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
【作者】 王国江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南化中学)
【正文】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正常而学习成绩低下,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在目前的农村中学,这类学生所占的比例很大,研究这类学生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的意义和价值。下面就我多年的教学经历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数学学困生的特征:
数学学困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他们表现在学习,当有困难,看书不懂,答题不会时,就使毅力欠缺的学生产生了畏难感,怕数学,烦数学。越不想学,成绩就越差,就越不想学,导致恶性循环。从而产生了自卑和应付心理,抄袭作业,欺骗教师和家长的行为也时有发生。
2、学习品质差。学习品质是决定学习成绩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不稳定的倾向。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情绪波动较大,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上起伏不定,其结果是态度消极,敷衍应付,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3、参与意识不强。这些学生一般只对结论感兴趣,但对通过观察、推导,找出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他们的共同属性,抽象概括出数学规律、概念等一系列思维过程不重视,不愿参与探讨过程。这种心理防碍了学生知识形成的系统性。同时,没有通过自己努力而获得的结论终究不会形成牢固的知识概念。因而在使用知识时往往会出现“知识断层”现象,他们对学习的参与意识不强。
二、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差异。由于目前许多家长在外打工,留守学生数量增多,缺少父母管理,沟通;由于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造成孩子心理的障碍,生活上讲吃比穿,惰性心理极强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孩子读书无动力、无压力、对学习成绩的好坏不甚关注,从而严重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给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使一些孩子丧失了努力学习的目标和学习钻研的兴趣,成为了老师、学生、家长眼中的“差生”。
2、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他们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解题时不善于总结、归纳、推广和延伸。大部分学生只会对课本上的定义、公式、定理等机械的记忆,缺乏应变能力。对于所学知识不会比较,不善于整理归纳,知识松散凌乱,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十分吃力,不能适应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
3、教师教学方法不当。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学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下列情况:(1)教师教学上要求“一刀切”或任意拔高。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五十个左右知识、个性差异的学生,常常发出同一个指令,很少考虑到高、中、低不同水平的情况。这种划一的要求,必然出现大量学困生;而任意拔高的教学要求对学困生来说更是不堪重负;(2)作业布置过多或偏少,学作业抄袭现象严重,作业有效率极低,学生普遍把作业当作“任务”对待,因此难以反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教师难以据此对学困生作针对性的辅导。
三、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1、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动人,恢复学困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都表现出数学成绩差,对学数学信心不足,兴趣不浓。作为老师,首先不要歧视他们,而要更多关心他们,多帮助他们,也不要更多的责备他们,而应与他们交朋友,多与他们交谈,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与他们一起寻找弥补的办法和途径。如基础差的同学要补相应的知识;思维水平较低的同学要鼓励他们多动脑筋,多强调数学水平,数学能力的形成主要是后天努力的结果,只要是智力正常的人,通过努力都能学好数学;对于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差的同学,要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进取,要有理想,有追求。严格规范的要求他们,坚决纠正他们的坏习惯。只要我们老师平时多关心学困生,帮助学困生,学困生的情绪会高涨起来,老师的关怀会增强他们的信心,一旦他们对老师有了信任,对学数学的兴趣就大大的提高了。
2、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并多给鼓励
信心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一个没有足够的信心的人,什么事都难办成。数学“学困生”主要是在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与教学目标和要求相差较大的学生。数学成绩差并不见得其他方面也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学困生”也不例外,比如,我以前的一位学生,虽然数学成绩比较差,但却是学校的“长跑冠军”。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心理因素并非全是消极的,也有积极的方面。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深入到“学困生”中去,善于捕捉信息,发现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弊病,树立起自信心;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多给一些鼓励,让他们体会到你行,他行,我也行,增强他们进步的动力促进他们向好的方向转化。
3、发展学困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成绩差的学生,大都思维能力差,要根本上转化学困生就必须提高学困生的思维能力。由于学困生的接受能力的限制,教师应选择他们易懂的知识内容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如,用概念的定义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遵循由个别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引导学困生对具体对象的观察、比较、归纳,找出共同的本质特征,然后要他们抽象概括给出定义,教师要补充完整形成定义。总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学困生的思维特点,抓重点,抓关键的知识和方法在学困生能接受的前提下来发展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总之,初中数学学困生是学困生中的大群体,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非常的重要和必需,只有学校、教师、家长、社会共同努力,齐心协力才能从根本上转化学困生。只要老师带着一颗爱心,有着强烈的责任感,真正转变观念,认真总结,绝大部分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全面提高农村初中的数学教学质量就一定能够实现。
