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讨
【作者】 程尚武
【机构】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土高山乡初级中学)
【正文】摘 要:在初中教育中初中语文具有学科性的基础性地位,这是由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基础性所提供的。这种基础性地位为初中语文的学科教学及发展提供了莫大的便利,这种便利包括课时投入、各式各样的教学资源投入等。但与之相对的,这种资源投入也证明了语文学科教育的难度,仅凭学校的语文教育是不能够为学生提供完备的语文教育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引入学生自学体系,通过学生自学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完善,反向推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的发展。但这种“能力教学”实质上比基础性的知识教育更为艰难,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策略优化。因此,本文将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角度出发,对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进行系统化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能力培养
在原有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多实行的是应试教育,即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尽可能地记忆、学习体系化的语文相关知识,并锻炼相应的应试技能,以提高应试成绩。这种教学方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发挥了其应有的教学作用,但随着“素质化”教育原则的不断推进与发展,这种教学方式凸显了弱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积极性等弊端,既不利于初中语文学科建设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完善与发展。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探究教学,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语文学科综合素养为主要的教学任务,开展相应的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当然,这需要教师群体的不断探究以提高教学策略的应用度。
一、建设调动学生参与的课堂学习氛围,推进“自主学习”课堂建设
在原有的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由于“中考”、“高考”等现实化的应试压力,教师群体的考核指标被动地转变为学生的成绩及升学率等,而这种指标在实际教育当中就转变为了学生切实需要面对的“应试化学习”。在这种“应试化”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语文并不需要自己对名篇佳作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知,只需要将教师所讲授的“考试套路”内化为自己的“答题技巧”,以提高自己的应试成绩即可。在原有的教学环境下,这种教学策略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初中语文学科教育的教学效率及相应的应试分数。但这种教学策略却也是学生最难以“接受”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将学生定性为“受教育者”,学生必须通过教师的教学才能够掌握知识及内容,这显然是缺乏科学性的教学认知。因此,教师应当转变这种固有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认同学生为“学习者”。从而以“学生自我学习”为中心,建设调动学生参与的课堂学习氛围,进而推进“自主学习”课堂的建设。
例如。为了提高学生语文古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升及阅读思想的相对深化,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我就没有过多地为学生进行讲解,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对照课本内容下的“注释”及自己平时的古文积累进行阅读学习,在这一过程中,不少学生呈现出了一种“不求甚解”的学习态度,通过反复的诵读来提升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熟悉度”,而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也对本文的精神内核有着模糊的感觉概念,在这一基础上我又请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此小组学习活动中,古文学习能力相对较好的学生为其他学生提供了学习引导。我则在此结束后为学生进行总结教育。通过总结我发现,学生在自我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对特定的知识点记忆效果较差,但对文章的“精神内核”类文章有着较好的理解。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对这二者各有所侧重地进行教育,尽可能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潜能激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在原有的各个学科教学体系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知识的传授者、认证者,学生的知识学习必须服从教师的教学安排,这虽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及相应的稳定性,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消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极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在“素质化”教育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想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要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潜力激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化为自己的学习形态,进而在之后的学科学习过程中运用到实践之中。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求学生撇下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完全自主学习”,这是不科学、不合理的,良性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应当以教师所教学的基础语文知识为基础,结合教学大纲,发挥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与提升。
例如,在教学《劝菜》这篇文章时,我就为学生讲解了中国各地及世界各地的“饮食文化”及“餐桌礼仪”等知识,而在这一过程中我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掌握、了解的各地、各国文化背景来分析这些地方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餐桌礼仪”。而这一问题一直是学生“津津乐道”的问题,如,川菜之所以比其他地区的麻、辣,是因为川渝地区相较于我国的其他地区更为湿潮,正是这出于这一原因,四川菜才形成了“麻辣饮食”的特色。而这仅仅是此次教学的一例,学生还有很多的自学表现,这说明只要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及机会,学生自然而然会进行“自主学习”。
三、完善学生建立的自主学习策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
在实际的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升绝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必然要经过不断地完善与调整,才能够提高其实用性,从而服务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学科素养及综合能力的提升。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则需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指导及思想指导,尤其需要指导学生通过原有的旧项知识推广到新学的知识内容之中,提高学生探索学习的意识及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真正的发挥。
结语:随着初中语文学科教学的发展完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成为了学科教学的必然选择,作为语文教师应当顺应这样的学科教学发展潮流,在生活中、学习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及策略,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学科学习素质,推动初中语文学科建设的完善及发展。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语文学科教师会遇到多种多样的教学问题,教师应当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使之更符合实际。
参考文献:
[1]赵荣. 基于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讨[J]. 读与写:上,下旬, 2015(23).
