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口语交际:一道文火慢炖的菜品——以实际案例为例浅谈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思路

【作者】 陆亚兰

【机构】 (江苏省盐城市日月路小学)


【正文】口语交际,是一项新鲜而传统的语文教学训练内容,是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并列的教学内容。《新课标》中对口语交际提出明确的教学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可是,在当下,口语交际的教学现状令人堪忧,表现为三方面:一是许多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地位的认识存在片面性,教学无目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不到更好的锻炼,使口语交际课如同虚设。二是在口语交际课上,学生由于生活经验贫乏,积累的词汇不够丰富,使原本能体现个性和创造性的口语交际课变得枯燥无味。三是学生们不善于倾听,在课堂上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当自己说的时候,情绪高涨,热情投入。但是当别的同学在说的时候,往往是不注意仔细听的。1
  小学作为知识与能力的积累阶段,切不可麻痹大意,建空中楼阁。口语交际的直面性、交互性、灵活性、情感性以及各种非语言因素的辅助作用等,都是书面语所无法比拟的。因而,尽管语言到今天已发展了数万年,后起的书面语也越来越精致完善,但作为初始形态的口语却依然是人类最直接、最活跃、最频繁的交际形式,其功能依然受到青睐。西方甚至有人把“舌头”同金钱、原子弹并列为当代威力最大的武器,其重要性可见一斑。2不过,想要练就好口才可非一日之功,它犹如书法,需要持之以恒的锻炼,又犹如厨师烹调,需要文火慢炖,精心调制,耐心守候。
  那么,从哪些方面去设置口语交际课的教学环节呢?笔者想就一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以“畅想未来”为主题的口语交际实例来谈一谈自己的建议和困惑。
  一、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有话可说
  很多时候,在口语交际课上,学生缺乏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的积蓄,造成思维的狭隘性,影响语言的流畅性,使得原来有话可说的话题变得无话可说,或者不知该怎么说,会出现“嗯……啊……”“这个……那个”等口头禅增多或说话吞吞吐吐的现象,久而久之,淤积在心中的那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苦衷会直接影响交际的勇气,甚至使学生逐渐丧失交际兴趣。所以,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心中有底,可增强他们的信心,也可提高教学的效率。
  教学设置一:
  在教学《畅想未来》的前一天,笔者就布置他们提前预习的任务:可从衣食住行、自己、地球、宇宙等方面对未来进行畅想,直白地说,就是想象未来的服装、饮食、房子、交通、自己等方面。老师建议就从一方面进行想象,并把你脑海中的关键词写在本子上。
  笔者认为布置任务是要有讲究的:一要明确思考的主题,二要缩小学生思考的切入口,三是要留下思考的痕迹。
  二、联系学生实际,用导语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语无疑会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要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所有的感观都活动起来。每个学生都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都有自已独特的感受。在导入中,只要能击中他们的兴趣点,便可打开他们的思维之门。
  教学设置二:
  1.同学们,自古以来,人类就从未停止过对未来的畅想,单就中国的古人就创作了许多有特殊本领的人物。
  2.(多媒体出示相应的图片)古有嫦娥奔月,今有杨利伟驾驶神州五号进入太空;古有孙悟空拔下毫毛变成自己的分身术,今有神奇的——
  克隆(请学生答)。
  古有让哪吒健步如飞的“风火轮”,今有汽车、磁悬浮列车,还有——
  飞机、火箭、航空飞船(请学生答)等速度快的交通工具。
  古有千里眼、顺风耳,今有视频聊天软件。
  3.古人有着这么多对未来的畅想,并且都成功了,那同学们,你们对未来有着怎样的期待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畅想未来(板书)。
  在导入语中,笔者设置的都是学生们熟悉的人物和事物,因为《畅想未来》所在的教学单元的课文本身就是有关现代科技的文章,所以老师提出的话题和问题能激起学生的共鸣,课堂的导入显得非常轻松,学生也就愿意思考。另外,神话中的人物本身就对学生们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学生们觉得课堂成了自己可说的专场,自然对于探讨就跃跃欲试。
  三、小组合作探究,尊重孩子说话权利
  有些学生胆子小,在全班面前怕说错话,每到老师请他谈一谈自己的想法时,便扭扭捏捏,东张西望,脸涨得通红,不知所云,这些都是学生不敢交际的表现。学生之所以怕交流,不仅仅在于说什么,更在于与什么样的人说,在怎样的氛围中说。学生害怕说话不当、举止失措而当众出丑,害怕一旦说错被同学嘲笑,挨老师批评。针对这样的状况,笔者想,能否先给他们设立一个“小家”,让他们每一个人都先在自己最熟悉的“小家”中尽情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放松自己、提高自己,以待在全班这个“大家”面前表达自己。
