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数学课本习题的二次开发实践与思考

【作者】 廖燕伶

【机构】 (四川省阆中市妙高镇中心校)


【正文】  摘 要: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任务之一即是对教材的有关例题与习题进行讲解,中学数学教学工作者有必要善于把握教材例题习题特点,充分对教材例题习题进行二次开发,锻炼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所谓的例题习题二次开发,其是指以新课程标准指导思想为中心,对教材中的相关例题习题进行适当的增删、调整和创新,使得教材例题习题更好地为数学教学工作服务。总的来说,中学数学教材例题习题二次开发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帮助学生更加牢固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初学数学;例题习题;二次开发;实践与思考
  新时期,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所以学校教育也逐渐向着实用化和灵活性转变,具体表现为素质教育教学体制逐渐取代应试教育登上历史舞台。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学习个性的发挥,强调知识传输方式的灵活性,尤其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杜绝“照本宣科”现象的出现。所以作为中学数学教师的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既要做到以教材内容为依托,又不能完全依赖于课本,要结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实际对课本中的知识,如例题和习题实现二次开发,从而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知识点的适当增删
  中学数学教材是国家在调查中学年龄段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制定的,教材中的内容大体符合普通学生的智力发育水平,但是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教材内容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例如一些班级中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那么教材内容中所涉及的例题内容有可能就会超出其一段时间内的知识接受范围,反之,学生则会感觉例题内容相对简单。所以对于教师来说,日常教学过程中例题、习题的二次开发要以班级学生的数学基础为基准。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以往课堂知识的学习反馈为依据,进行例题内容的适当增删。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课本中针对一个知识点,一般会准备两三个例题,这些例题在知识侧重点和学习难度方面都有所差异,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针对一个知识点挑选两道例题,一道是紧扣基础知识的简单例题,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兼顾各方面学习基础的学生,一道则是难度较大的例题,主要起到一定的拔高作用。其次,教师在布置习题,尤其是随堂练习的过程中也要有选择性的增删题目。对于中学数学这门课程来说,一定的习题练习量是保证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但每个知识章节后面所列出的练习题量相对于随堂练习时间来说是远远超出的,并且其中很多题目类型相同,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在随堂练习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听课情况,尤其是找出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课后习题的适当增删,让学生所做的每一道题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练习质量和效率。
  二、加强教师自身的数学素养建设
  从学科特点上来看,数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教师课堂授课的依赖性较之于语文、历史等文学性科目要强。因此,要想做到教学过程中对于例题习题的二次开发,不仅需要教师能够读透教材,发现教材中隐含性的知识内容,还需要教师本身具备高度的专业素养。首先,教师在日常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知识的全方位学习,如今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教学资源分享便利,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为媒介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为自身充电。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提倡问题解决的多样化和实用性,所以教师的学习方向要放到问题思考角度上,不断拓展思维实现一题多解,多角度思维等,从而为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例题的筛选和变形打好基础。其次,教师在数学教学尤其是教案准备过程中要做到集思广益。对于中学数学来说,备课过程中教师一般会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所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力量,尤其是教学经验尚不丰富的教师要积极向其他老教师学习,例如怎样抓住授课重点?如何进行例题和习题的提炼等等,通过集体的力量实现备课过程中例题和习题的二次开发,这样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初中数学课本习题实施“二次开发”思考
  目前教师已经有了主动驾驭教材的热情和意识,一般会对例题作出相应的“二次开发”,但是还要注意:要真正用好教材,用好例题,在教学中要时刻树立通过自己的实践来验证和完善教材的意识,让教材为我所用。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深深体会到有三点要引起关注:
  (1)在新教材例题的“二次开发”过程中会不会因为不断地回想起以往的教学经验,而让“习惯做法”影响了我们对教材的理解?如果课后总是觉得知识讲得不到位,然后在以后的教学中费力地去补充、拓展、加深,那是不是因为我们更着眼于对知识本身的处理,而没有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方面下工夫,应该把教学的“支点”放在如何使学生乐学、善学,使之由客体变为主体,使之积极地、目的明确地、主动热情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学生要成长,教师也要成长。教师大多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成长起来的。新课程带给教师的是全新的教育理念,为了不断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教师间的交流、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多参加各项继续教育,要不断钻研,给自己充电,才能更有效地去指导学生的学习。所以要把教学中成功(失败)的经验、教学心得、教学反思、论文等及时地积累下来,作为自己成长的记录,让自己不断成长。
  (3)这种“二次开发”新教材例题的策略虽然有很多优势,但它还不很完善,也有缺陷,还有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面对新课程,要积极探索,不断挖掘教材知识背后所蕴涵的思维方式、方法,展示出知识产生、形成、创新和发展的过程,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努力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平衡,在摸索中前进,在反思中提高,更好地把握教材、处理教材。
  总之,如何实现例题和习题的二次开发是对广大中学数学教师的一大考验。在我看来,以教学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课本知识点的适当增删,进行数学知识建模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值得大家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I]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8 .
  [2]柴西琴.对探究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课程 ·教材 ·教法 ,200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