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爱,可以转化问题学生

【作者】 方雪红

【机构】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实验小学)


【正文】  记得在某本书上看过这样一句名言: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看了这句话,我感触很深,作为班主任,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我想套用这一句名言,“人没有不良品质,只有用错了地方的性格。”曾听有些同行抱怨:问题生毛病多多,一丑百扭,在他们身上几乎找不到可以欣赏的东西,他们就像一颗老鼠屎,搅烂了一锅汤.......每当听到这些怨言,我为我们的老师工作辛苦表示同情,为我们的问题学生与众不同感到惋惜,为我们的问题学生前途感到担忧;此时,我不禁反思: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该如何转变他们,让这颗“老鼠屎”在一锅汤里找到他的作用,哪怕他的作用只是一滴没有味道的纯净水,能让他无色无味,不污染别人,也算是成功了;当然,如果能让他发挥自己的特长,在这锅汤中充当调味剂,把汤变得香气扑鼻,那我就是那个了不起的育苗者和引路人了。
  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任重而道远。如何对这些问题学生进行教育,帮助他们除掉成长道路上的荆棘,在班集体这块沃土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
  一、少些急躁,多一些忍耐和温情。
  以前,我是个急性子,遇到调皮捣蛋的孩子,总是免不了训斥,没有耐心,但我发现这样的教育方法一点效果都没有,孩子没改掉坏习惯,自己也窝了一肚子的气。慢慢地,我发现调皮捣蛋的孩子都比较聪明,他们调皮捣蛋是因为精力过剩,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如果老师再训斥他,他心里很不服,会产生抵抗情绪,不但改不了坏习惯,反而会与老师对着干,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
  一次,我在网上看到了一则消息:一名学生在课堂上做小动作,被老师制止后,在课堂上公开骂老师。老师一怒之下,就用书本卷成的纸棒“教育”了学生的头部。学生住进医院后,被诊断为脑震荡。事后老师承认自己太冲动了,打人是不对的,并说“出现这种情况,不是我本意,现在该怎么解决就怎么解决,该我承担医药费我就承担!”老师真诚地向学生家长道了歉,动情之处,还流下眼泪。读完这则消息,我很震惊,也很害怕。我不断思考,不断反思,毕竟学生年龄小,知识浅,头脑简单,自控能力差,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对教师进行隐性或显性顶撞这是常见的,但学生大多数是“吃软不吃硬”的。这名学生在课堂上做小动作时,老师如果以一个眼神或一个手势暗示或提醒他一下,或许他会马上集中精力学习的。课后再坐下来,心平气和地与他交谈,想方设法找到他的“闪光点”,并创造条件使之扬“长”,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这样就不会产生悲剧了。此后,每次遇到类似事情,我都告诉自己:动怒之前,请忍耐几秒钟。原来,只要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孩子其实都没有恶意,他们的行为只是孩子的天性,很可爱,慢慢地,就可以理解他们,并采用他们容易接受而且有效的方法教育他们了。
  记得我刚接手六年级的时候,一个叫劳其的孩子,很多次组长都向我反应他不交作业,还顶撞班干,一副全世界都不在他眼里的架势,我找他谈心,沟通了好多次都没有效果;那一天,组长又向我汇报:劳其请别人帮写作业,5块钱一次,还扬言说谁告诉老师就干掉谁。我再一次找他聊天,对他说:“孩子,你人那么聪明,又帅气,可是老不写作业,还跟班干、老师对着干,很多同学告诉我,原来你很优秀,他们非常喜欢你,可是现在,由于你的改变,同学对你没有好感了,如果你再这样下去,老师也会不喜欢你。另外,如你还是改不了,我打算打电话通知你的家长。”谁知这孩子一改往常爱理不理的性格,生气地大声对我吼:“你有电话费,想打电话关我X事,我的事不用你管!”说完掉头就走,一边走还一边嘟嘟囔囔说了两句脏话。当时,我那个气呀,想:怎么能有这么素质差的孩子?但我立刻在心里对自己说:动怒之前,请忍耐几秒钟。这样一想,我很快平静下来,在接下来的几天,我对他采用冷处理,吩咐班干和组长也先不理他。打电话给他妈妈,我了解到的情况是:父母感情不和,父亲经常忙于生意,很少过问孩子的情况,小的时候母亲陪伴,这几年都是跟外公外婆一起生活,老人溺爱,母亲管不了,在家对妈妈也是不理不问,生气了还会粗言粗语骂妈妈,唯一担心的就是爸爸不按时给零花钱。我顿时明白了,又是一个缺乏家庭温暖、缺失父爱的青春期叛逆的男孩儿。我首先交代他妈妈,不能告诉他我曾经给她打过电话,就当这件事从来没有发生过,接着与他爸爸沟通,我加了他爸爸的微信,看了他的空间照片,知道他爸爸是个成功的商人,经常和朋友聚会出游,可是他爱孩子的方法不对头,他觉得对孩子好就是大把大把给他零花钱,满足孩子的虚荣心。另外,对孩子的妈妈他也不尊重,造成孩子对妈妈也会粗言粗语。我对他爸说:“孩子的模仿性强呀,在他心里,你就是他的神,是他的天,是他的崇拜对象。可是他现在开始学着你享受生活了,才六年级就花钱请别人写作业了。”他爸爸很震惊,怎么也想不到一值让他很骄傲的儿子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这个在商场上呼风唤雨的大男人虚心向我请教教育孩子的方法。