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汉字书写的教学心得
【作者】 劳慧群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实验小学)
【正文】小学四年级下册教学用书指导思想第一点“强调实夯基础”中这样要求:“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最基本的任务。”“让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语文基本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写一手好字。”由此可见,能规范地书写汉字也是学生的语文素养之一。能规范地书写汉字的要求及标准是什么呢?《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样描述的:
观察我班学生的书写习惯及书写的汉字,大部分学生的书写姿势错误,书写的汉字不端正,横不平竖不直,笔画不规范,书写潦草。在看看孩子们的书写姿势,拿笔不对,耸肩,趴桌。我班68个孩子,有近15个写字时脸几乎都贴在本子上了。这种种现象,看着让人心疼。
这样的现象急需改变,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尝试,我班的孩子书写习惯有所养成,书写的规范字有所进步。68人个同学中,有17人写出的汉字端正、美观,有行笔、运笔。横平竖直,撇捺舒展。如丁洁、蓝万桢、卢美辰、吴茵茵、宁俊铨等都是“后起之秀”,其他同学写字也有所进步,不再那么潦草,如:海珠、睿昌等。整体上书写的姿势往好的方面慢慢转变,初步形成了头正身直脚打开的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我觉得在教学学生书写规范汉字,规范学生的书写姿势上,任重而道远,有待继续努力。以下谈谈我的汉字书写教学心得。
一、形成原因
语文教学中的书写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书写生字的标准往往是写对了就行。对于学生的笔画、结构等没有具体的、及时的指导。到了高年级,生字的书写往往放到了课外,学生的书写更得不到及时的指导。
二、采取措施
(一)笔画练习“专业化”
人的认知特点:前苏联学家陈千科作了一项有关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的对比研究。小学无意记忆优于有意记忆,而到了9到10岁,他们的有意记忆就优于无意记忆。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吧儿童的记忆划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演阶段、具体运演阶段和形式形式运演阶段,而小学阶段整属于皮亚杰所论述的具体运演阶段,学生由具体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发展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的质变过程。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汉字的教学必要从笔画开始,从低年级生字教学开始就要兼顾笔画的教学并把它作为一个长期的教学任务。就像我们学会走路就得从爬行开始,学说话就得从咿呀学语开始一样。而似乎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在教学汉字是忽略了这一点。汉字由笔画组成,笔画写好了,字才能美观、大方。写笔画时会运笔、行笔、顿笔等,所书写的汉字才有书法的美。因此,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必须进行笔画的练习。只要笔画不过关,都应该重点练习,我的学生已经四年级了,书写的情况有好有坏,大部分而言,书写不工整,即使写得工整了,也显得扭捏、稚气,没有汉字应有的美感。就像练毛笔书法要练线条,练习中国画也要练习线条一样,我让他们从硬笔的笔画开始练习。“横平竖直,撇捺舒展”“横、竖、撇的起笔较重,点、撩的起笔较轻;转折处要略顿笔,稍重、稍慢;提和钩,开始要略顿笔、稍重,尔后逐渐转为轻快,收笔出尖;撇、撩雌出尖。所有笔画都是一笔写成,不能重描。这些笔画在组成汉字时,有的形状会略有变化,因此,在书写时,要注意多观察,把笔画形状写准确。”一学期下来,学生不知不觉中进步了,书写的笔画坚挺有力,所写的汉字“面貌”有所改变,,比如宁东宇是一个高大威猛的男孩子,字形虽然还是不够大气,但是所写笔画开始有力度,字体的“面貌”有所改变,自然出现了与平时不同的韵味。
(二)字体结构体系化
中国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博大精深,从象形文字到现在的方块字,上下5000年的历史沉淀使得汉字已经成了有内涵、有灵魂的中国符号,成为了一门独特的艺术。要学好它,必然要掌握好它的造字特点及规律,将其的结构体系化并交给学生。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书写汉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汉字的书写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第二学段:“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第三学段:“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已经明确要求书写规范、美观的汉字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苏教版语文书的编排也体现这一点:每个练习中都有汉字结构的教学及书写练习。语文老师应该仅仅抓住这一点来进行教学,带着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帮助学生形成汉字的构字体系。
(三)教师汉字书写要扎实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队于汉字书写描述如下:
第一学段: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第二学段: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第三学段: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对学生的要求如此,作为教师,是否要写的一手优美的汉字呢?教师对汉字的笔画、结构等理解透彻,运用自如了,才能教学有法,导而得法。
(四)示范及订正
每次教学生字,老师必须亲自示范,结合字体穿插笔画的练习。生字的书写当堂完成,当堂评改,出现问题单独指正、示范。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书写的问题所在,有的同学字是斜的,有的同学某一笔写不标准,造成所写汉字不美观。比如杨俊业、梁诗莹的字单个写不觉得有多难看,但是一篇写下来总是乱七八糟的,原来他们的撇和捺都是向上弯着翘起来的,单个字的时候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字多了就撇捺通篇向上翘,乱糟糟的搞到一块,惨不忍睹。我给他们指出了问题,每次的作业,写生字都特别“关照”,一段时间下来,他们的书写也进步了很多。