一、数学学困生的特征:
数学学困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他们表现在学习,当有困难,看书不懂,答题不会时,就使毅力欠缺的学生产生了畏难感,怕数学,烦数学。越不想学,成绩就越差,就越不想学,导致恶性循环。从而产生了自卑和应付心理,抄袭作业,欺骗教师和家长的行为也时有发生。
2、学习品质差。学习品质是决定学习成绩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不稳定的倾向。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情绪波动较大,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上起伏不定,其结果是态度消极,敷衍应付,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3、参与意识不强。这些学生一般只对结论感兴趣,但对通过观察、推导,找出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他们的共同属性,抽象概括出数学规律、概念等一系列思维过程不重视,不愿参与探讨过程。这种心理防碍了学生知识形成的系统性。同时,没有通过自己努力而获得的结论终究不会形成牢固的知识概念。因而在使用知识时往往会出现“知识断层”现象,他们对学习的参与意识不强。
二、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差异。由于目前许多家长在外打工,留守学生数量增多,缺少父母管理,沟通;由于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造成孩子心理的障碍,生活上讲吃比穿,惰性心理极强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孩子读书无动力、无压力、对学习成绩的好坏不甚关注,从而严重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给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使一些孩子丧失了努力学习的目标和学习钻研的兴趣,成为了老师、学生、家长眼中的“差生”。
2、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他们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解题时不善于总结、归纳、推广和延伸。大部分学生只会对课本上的定义、公式、定理等机械的记忆,缺乏应变能力。对于所学知识不会比较,不善于整理归纳,知识松散凌乱,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十分吃力,不能适应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
3、教师教学方法不当。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学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下列情况:(1)教师教学上要求“一刀切”或任意拔高。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五十个左右知识、个性差异的学生,常常发出同一个指令,很少考虑到高、中、低不同水平的情况。这种划一的要求,必然出现大量学困生;而任意拔高的教学要求对学困生来说更是不堪重负;(2)作业布置过多或偏少,学作业抄袭现象严重,作业有效率极低,学生普遍把作业当作“任务”对待,因此难以反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教师难以据此对学困生作针对性的辅导。
三、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1、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动人,恢复学困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都表现出数学成绩差,对学数学信心不足,兴趣不浓。作为老师,首先不要歧视他们,而要更多关心他们,多帮助他们,也不要更多的责备他们,而应与他们交朋友,多与他们交谈,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与他们一起寻找弥补的办法和途径。如基础差的同学要补相应的知识;思维水平较低的同学要鼓励他们多动脑筋,多强调数学水平,数学能力的形成主要是后天努力的结果,只要是智力正常的人,通过努力都能学好数学;对于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差的同学,要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进取,要有理想,有追求。严格规范的要求他们,坚决纠正他们的坏习惯。只要我们老师平时多关心学困生,帮助学困生,学困生的情绪会高涨起来,老师的关怀会增强他们的信心,一旦他们对老师有了信任,对学数学的兴趣就大大的提高了。
2、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并多给鼓励
信心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一个没有足够的信心的人,什么事都难办成。数学“学困生”主要是在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与教学目标和要求相差较大的学生。数学成绩差并不见得其他方面也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学困生”也不例外,比如,我以前的一位学生,虽然数学成绩比较差,但却是学校的“长跑冠军”。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心理因素并非全是消极的,也有积极的方面。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深入到“学困生”中去,善于捕捉信息,发现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弊病,树立起自信心;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多给一些鼓励,让他们体会到你行,他行,我也行,增强他们进步的动力促进他们向好的方向转化。
3、发展学困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成绩差的学生,大都思维能力差,要根本上转化学困生就必须提高学困生的思维能力。由于学困生的接受能力的限制,教师应选择他们易懂的知识内容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如,用概念的定义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遵循由个别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引导学困生对具体对象的观察、比较、归纳,找出共同的本质特征,然后要他们抽象概括给出定义,教师要补充完整形成定义。总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学困生的思维特点,抓重点,抓关键的知识和方法在学困生能接受的前提下来发展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总之,初中数学学困生是学困生中的大群体,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非常的重要和必需,只有学校、教师、家长、社会共同努力,齐心协力才能从根本上转化学困生。只要老师带着一颗爱心,有着强烈的责任感,真正转变观念,认真总结,绝大部分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全面提高农村初中的数学教学质量就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