[2]蒋云. 普通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途径研究——以上海市育才中学的实践为例[D]. 华东师范大学, 2011.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能力培养
在原有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多实行的是应试教育,即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尽可能地记忆、学习体系化的语文相关知识,并锻炼相应的应试技能,以提高应试成绩。这种教学方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发挥了其应有的教学作用,但随着“素质化”教育原则的不断推进与发展,这种教学方式凸显了弱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积极性等弊端,既不利于初中语文学科建设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完善与发展。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探究教学,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语文学科综合素养为主要的教学任务,开展相应的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当然,这需要教师群体的不断探究以提高教学策略的应用度。
一、建设调动学生参与的课堂学习氛围,推进“自主学习”课堂建设
在原有的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由于“中考”、“高考”等现实化的应试压力,教师群体的考核指标被动地转变为学生的成绩及升学率等,而这种指标在实际教育当中就转变为了学生切实需要面对的“应试化学习”。在这种“应试化”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语文并不需要自己对名篇佳作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知,只需要将教师所讲授的“考试套路”内化为自己的“答题技巧”,以提高自己的应试成绩即可。在原有的教学环境下,这种教学策略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初中语文学科教育的教学效率及相应的应试分数。但这种教学策略却也是学生最难以“接受”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将学生定性为“受教育者”,学生必须通过教师的教学才能够掌握知识及内容,这显然是缺乏科学性的教学认知。因此,教师应当转变这种固有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认同学生为“学习者”。从而以“学生自我学习”为中心,建设调动学生参与的课堂学习氛围,进而推进“自主学习”课堂的建设。
例如。为了提高学生语文古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升及阅读思想的相对深化,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我就没有过多地为学生进行讲解,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对照课本内容下的“注释”及自己平时的古文积累进行阅读学习,在这一过程中,不少学生呈现出了一种“不求甚解”的学习态度,通过反复的诵读来提升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熟悉度”,而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也对本文的精神内核有着模糊的感觉概念,在这一基础上我又请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此小组学习活动中,古文学习能力相对较好的学生为其他学生提供了学习引导。我则在此结束后为学生进行总结教育。通过总结我发现,学生在自我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对特定的知识点记忆效果较差,但对文章的“精神内核”类文章有着较好的理解。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对这二者各有所侧重地进行教育,尽可能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潜能激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在原有的各个学科教学体系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知识的传授者、认证者,学生的知识学习必须服从教师的教学安排,这虽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及相应的稳定性,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消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极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在“素质化”教育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想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要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潜力激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化为自己的学习形态,进而在之后的学科学习过程中运用到实践之中。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求学生撇下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完全自主学习”,这是不科学、不合理的,良性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应当以教师所教学的基础语文知识为基础,结合教学大纲,发挥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与提升。
例如,在教学《劝菜》这篇文章时,我就为学生讲解了中国各地及世界各地的“饮食文化”及“餐桌礼仪”等知识,而在这一过程中我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掌握、了解的各地、各国文化背景来分析这些地方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餐桌礼仪”。而这一问题一直是学生“津津乐道”的问题,如,川菜之所以比其他地区的麻、辣,是因为川渝地区相较于我国的其他地区更为湿潮,正是这出于这一原因,四川菜才形成了“麻辣饮食”的特色。而这仅仅是此次教学的一例,学生还有很多的自学表现,这说明只要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及机会,学生自然而然会进行“自主学习”。
三、完善学生建立的自主学习策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
在实际的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升绝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必然要经过不断地完善与调整,才能够提高其实用性,从而服务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学科素养及综合能力的提升。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则需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指导及思想指导,尤其需要指导学生通过原有的旧项知识推广到新学的知识内容之中,提高学生探索学习的意识及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真正的发挥。
结语:随着初中语文学科教学的发展完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成为了学科教学的必然选择,作为语文教师应当顺应这样的学科教学发展潮流,在生活中、学习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及策略,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学科学习素质,推动初中语文学科建设的完善及发展。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语文学科教师会遇到多种多样的教学问题,教师应当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使之更符合实际。
参考文献:
[1]赵荣. 基于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讨[J]. 读与写:上,下旬, 2015(23).
[2]蒋云. 普通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途径研究——以上海市育才中学的实践为例[D]. 华东师范大学,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