不知不觉,一学期下来,大部分同学的字都变美了,有十几个同学的书写有板有眼,颇具汉字的书法美感。比如高大威猛的宁东宇同学,所写的生字虽然不够大方,还是有些扭捏,但是笔画开始有力度,所写的字也就显现出一种与以前不同的韵味。
观察我班学生的书写习惯及书写的汉字,大部分学生的书写姿势错误,书写的汉字不端正,横不平竖不直,笔画不规范,书写潦草。在看看孩子们的书写姿势,拿笔不对,耸肩,趴桌。我班68个孩子,有近15个写字时脸几乎都贴在本子上了。这种种现象,看着让人心疼。
这样的现象急需改变,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尝试,我班的孩子书写习惯有所养成,书写的规范字有所进步。68人个同学中,有17人写出的汉字端正、美观,有行笔、运笔。横平竖直,撇捺舒展。如丁洁、蓝万桢、卢美辰、吴茵茵、宁俊铨等都是“后起之秀”,其他同学写字也有所进步,不再那么潦草,如:海珠、睿昌等。整体上书写的姿势往好的方面慢慢转变,初步形成了头正身直脚打开的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我觉得在教学学生书写规范汉字,规范学生的书写姿势上,任重而道远,有待继续努力。以下谈谈我的汉字书写教学心得。
一、形成原因
语文教学中的书写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书写生字的标准往往是写对了就行。对于学生的笔画、结构等没有具体的、及时的指导。到了高年级,生字的书写往往放到了课外,学生的书写更得不到及时的指导。
二、采取措施
(一)笔画练习“专业化”
人的认知特点:前苏联学家陈千科作了一项有关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的对比研究。小学无意记忆优于有意记忆,而到了9到10岁,他们的有意记忆就优于无意记忆。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吧儿童的记忆划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演阶段、具体运演阶段和形式形式运演阶段,而小学阶段整属于皮亚杰所论述的具体运演阶段,学生由具体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发展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的质变过程。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汉字的教学必要从笔画开始,从低年级生字教学开始就要兼顾笔画的教学并把它作为一个长期的教学任务。就像我们学会走路就得从爬行开始,学说话就得从咿呀学语开始一样。而似乎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在教学汉字是忽略了这一点。汉字由笔画组成,笔画写好了,字才能美观、大方。写笔画时会运笔、行笔、顿笔等,所书写的汉字才有书法的美。因此,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必须进行笔画的练习。只要笔画不过关,都应该重点练习,我的学生已经四年级了,书写的情况有好有坏,大部分而言,书写不工整,即使写得工整了,也显得扭捏、稚气,没有汉字应有的美感。就像练毛笔书法要练线条,练习中国画也要练习线条一样,我让他们从硬笔的笔画开始练习。“横平竖直,撇捺舒展”“横、竖、撇的起笔较重,点、撩的起笔较轻;转折处要略顿笔,稍重、稍慢;提和钩,开始要略顿笔、稍重,尔后逐渐转为轻快,收笔出尖;撇、撩雌出尖。所有笔画都是一笔写成,不能重描。这些笔画在组成汉字时,有的形状会略有变化,因此,在书写时,要注意多观察,把笔画形状写准确。”一学期下来,学生不知不觉中进步了,书写的笔画坚挺有力,所写的汉字“面貌”有所改变,,比如宁东宇是一个高大威猛的男孩子,字形虽然还是不够大气,但是所写笔画开始有力度,字体的“面貌”有所改变,自然出现了与平时不同的韵味。
(二)字体结构体系化
中国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博大精深,从象形文字到现在的方块字,上下5000年的历史沉淀使得汉字已经成了有内涵、有灵魂的中国符号,成为了一门独特的艺术。要学好它,必然要掌握好它的造字特点及规律,将其的结构体系化并交给学生。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书写汉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汉字的书写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第二学段:“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第三学段:“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已经明确要求书写规范、美观的汉字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苏教版语文书的编排也体现这一点:每个练习中都有汉字结构的教学及书写练习。语文老师应该仅仅抓住这一点来进行教学,带着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帮助学生形成汉字的构字体系。
(三)教师汉字书写要扎实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队于汉字书写描述如下:
第一学段: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第二学段: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第三学段: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对学生的要求如此,作为教师,是否要写的一手优美的汉字呢?教师对汉字的笔画、结构等理解透彻,运用自如了,才能教学有法,导而得法。
(四)示范及订正
每次教学生字,老师必须亲自示范,结合字体穿插笔画的练习。生字的书写当堂完成,当堂评改,出现问题单独指正、示范。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书写的问题所在,有的同学字是斜的,有的同学某一笔写不标准,造成所写汉字不美观。比如杨俊业、梁诗莹的字单个写不觉得有多难看,但是一篇写下来总是乱七八糟的,原来他们的撇和捺都是向上弯着翘起来的,单个字的时候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字多了就撇捺通篇向上翘,乱糟糟的搞到一块,惨不忍睹。我给他们指出了问题,每次的作业,写生字都特别“关照”,一段时间下来,他们的书写也进步了很多。
不知不觉,一学期下来,大部分同学的字都变美了,有十几个同学的书写有板有眼,颇具汉字的书法美感。比如高大威猛的宁东宇同学,所写的生字虽然不够大方,还是有些扭捏,但是笔画开始有力度,所写的字也就显现出一种与以前不同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