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化学课堂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策略
【作者】 曹志钢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第一中学)
【正文】摘 要:在新《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推动力。提出问题是判断思维是否有创造性的一个重要依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重要。”因而提出问题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本文探讨了从不同的方面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思考,大胆发散思维。
关键词:民主;问题情境;认知冲突;方法指导
一、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传统的教育过分的强调“师道尊严”,教学方式注重的是传授知识。这往往会造成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造成思维狭窄、呆板,易误入死记硬背的歧途。而创新思维是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高度发展与和谐的产物。敢于提问,先求同后求异,往往能得到最佳的思维效果。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提出“三不迷信”、“三允许”,即不迷信名人,不迷信教师,不迷信书本;允许说错,允许改正错误,允许保留意见。目的就是要营造一个“无拘无束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提问在没有任何障碍的进行。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和自己的看法,展开讨论,为学生提供发表不同的学习感受和见解的机会,培养出有自己主见的开拓精神和创造才能。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创新思维都是在提出问题中表现出来的,因此营造积极思维的问题环境便成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化学知识前后联系很密切,所谓“温故而知新”,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有意识的设计一些彼此关联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并预示新知识,借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不自觉中启动自己的思维,而后层层递进,使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发现、理解新的知识。如此反复,可使学生巩固旧知,发现新知,进而主动提出问题,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以趣激疑、以疑导思。如讲到金属活动顺序时,首先演示光亮的铁钉置于硫酸铜溶液中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后分析“为什么铁钉表面会变成红色?”并进而发问:“如将金属银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呢?”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层层深入的思考,挖掘学生潜在的能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利用认知冲突,让学生乐于提出问题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知冲突可有效地促进个体积极从事智力活动”。中学时代正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的时代。学生们的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这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好奇心,创设认知冲突的情境,并加以正确诱导,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例如在做“溶液导电实验”时,学生在进行蒸馏水能否导电实验,发现了灵敏电流计发生了明显的偏移。这时,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指针为什么会偏移?这与“水不能导电”不是相矛盾吗?我及时把握住机遇,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好奇心理,只作适当的点拨,接着让学生阅读书本,在全班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在不断的认知冲突中获得自我释疑。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喜悦中,乐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发展了个人的创新思维。
四、正确的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掌握一种方法要比解决一百个疑问更重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传授正确的思考方法,让学生掌握运用建立假说、实验验证、类比推理等方法进行知识的理解、迁移,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
例如讲到二氧化碳的制法时,在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方法后,让学生再对比氢气和氧气的制法,积极开动脑筋思考,找出它们制取的共性与不同,自己来设计实验装置,并进一步提练出气体制取的一般方法(发生与收集装置)。在分析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将许多零散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达到了知识的“举一反三”效果。所以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创新思维能力是中学化学教学中必须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而提出问题在此过程中尤为重要。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分析,充分肯定正确的见解,对错误的要善于诱导。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热情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造就出创造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知新 , 王祖浩 . 化学教学系统论 [ M ] . 广西教育出 版社,1996
[2]梁文豪.化学实验中观察能力的培养.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s1).
[3]章瑞.化学实验中的创新教育.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4.(2).
[4]郭雨时.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山东教育,2003(14).
[5]唐刚秀.中学化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内江科技.2006(7).
关键词:民主;问题情境;认知冲突;方法指导
一、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传统的教育过分的强调“师道尊严”,教学方式注重的是传授知识。这往往会造成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造成思维狭窄、呆板,易误入死记硬背的歧途。而创新思维是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高度发展与和谐的产物。敢于提问,先求同后求异,往往能得到最佳的思维效果。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提出“三不迷信”、“三允许”,即不迷信名人,不迷信教师,不迷信书本;允许说错,允许改正错误,允许保留意见。目的就是要营造一个“无拘无束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提问在没有任何障碍的进行。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和自己的看法,展开讨论,为学生提供发表不同的学习感受和见解的机会,培养出有自己主见的开拓精神和创造才能。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创新思维都是在提出问题中表现出来的,因此营造积极思维的问题环境便成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化学知识前后联系很密切,所谓“温故而知新”,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有意识的设计一些彼此关联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并预示新知识,借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不自觉中启动自己的思维,而后层层递进,使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发现、理解新的知识。如此反复,可使学生巩固旧知,发现新知,进而主动提出问题,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以趣激疑、以疑导思。如讲到金属活动顺序时,首先演示光亮的铁钉置于硫酸铜溶液中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后分析“为什么铁钉表面会变成红色?”并进而发问:“如将金属银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呢?”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层层深入的思考,挖掘学生潜在的能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利用认知冲突,让学生乐于提出问题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知冲突可有效地促进个体积极从事智力活动”。中学时代正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的时代。学生们的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这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好奇心,创设认知冲突的情境,并加以正确诱导,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例如在做“溶液导电实验”时,学生在进行蒸馏水能否导电实验,发现了灵敏电流计发生了明显的偏移。这时,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指针为什么会偏移?这与“水不能导电”不是相矛盾吗?我及时把握住机遇,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好奇心理,只作适当的点拨,接着让学生阅读书本,在全班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在不断的认知冲突中获得自我释疑。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喜悦中,乐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发展了个人的创新思维。
四、正确的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掌握一种方法要比解决一百个疑问更重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传授正确的思考方法,让学生掌握运用建立假说、实验验证、类比推理等方法进行知识的理解、迁移,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
例如讲到二氧化碳的制法时,在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方法后,让学生再对比氢气和氧气的制法,积极开动脑筋思考,找出它们制取的共性与不同,自己来设计实验装置,并进一步提练出气体制取的一般方法(发生与收集装置)。在分析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将许多零散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达到了知识的“举一反三”效果。所以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创新思维能力是中学化学教学中必须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而提出问题在此过程中尤为重要。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分析,充分肯定正确的见解,对错误的要善于诱导。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热情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造就出创造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知新 , 王祖浩 . 化学教学系统论 [ M ] . 广西教育出 版社,1996
[2]梁文豪.化学实验中观察能力的培养.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s1).
[3]章瑞.化学实验中的创新教育.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4.(2).
[4]郭雨时.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山东教育,2003(14).
[5]唐刚秀.中学化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内江科技.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