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创设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情境

【作者】 陶 雷

【机构】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第一中学)


【正文】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一线教师,现在的教学要以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创设恰当的课堂教学情境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教法方法,也就是“情境教学法”,它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为手段的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结合高中生物教学自身的特点,巧妙地创设高中生物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认知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热情,且能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表现出愉快的心理,使学生兴趣盎然,同时也容易产生教学共鸣,陶冶学生的情操。而这些行为又正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除了改革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教学模式外,我们更应该注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通常我们可以在生物教学中创设以下几种课堂教学情境,以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问题情境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去探索、解决一个个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新课程强调学生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高中生物问题,验证高中生物规律,因此,高中生物问题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创设问题情境是为问题解决服务的,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有理论依据、有主题、有目标、有策略、有程序,问题的表现形式可以是一个“疑问句”,也可以是一项任务或目标的陈述,更可以是一种情境的创设。例如,在讲述“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这一节中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时,问题创设可以是这样的:分述问题:①人体正常血糖浓度是多少?②引起低血糖早期症状的血糖浓度是多少?③引起低血糖晚期症状的血糖浓度是多少?④肥胖症的产生原因是什么?⑤形成脂肪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述问题:⑥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失常造成的疾病主要是什么?结论:⑦为了健康,我们的一日三餐要怎么做?
  就这样,课本中“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的600多字的长篇叙述都纳藏于这七个问题中,即简明扼要,又显而易见。
  此外,结合现实生活也可以提出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给学生创造一个高中生物学习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但在用问题创设高中生物情境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⑴在设置问题时,应力求新颖,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⑵问题的设置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⑶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对复杂的问题化整为零,分散难点,逐步深入,让每一个问题都能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体会到智力活动的愉快,既给学生以成功的满足,又调动了学生的思维。⑷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讨论的机会,学生一时回答不出的问题,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去启发、去诱导。
  二、创设生活情境
  教育理论指出:“学生的发展是在真实的生活中实现的,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真实的生活活动和需要。”生活世界是蕴藏着丰富的价值和意义的世界,生活世界是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的主要力量源泉。
  高中生物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联系实际,增加感性认识。笔者在创设生活情境时,常用四个步骤:①发现并肯定与学生知识有关的生活经验;②与学生交流、讨论相关的生活经验;③验证生活经验;④小结生活经验并指导生活。例如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这一节教学,笔者在讲完厌氧型中的乳酸菌后,告诉学生,酸奶的生产就是利用了乳酸菌的新陈代谢,并进一步提出了预先设计的问题要求:①请吃过酸奶的同学谈感受;②请注意“酸奶”不是“优酸乳”饮料;③请同学们回去后,“品偿”一下保质期内的酸奶;④正常酸奶的包装盒是不会“鼓”起来的,为什么?
  用生活实际创设的高中生物教学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的内容很广泛,既包括生产技术实际,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高中生物现象,还包括与高中生物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随处可得,触手可及。
  三、创设故事情境
  听故事对于绝大多数高生来说是一大乐趣。通过曲折的与本课内容有关的故事在课堂中介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丰富他们的知识视野,消除他们对生物学科的恐惧感,增强他们学习生物的趣味性。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师能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述一些历史事实、名人轶事等,就很容易使他们溶入故事的情境之中,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
  例如在讲“传染病”这节课时,笔者给学生介绍生物史上发生过的这样一件感人的故事:在南太平洋海茂密的热带丛林里,隐藏着一个美丽的小岛国——费德希岛。岛上居民们世世代代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几乎与世隔绝的田园生活。1875年,费得希国王带着家属去澳大利亚旅行。归来的路上王子突然病倒了,患的是澳洲大陆上每个孩子都没得过的传染病——“麻疹”。国王和家属回到小岛上后,由于这里的居民毫无抵抗力,麻疹便在岛上横行无阻地流行起来。很短时间内,小小岛国居然增加了四千多个坟墓,死了全岛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传染病为什么能够流行呢?今后我们遇到传染病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娓娓动听的故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造成了悬念,学生急于知道答案,于是为讲解新知识铺平了道路。
  四、创设实验情境
  新的高中生物教学大纲规定生物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的包括实验能力在内的各种综合能力。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能增强学生的感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几乎100%的学生都喜欢动手做实验,特别是当他们成功地做成一个实验时,其喜悦之情难以自禁。学生这种对实验本身的喜悦心情又会迁移到相关的知识上来,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热情,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利于其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其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新教材中把各个实验分散在课本中,将实验和知识内容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使人产生了实验和知识是不可分割的感觉。更为合理的是,编者将部分实验的实验指导编排在教材正文相应的知识内容之前,如“酶的高效性”,“酶的专一性”,“影响酶活性的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等实验,叙述方式也做了相应的改变,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自己获得结论。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一个重要要求,但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绝不是自由学习,我们教师必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因此,科任教师应与实验员共同进行实验创设,做到以下四个步骤:⑴分析实验类型,根据不同类型提出注意事项,以示实验的科学性、合理性;⑵引导学生将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原理、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实验结果、讨论、结论等项目加以系统化逻辑性阐述,以示实验的严密性;⑶在实验过程中要做好从“扶”到“放”的工作,“扶”要扶得正,“放”才能放得开。实验条件有限的学校应从“演示”和“分组”实验的分配上进行合理安排,还可以通过播放实验录像或视频,创设理想的实验情境,让学生迅速实现从“依赖”到“自主”的实验认知,从而能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条件进行动手操作;⑷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讲究“三多”,观察能力的培养要多看,操作能力的培养要多动,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多想。
  五、创设直观情境
  教师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如实物、挂图、模型、投影、录相等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可以把知识由静止化为动态,由深奥化为浅显,由抽象化为具体。从而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其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例如在讲“鸟类的多样性”这节课时,课前,笔者把鸟的挂图张贴在墙壁上,鸟的模型放在窗台上。当同学们一走进实验室看到有的鸟在空中翱翔,有的鸟在陆地上奔跑,有的鸟在水中嬉戏,仿佛进入鸟的天堂。大脑马上兴奋起来,许多疑问随即产生:“这是什么鸟?”“这些鸟的嘴为什么有弯的、有尖的?”“这种鸟的翅膀这么长,是不是飞的最快最高的鸟?”在同学们质疑问难中,鸟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相适应的教学目标逐渐暴露,并且在教师的启发下得以实现,本节课就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加入音乐,颜色,图片等多种因素,结合以上几种情境的创设,共同构成与本课内容相关的高中生物教学情境,抑或是说,多媒体是以上几种情境创设的最佳技术支持。通过创设多媒体情境,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增强课堂活力,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进行教学能够拓展教学空间,能给单调的课堂教学注入新鲜活力,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创设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情境,就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情境中学习,这样不仅能真正帮助学生确立生活信念,而且能获得全面发展的动力。当然,创设生物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很多,不止以上几种,如运用语言艺术的描绘、师生实践活动的创设、课堂中的问题情境等等,这种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往刻板、机械的教学。但在创设高中生物学教学情境时,我们教师一定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定一种或几种创设方法,切不可千篇一律。只要我们教师遵循生物课程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以境动情,情境交融,乐在其中”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