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回归经典名著 激发个性阅读
【作者】 尼玛才仁
【机构】 (青海省曲麻莱县第二民族完全小学)
【正文】 摘 要: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在唯分数论的环境下,阅读的重要性并没有引起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回归经典名著,追随经典而行,实属不易。本文在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名著阅读现状的基础上,梳理出经典名著阅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回归经典名著,提升语文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经典名著;阅读策略;语文素养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在进行古典文化名著的教学过程中过于模式化,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热情。如何走出一条名著阅读的困境,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名著阅读现状
语文教学离不开文本,经典名著是很好的文本,不管是小学语文教材还是中学语文教材,都有名著故事或名著原作。在小学阶段,教师、学生与名著打交道是难免的。但是,学生名著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据我在本校的调查发现,名著阅读量少得可怜,以我国四大名著为例,我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我国四大名著名称及作者的熟悉程度,六年级65%,五年级47.6%,四年级38.5%;学生对四大名著一些次关键人物情况的熟悉程度:六年级54.3%,五年级37.6%,四年级26.4%;学生获得四大名著知识的途径:影视作品43.4%,网络41.2%,小故事15.2%,原著仅占5.2%。这一结果令人吃惊。吃惊之余,我们发现,学生经典名著阅读现状呈现出阅读文化快餐的形式;以观看影视作品代替原著阅读;以名著研读成果的阅读代替原著阅读;不阅读等问题。
二、经典名著阅读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是社会发展的快节奏冲击教育是慢的艺术的理念。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小学生逐渐养成了浅阅读的习惯。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喜欢网络小段子、微信阅读占72.3%,经典名著仅占2.3%。这与社会发展的快节奏与经典名著需要慢读细品的阅读要求有很大差距。
二是名著写作的时代背景与当下小学生现实生活距离遥远,很难在思想上引起学生的共鸣。许多经典名著写作的时代距今数百年,最近的也有上百年,现在的小学生很难理解当时的状况。比如,有小学生提出“唐朝的长安距西天有千万里之遥,为什么要派专人取经,佛祖完全可以通过QQ传过来呀”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问题。
三是学生欣赏能力有限,驾驭不了名著。名著的美隐于字里行间,常常需要掩卷沉思才可以体会到。学生急于求成,很难发现名著的美,所以不懂得欣赏,也就发现不了名著的魅力,丧失阅读兴趣。
四是语文教师缺乏引导。我所在的中心小学,许多教师都尝试过让学生阅读经典名著,但是教师所做的大多是任务布置,比如,暑假要求学生阅读一本名著,撰写几十篇读书心得或者读书笔记。我发现好几名学生的读书笔记根本不是自己写的而是源自“百度”,是抄袭,这就说明,学生连原著的面都没见,只是为了完成教师的作业,东拼西凑,毫无质量。
三、对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指导策略
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小学生阅读经典名著更需要语文教师的引导。小学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我建议,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把握学生阅读指导的深度。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因个性特点、知识结构、成长阅历的不同对同一部名著、同一个主人公会有不同的评价、不同的认知。对于小学生而言,要求他们品读显然是不大可能的,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就应该有所区分,对于大多数小学生而言,只要能复述故事梗概、对主要人物进行初步评价就可以了。对于稍微突出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如在《三国演义》的阅读指导中,针对班级阅读功底较为扎实的同学,提出比较阅读的要求,要求他们把《三国演义》的部分章节与《三国志》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文学形象与历史人物形象并不是一回事,甚至还有学生发现《三国演义》中有许多是虚构的。
二是营造阅读经典名著的良好氛围。阅读永远不是一个教师、不是一个学生的事,而是全班、全校的事,只有发动更多人去促进、去支持,名著阅读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基于以上认识,我率先在班级举办读书节活动,并以此为契机,主动请缨,承办学校读书节活动。在读书节活动中,我发动语文教师做阅读心得体会、阅读方法的专题报告,同时举办学生论坛,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分享交流的平台,通过一番努力,学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惊喜,许多学生由不敢阅读名著转向积极走进名著,还有一部分学生由最初的驻足观望转向积极参与,学生论坛由原来每次只有三两个学生发言到现在学生要求上台的人数倍增,致使我们不得不采取排队的方法组织,学生由原来的发言三五句就冷场到现在不得不限制发言时间。