  教学设置三:
  1.请大家四人一小组,尽情地去畅想,尽情地说自己想象中的未来吧。(每小组都有小组长,督促他们人人发言。)
  2.小组交流,发表观点。(老师巡视,微笑参与,倾听学生的想法,相机适当指导。)
  笔者认为,在口语交际课堂中,最需要改变的就是做“看客”的行为。有的学生习惯性地在别人思考以及表达的过程中躲在“暗处”,人虽在课堂,但思维并未在课堂,这样的学习是无效的学习。对于这样的学生,笔者认为,有必要设置小组长督促表达制,以确保让每个学生都真正参与口语交际的课堂中来。久而久之,当这样的同学感受到表达的畅快和轻松后,自然会加入到自愿表达的行列中。
  有的时候,学生的胆子是很小的,一旦被老师否定后便不再敢继续思考,更别说表达了。所以,笔者认为在老师巡视的过程中,尽可能多的关注参与度,尽可能少地去评价学生表达的好坏,充分地肯定表达的人,在适当的时机提出一些关于学生思考这方面的补充,以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的热情。
  四、老师学会倾听,把舞台还给学生
  《新课标》中明确说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可在现实的教学情况中,老师往往怕课堂不可控,怕学生的话不够简洁生动,怕学生的思考不够深入,怕思考的范围不够全面,所以把表达和评价的“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样一来,课堂只能以“师问—生答—师评”的惯例进行下去,学生们就只能成为众多的“绿叶”陪衬着老师这朵“红花”完成课堂教学。那么,教学归根到底是要成就谁呢?毫无疑问,是学生。如此,我们的教学就本末倒置了。
  教学设置四:
  1.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分享你对于未来的构想吧!谁愿意成为第一位英雄?(给学生足够的犹豫时间)
  2.(当一位同学表达完自己对某方面的构想后),问:还有谁也对这方面进行畅想了呢?说说你的想象吧!
  3.当这方面的分享有3~4人后,再请同学们进行其它方面的分享。
  学生们在进行了小组的讨论后,都是有话可说的,他们需要勇气去举起自己的手,所以笔者认为要给他们至少15秒的时间,鼓励他们举起手来,这也是对他们的肯定。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如何让课堂进行得有条不紊,还需要老师的把控。本次的口语交际主题很大,可畅想的方面太多,所以为了使课堂更有条理性,笔者设置了请同学就同一话题进行补充说明的环节。
  课堂的时间有限,为了提高课堂的丰富性和实效性,所以在注重条理性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开启对于其它方面的分享。
  五、精心设置结语  把表达落实行动
  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还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所以,切不可让学生把语言和行动分离进行。比如,有的同学在以环境保护的主题口语交际课中谈得头头是道,可却在实际行为中胡乱践踏草地、随意乱扔垃圾等。那么,这样的语文教学绝不可说是达到了目标。
  教学设置五:
  1.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的想法是多么美妙啊,老师深切地感受到你们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敬爱的温家宝总理也是一个对未来有无限憧憬的人,不过他说:“想要仰望星空,就要学会脚踏实地。”就让我们从现在起开始不懈努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总有一天,你们的这些畅想终究会梦想成真!
  学生的想象确实神奇又美妙,但是,想象不等同于现实,我们要教出的学生不是空谈主义者,而是有理想的实干者,所以在最后的结语中,笔者用温总理的话劝诫学生们要脚踏实力,用每一天的行为为成就美好未来铸就阶梯。
  当然,笔者对于口语交际的教学还有许多困惑之处,也想在此文中提出。
  一是如何让学生的思维更全面、更实际。就这一节课堂而言,学生太注重对于科技方面的想象,而忽略现实和自己;太注重对美好未来的想象,而完全忽略了可怕的未来的可能。笔者想,这归根结底还是老师的思考不够全面,所以在课堂的引导上没能真正有成效。
  二是如何让学生的课前准备落到实处,以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有时,学生在书上写了满满的笔记,明显是准备了,可是在实际说话时,他们却只会照本宣科,没有真正变成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三是在课堂上设立怎样的奖励机制,以鼓励更多的学生敢于表达自己。学生们在课堂上主动发言的勇气好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在课堂上举起来的手是越来越少,怎么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奖励是必要的,可是怎样奖励才真正有实效呢?
  当然,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笔者相信,只要得到老师们足够的重视和精心的准备,学生们倾听、表达、交流的能力一定会随着年段的提高而得到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孔有春《小学口语交际的现状与对策》
  [2]黄春妙《口语交际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