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者】 沙马布都

【机构】 (四川省昭觉县地莫乡二五基点校)


【正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及学习动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教学中我却发现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渐渐失去了兴趣,这成为困扰我的一个难题,尤其到了中高年级,这一现象更加明显。面对这种现象,当务之急是要寻找一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学生只有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激起探究性思维,主动开发的潜能,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从而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就会产生倦怠心理,觉得学习枯燥乏味,从而扼杀他们的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对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习效果方面显得十分重要。
  一、联系实际,引发学习兴趣
  众所周之,小学生的思维受成长所限,认识感知实际知识需要一个过程,培养其兴趣,尤其重要,特别是抽象的数学问题,更是如此。那么,如何就其特点,结合实际,引发兴趣,为他们搭建认知桥梁的方法就显得较为重要了。
  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处于表象,自观阶段。有着天真烂漫,活泼好动的天性,对新颖有创意的活动都有“好玩”的思想倾向。数学游戏刚好迎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学中的游戏一般是把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重点、难点与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把它适当安排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游戏能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例如:在教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时,选择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如复习“加减法”时,可让学生做“争当模范售货员”的游戏,教师一手拿着人民币,一手举着所购买的物品的价格卡,让学生算出要找回的钱,并将答案写在练习本上,累计五次后评出“模范售货员”,通过游戏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学到的知识。
  二、营造环境,培养学习兴趣
  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学习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无可非议的。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呢?首先,应从教师的自身做起,教师要主动参与其中;其次,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正确引导他们认识学习的重要性,领悟到自己不仅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终身学习的主人;最后,可以通过自办班级学习报、定期办好黑板报、组织学生写好数学日记、开展好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实施“超市式”数学作业、定期开展优秀作业展、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数学竞赛、做好培优补差工作等形式,为学生创建一个平等、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联系生活,调动学习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课堂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教学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知识传授,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接触现实生活,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
  例如:在进行《20以内加减法》强化训练时,可以改变以往每天早读课读口算卡片的做法,而是在每节早读课上做一个游戏。有时是“帮小朋友分糖果”(即拿着写有算式的图卡分糖果),有时是“帮小青蛙找家”(即拿着写有算式的图卡找家)......并在课后进行表扬、奖励。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兴趣立刻就调动起来了,回答的声音响亮了,注意力集中了,思维活跃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绪是激动的、愉快的,态度是主动的、积极的。
  总之,学生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提高其学习水平,促进其能够全面发展。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构建友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借助多媒体教学等手段,不断丰富自身授课方式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并适当给予鼓励以进一步提升其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其能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帮助其实现全面发展。一次或多次的成功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激发兴趣的“激活剂”。使他们真正爱上数学,才能激活他们的情绪,才能乐意走进课堂,才能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扩散思维,提高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