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也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李永虎

【机构】 (山东省莱西市院上镇中心小学)


【正文】  摘 要:多媒体技术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设教学情景,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对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在我们农村小学还处于探索的阶段,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误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适当而又准确、灵活地使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数学教学;应用;问题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这门基础课程在教学中是枯燥乏味的、抽象难学的,这使学生一接触就感到乏味不愿学了。而多媒体技术正好能解决这一问题,它能化枯燥的、抽象的知识为有趣味性、形象生动的动化画面。能设计出一些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场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使学生变“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因此,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数学教学改革是一个强有力的突破口,值得我们去提倡与发展。
  一、当前多媒体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
  1、过分追求视觉形象。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于是很多教师便在这一方面大做文章,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像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但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反而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比如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一位教师想让学生计算几道进位加法而设计一副美丽的迷宫,在迷宫内写出算式,然后问学生:“看哪个小朋友最先算出来?”没几个小朋友算出来,原因是大部分学生被那美丽的迷宫迷住了,这样的多媒体课件就偏离了教学目标,冲淡了教学主题。
  2、教师成了“讲解员”。课堂教学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事实上有些多媒体的使用,教师成了机器的操作员和画面的讲解员,这样的教学,教师失去了形象的体态语言、丰富的面部表情,失去了与学生的互动过程;这样的教学难以展现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丰富的内涵,学生兴趣仅仅停留在新颖、好看的媒体浅层面上,优势难以发挥,时间一长,学生的好奇心一旦消失反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应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多媒体发挥最佳教学功能,同时要从人与多媒体、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关系入手,探讨多媒体在教学运作中的基本教学规律和要求,使多媒体在教师的驾驭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 
  3、将教学效果绝对化。多媒体是现代教学工具,在教学中确实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学效果,所以有些教师把多媒体说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有的教师对此奉若神明,在一些课上从头至尾都用多媒体,对其它常规媒体不屑一顾。有一些教师纯粹以多媒体替代板书与挂图之用,还自以为用了多媒体而颇为自得。有的教师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而其所用的所谓的多媒体课件,也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多媒体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架子。 有的老师在上公开课时怕操作失误,为图方便,就让计算机教师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上出的课便是“流水课”,教师总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上来。更有趣的是,曾经由于教师在操作电脑时多按一次键,电脑便自说自话,教师顿时手忙脚乱,学生哄笑不已。此类现象实在是多媒体教学的悲哀。
  二、应对策略分析
  1、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新课标》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创设教学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多媒体技术能使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有机组合,图、文、声、形、像并茂,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具有丰富的感受性和新颖性,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学习 “整十数的除法”时,播放一个故事短片,故事内容如下:狐狸在卖苹果。狐狸说:“我的苹果又甜又大又便宜呢!2个苹果只要12元哟!”小熊看见了想买,但它说苹果价钱太贵了,狐狸就说:“那好我再便宜一些吧,20个苹果只要120元钱。”小熊高兴地说很便宜了,小猴听见了却说小熊上当受骗了。最后提出问题:“小猴为什么说小熊受骗了呢?”生动的故事情节,配上动画、声音,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然后再通过分析故事中的数量关系,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再引出新授内容。这样的教学,学生自然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探求新知的渴望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学习起来也就觉得轻松了。
  2、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索学习的直观环境。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圆面积的推导是我们学习中的一个难点,让学生自己制作学具吧,学生水平还不够。在圆面积的推导中,要将圆进行等分,分得越多在拼合中越接近于长方形,可这在学生面前说只是一句空话,为此,我利用多媒体,将圆进行四等分、十六等分、三十等分,再进行拼合,让同学们观察体验分得越多越接近于长方形,而后利用闪烁,让同学们一目了然地知道,拼合的长方形的长是圆的周长的一半、宽就是圆的半径。就这样,本节课的难点就解决了,同学们还兴致高昂。
  3、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加训练密度,提高教学效率。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是一个很重要的板块以往教师往往要准备好多小黑板,把各种练习抄上去,这样比较耗时间,而且形式也受条件限制,不可能多种多样。而在练习巩固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就能省去了大量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而且可以预先设计好多种题型练习时也能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有目的的有选择的练习,这样更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效率也提高了。对有些较难的题目电脑可作适当的提示,对学生做错的可以用设置的一句鼓励的话鼓励以下学生,让他们好好想想再来一次,这符合小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
  4、多媒体技术将数学知识还原于学生生活实际。《新课标》中指出:我们的数学要尽可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认识时间》教学中,运用课件中很多的情景图,一幅上学的图,在图左边有钟表,上面是具体的时间;还有放学图;星期天,起床几点,吃饭几点,出去玩的时间,回家的时间,吃中午饭,看电视时间等,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学习的知识,准确的说出每件事情的时间,从而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学生在应用中学会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间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多媒体固然有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也只是实施教学的手段之一,并不是唯一的。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而又准确、灵活地使用多媒体手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给学生创造全新的学习环境,把教学活动定位为学生的主体探索过程,使学生处于手、眼、脑、齐动的积极活跃状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和多种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浅谈在数学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朱艳明
  [3]《浅谈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现状及其展望》 李建树
  [4]《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忧虑》 陈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