古今书法大师少年时代练字的故事,深入浅出地讲给学生们听,还带领学生参观校内外的书法展览,使学生们受到熏陶,受到感染,借以激发他们热爱写字的情感。从而对写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变成“老师要我写好字”为“我要把字写好”。
  三、规范书写,养成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写字技能的形成、字写得好坏,关键在于是否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其中,写字姿势的正确与否是影响写字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小学生写字姿势不正确,危害不小,不仅影响写字质量,还影响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写字》书中,将写字的姿势、技巧等编成了儿歌。如《写字姿势歌》,“头摆正,肩放平;腰挺直,脚踏实;手握笔,一寸间;胸离桌,一拳头;眼看纸,一尺远;一尺一寸一拳头,三个一字要牢记,养成习惯最要紧。”这样的儿歌代替了传统的说教,学生更容易记住,也免去了教师很多“吃力不讨好”的“苦口婆心”。之后,我让学生把这首儿歌背起来。在一次一次练字的时候,果然有许多学生自言自语地默念起来,一步步纠正自己的错误坐姿。同时我还采取了一系列规范指导措施:向学生讲明姿势不正确的危害性,做到姿势不规范不动笔;找原因,进行针对性个别指导;寻求家长的配合,做到要求一致;同桌相互监督,随时提醒。从而有效地规范了学生的写字姿势、执笔方法、爱惜写字用具和认真写字的良好习惯与态度,使学生普遍形成了较好的书写习惯。
  三、要求严格贵在坚持
  很多老师有同感,有些学生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写出的字都很工整,而有些学生写出的字就没办法看。众所周知,汉字形体优美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字都无法比拟的,书写时要讲究结构、笔势、运笔及神韵。写字更是一项精细的活动,如果写字者思想不专注,肯定是写不好字的。所以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写字时一定要凝神静气,集中精力,笔随心动。
  与此同时我还经常告诉学生,要练一手好字,笔画是写字的基础,为了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笔画的书写规律,我把它们编成了一些书写口诀:如“横平,竖直,撇要尖,捺有脚”;“点像小雨点,先轻后重” ;“横折转弯要顿笔”等等,让学生耳熟能详。俗话说:“写字没有巧,笔画安排好。”每次写字指导,我都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子格中的位置,哪些笔画要突出,哪些笔画有变化,都要注意到。特别是对于我们低年级的同学,只有认真把握每一笔的落笔位置,才会把每一个字写美观、匀称。班里刚开始有几个学生老是靠着田子格的下部分写,上部分空出很多,看起来很不协调。我经常对他们说“要上留天,下留地”,严格督促他们,我们班有好多同学写出的字有模有样的。
  四、搭建舞台,体验成功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在班上树立写字标兵,成立了书法兴趣小组等,还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举办的书法大赛,定期举办学生作业展评,表彰写字能手,请“能手”介绍经验,给予重奖,班级很快就形成你追我赶,后浪推前浪的局势。为了更好的激励学生,我还利用板报、展板等向全体师生和家长两周展示一次我们班学生的写字成果。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的同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好字并非一朝一日之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会一如既往的耕耘在写字指导这块土地上,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写出一手漂亮的方块字。只有这样,汉字中蕴含的文化才能点点滴滴渗透进学生的心田,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晓新.解释学与语文教学[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5).
  [2]牟海珍.语文教学的当代解释学思考[J].学科教学,2001(1).
  [3]曾毅.现代解释学视野下的语文教学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
  [4]王志强.阅读教学哲学解释学理念的构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