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师生互动教学
【作者】 郭延梅
【机构】 (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第二民族中学)
【正文】摘 要:师生互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与学生思想和感情的交流,通过交流来相互传递信息,达到彼此互通的效果。同时,教学过程也是师生与文本交流的过程,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离不开师生互动环节。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相应的教学情境展开师生间的相互沟通,形成一种平等的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与教师互相学习,在和谐的氛围中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师生互动
1.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意义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新标准指出该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为目标,在课堂中强调学生的自我探究和主动参与,提高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师生互动体现出的是一种更加平等的状态,以对话交流为基础,师生之间通过知识、情感、价值和行动的互动为主要内容,更好的实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高尚的道德修养,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和处理生活问题,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和共同提高。
2.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2.1互动形式单调
课堂互动的主体由教师和学生组成。从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看,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互动和教师个体与学生全体互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的教师习惯于教师个体与学生全体互动,整节课几乎没有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互动,表面上气氛非常活跃,实际上教师并不能准确了解学生的真实信息。
2.2互动内容狭窄
师生互动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活动方式,其互动内容应该是多种多样的。由于现行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以知识掌握为主要目标,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视为促进认知的辅助性目标,因而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真诚的内心沟通,缺乏与学生真挚的情感交流,教师不舍得花时间让学生交换意见,让学生展示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借鉴和研究彼此的长处。
2.3互动深度不够
在当前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主要停留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将互动变成了师生之间的一种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知识信息传递,在学生中可能引起的反应已是预知的。由于互动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极容易产生学习疲惫感。这对学生深入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是不利的。
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师生互动的策略
3.1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加强师生间情感沟通
教师是学校学习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与带领者,也是师生互动过程中的关键要素,要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师方面,需通过一系列举措来增强其课堂教学技巧,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注重师生间的情感沟通,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首先,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需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与落后思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将学生个人的发展作为教学中心,尊重其课堂主体地位,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个体差异及其思维习惯,以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树立“科学”、“民主”、“平等”的教学观念,及时收集学生的教学反馈意见,耐心倾听其个性化观点,坚持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教学策略,且对于学生的课堂回答需及时给予肯定,增强学生自信心,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其次,教师在平日里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重视自身的个人能力发展,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同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或创新新型的课堂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革新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再次,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教学知识的同时,还需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沟通,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与课堂学习要求,使学生在师生互动交流过程中获取全新的内在体验,实现二者的情感共鸣,从而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2明确教学内容与目标,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高中政治学科的前身,其学科知识不但包括政治、经济等方面,而且还渗透着文化等方面。道德与法治教师不但要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需要让他们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来完善人生目标和品格思想。教师要重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端正态度,融入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中来,充分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内容。这就需要教师能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引导学生跟随老师的思路,充分掌握所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兴趣,使其积极地与教师交流和讨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增多,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压力,没有思想负担,从而达到高效率的学习效果。
3.3和蔼可亲的教学态度会让课堂互动势在必得
教师的教学态度十分重要。研究调查发现,大部分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出现死气沉沉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教师的功利性态度,这种态度使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时候,感觉到乏味枯燥。教师要改变这种态度,增加课堂互动环节,多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平和了解掌握程度。教师在提问时,和蔼可亲的态度会让学生感受到热情和自信,而不是单纯的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提出的问题,学生自然会认真思考,并通过积极思考总结自己的答案。这样,师生互动的质量和水平会得到一定的提高,学生和教师的相互作用会使互动环节得到双方的认可,从而满足教师与学生的各自需求。
总而言之,互动教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在与时俱进的时代,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品质,为了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都应该积极改变,有效提升互动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郭磊.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如何增强师生互动[J].学周刊b版,2014,(17)
[2]张志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师生互动刍议[J].学周刊,2015,(7)
[3]周春雷.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师生互动管窥[J].新课程导学:九年级下旬,2016,(2)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师生互动
1.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意义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新标准指出该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为目标,在课堂中强调学生的自我探究和主动参与,提高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师生互动体现出的是一种更加平等的状态,以对话交流为基础,师生之间通过知识、情感、价值和行动的互动为主要内容,更好的实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高尚的道德修养,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和处理生活问题,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和共同提高。
2.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2.1互动形式单调
课堂互动的主体由教师和学生组成。从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看,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互动和教师个体与学生全体互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的教师习惯于教师个体与学生全体互动,整节课几乎没有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互动,表面上气氛非常活跃,实际上教师并不能准确了解学生的真实信息。
2.2互动内容狭窄
师生互动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活动方式,其互动内容应该是多种多样的。由于现行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以知识掌握为主要目标,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视为促进认知的辅助性目标,因而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真诚的内心沟通,缺乏与学生真挚的情感交流,教师不舍得花时间让学生交换意见,让学生展示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借鉴和研究彼此的长处。
2.3互动深度不够
在当前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主要停留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将互动变成了师生之间的一种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知识信息传递,在学生中可能引起的反应已是预知的。由于互动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极容易产生学习疲惫感。这对学生深入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是不利的。
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师生互动的策略
3.1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加强师生间情感沟通
教师是学校学习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与带领者,也是师生互动过程中的关键要素,要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师方面,需通过一系列举措来增强其课堂教学技巧,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注重师生间的情感沟通,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首先,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需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与落后思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将学生个人的发展作为教学中心,尊重其课堂主体地位,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个体差异及其思维习惯,以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树立“科学”、“民主”、“平等”的教学观念,及时收集学生的教学反馈意见,耐心倾听其个性化观点,坚持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教学策略,且对于学生的课堂回答需及时给予肯定,增强学生自信心,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其次,教师在平日里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重视自身的个人能力发展,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同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或创新新型的课堂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革新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再次,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教学知识的同时,还需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沟通,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与课堂学习要求,使学生在师生互动交流过程中获取全新的内在体验,实现二者的情感共鸣,从而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2明确教学内容与目标,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高中政治学科的前身,其学科知识不但包括政治、经济等方面,而且还渗透着文化等方面。道德与法治教师不但要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需要让他们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来完善人生目标和品格思想。教师要重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端正态度,融入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中来,充分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内容。这就需要教师能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引导学生跟随老师的思路,充分掌握所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兴趣,使其积极地与教师交流和讨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增多,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压力,没有思想负担,从而达到高效率的学习效果。
3.3和蔼可亲的教学态度会让课堂互动势在必得
教师的教学态度十分重要。研究调查发现,大部分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出现死气沉沉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教师的功利性态度,这种态度使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时候,感觉到乏味枯燥。教师要改变这种态度,增加课堂互动环节,多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平和了解掌握程度。教师在提问时,和蔼可亲的态度会让学生感受到热情和自信,而不是单纯的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提出的问题,学生自然会认真思考,并通过积极思考总结自己的答案。这样,师生互动的质量和水平会得到一定的提高,学生和教师的相互作用会使互动环节得到双方的认可,从而满足教师与学生的各自需求。
总而言之,互动教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在与时俱进的时代,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品质,为了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都应该积极改变,有效提升互动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郭磊.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如何增强师生互动[J].学周刊b版,2014,(17)
[2]张志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师生互动刍议[J].学周刊,2015,(7)
[3]周春雷.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师生互动管窥[J].新课程导学:九年级下旬,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