我告诉他:“多和孩子、孩子妈妈沟通,抽点时间陪伴孩子和他妈妈,多带孩子出去参加各样活动,多带孩子去见识外面的世界,让他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带他去参观名校、名胜古迹,让他领略中华千年历史文化,明白读书的好处。”我还找到他最好的同学(他们经常一起打篮球),一起帮助他,先冷落他一段时间,经过几天老师和同学的冷处理,我发现他上课居然举手回答问题,每次我走过他身边巡查写作业情况,他总是很快写完,还故意摆在显眼的地方让我看。我心里暗暗偷笑:这臭小子,原来他也害怕孤独,害怕被孤立。看着时机成熟了,我又找他聊天,没有说到上次的事,只是告诉他:你爸爸说只要你在学校表现好了,以后每天晚上带你去打球,放假了还带你去北京看升旗、去上海迪士尼玩。在以后的整个六年级阶段,我发现他改变很大,变得喜欢与同学交流,有时还会跑来告诉我他和爸爸妈妈最近又去哪里旅游了,有一次还给我带了一把木梳子,说是和爸爸妈妈去越南玩,给老师捎回来的小礼物,看着他的改变,我心里终于舒了口气:一个青春期叛逆的男孩又走回正道啦!
  二、尊重孩子,给孩子找台阶,让他感受你的爱。
  于丹说过: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花未全开,月未圆。这是人间最好的境界,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仍使你的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面对问题学生,教育也要懂得尊重,多为她们着想,退一步,她们会感恩你,并因此而改变。
  六年级第二学期,当时的女孩子比较早熟,她们都喜欢传阅一些情感小故事,有一次,在上数学课时,我发现班上有个叫斌叶的学生眼睛总是偷偷地往抽屉里看,这孩子平时成绩不好,是个内向的孩子,最近总是精神恍惚,作业更加糟糕。当时,我很气愤,就悄悄地走过去,发现她抽屉里有一本《中学生情感小故事》。她好紧张,马上把书往抽屉里塞,吓得满脸通红,她一定以为我会没收了她的课外书。我看到她害怕的样子,突然觉得她很无辜,知道她爱读课外书,轻轻地用眼神暗示她不要再看了。她很感激,接下来的半节课听得很认真,下课后,我叫住了她,要她把那本《中学生情感小故事》带到办公室来。和蔼地对她说:“你很喜欢看课外书吧?老师也很喜欢,这种书老师在中学的时候也特别爱看,它可以引导像你这样的女孩如何处理学习问题,可以让你知道怎样正确交朋结友;可是你上课看它,不耽误学习吗?”当她心悦诚服地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后,我让她把书带回家仔细读,看完后再写一篇读后感,她愉快地接受了。之后,我还让她利用晨会的时间把她写的读书心得念给大家听,同学们都听得聚精会神,她也自豪极了,从此之后,我发现她上我的数学课特别认真倾听,成绩也提高很快。
  三、针对不同性格孩子,因材施教。
  有些老师误认为,对那些不服软的学生一定要拿出教师架子,给他们点颜色看看。其实,当学生与教师发生冲突时,只要我们冷静并及时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表现出一种大将风度,那么“顶撞”这种现象是可以消除的。这样既表现了教师的高风亮节,同时在学生心目中也会更有位置。我记得我班有个孩子,在英语课时顶撞老师,我找他谈心,他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我知道自己错了,可看到老师板着脸,摆着训人的驾势,我就烦了。因此,就故意与老师对着干。如果老师是一种心平气和的态度,我就没有勇气顶下去了。看来,教育学生必须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如果学生性格孤僻内向,不善言谈,教师就可以书信交往的形式与学生沟通;如果学生性格外向、较开朗,教师就可采用谈话法与学生交流;如果学生性格暴躁,教师则可采用“冷却法”,待其冷静之后与学生交心谈心;如果性格较“刚”的学生,教师就可运用以“柔”克刚的方法,推心置腹与学生恳谈;如果碰到性情特别古怪的学生,教师还可另辟蹊径,采用“曲径通幽”的办法,请与其相好的同学或家长出面协调等等。“方法是奇迹的母亲”。只要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肯动脑筋,我们就一定能找到打开学生心扉的这把“金钥匙”,从而达到化干戈为玉帛的目的。 
  要改变问题学生,没有什么捷径,只有捧出爱心,奉上真诚,才能赢得学生,才能触摸学生美好的心灵,才能真正地成为学生知识上的传播者、思想上的引路人、生活中的贴心人。我们只有放平心态,多角度思考问题,走近不同性格、不同思维的学生,走近学生的心灵深处,用心聆听和欣赏,带着微笑,充满诚意,与学生“平视”,交流中带着欢声笑语;了解学生的困惑,了解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的真正想法......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唤起学生对美好人性的热爱,把所有学生看成一群天使,才能真正感受教育的魅力和神奇。
  作者简介:方雪红,女,小学高级教师,有5年班主任工作经验。本文从少些急躁,多一些忍耐和温情;尊重孩子,给孩子找台阶,让他感受你的爱;针对不同性格孩子,因材施教等方面入手。利用了大量的理论依据,结合实际教学中的典型例子,论述了“爱,可以转化问题学生”这个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