三是组织相关活动,引领学生步入文学名著的殿堂。我不认为兴趣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由于名著写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都和当前小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有天壤之别,这就容易出现名著离我们渐行渐远的情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名著,我们要采取除了培养兴趣之外,还要激励学生走进名著、阅读名著、鉴赏名著。如我们借鉴汉字听写大会的做法,组织语文教师从《三国演义》中选择一些距离当今生活比较接近但又不同于当今生活的一些词汇作为汉字听写大会的题材,为了在汉字听写大会的舞台上展示自我、证明自我,许多学生自觉走进名著、了解名著、阅读名著,在学字词的过程中把自己融入名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是选择好引导学生阅读的角度。学生有了阅读名著的角度就好比有了一条线索,能够把每个章节穿起来,这样学生的阅读道路才会越走越宽。比如,在《三国演义》的阅读指导中,我给出了兵器知识知多少、交通工具知多少等这样的线索和角度指引。学生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深入研究《三国演义》,通过兵器,知道了它的使用者,知道了兵器出现的章节。
总之,阅读是一项课题,小学生的经典阅读指导策略更需要人去研究、去探索。
参考文献:
[1]陈燕丽.青少年学生课外书阅读动机与阅读兴趣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3]于树泉.吴凌.《走进名著――人大附中学生这样读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M].2013.7.
关键词:经典名著;阅读策略;语文素养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在进行古典文化名著的教学过程中过于模式化,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热情。如何走出一条名著阅读的困境,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名著阅读现状
语文教学离不开文本,经典名著是很好的文本,不管是小学语文教材还是中学语文教材,都有名著故事或名著原作。在小学阶段,教师、学生与名著打交道是难免的。但是,学生名著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据我在本校的调查发现,名著阅读量少得可怜,以我国四大名著为例,我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我国四大名著名称及作者的熟悉程度,六年级65%,五年级47.6%,四年级38.5%;学生对四大名著一些次关键人物情况的熟悉程度:六年级54.3%,五年级37.6%,四年级26.4%;学生获得四大名著知识的途径:影视作品43.4%,网络41.2%,小故事15.2%,原著仅占5.2%。这一结果令人吃惊。吃惊之余,我们发现,学生经典名著阅读现状呈现出阅读文化快餐的形式;以观看影视作品代替原著阅读;以名著研读成果的阅读代替原著阅读;不阅读等问题。
二、经典名著阅读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是社会发展的快节奏冲击教育是慢的艺术的理念。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小学生逐渐养成了浅阅读的习惯。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喜欢网络小段子、微信阅读占72.3%,经典名著仅占2.3%。这与社会发展的快节奏与经典名著需要慢读细品的阅读要求有很大差距。
二是名著写作的时代背景与当下小学生现实生活距离遥远,很难在思想上引起学生的共鸣。许多经典名著写作的时代距今数百年,最近的也有上百年,现在的小学生很难理解当时的状况。比如,有小学生提出“唐朝的长安距西天有千万里之遥,为什么要派专人取经,佛祖完全可以通过QQ传过来呀”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问题。
三是学生欣赏能力有限,驾驭不了名著。名著的美隐于字里行间,常常需要掩卷沉思才可以体会到。学生急于求成,很难发现名著的美,所以不懂得欣赏,也就发现不了名著的魅力,丧失阅读兴趣。
四是语文教师缺乏引导。我所在的中心小学,许多教师都尝试过让学生阅读经典名著,但是教师所做的大多是任务布置,比如,暑假要求学生阅读一本名著,撰写几十篇读书心得或者读书笔记。我发现好几名学生的读书笔记根本不是自己写的而是源自“百度”,是抄袭,这就说明,学生连原著的面都没见,只是为了完成教师的作业,东拼西凑,毫无质量。
三、对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指导策略
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小学生阅读经典名著更需要语文教师的引导。小学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我建议,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把握学生阅读指导的深度。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因个性特点、知识结构、成长阅历的不同对同一部名著、同一个主人公会有不同的评价、不同的认知。对于小学生而言,要求他们品读显然是不大可能的,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就应该有所区分,对于大多数小学生而言,只要能复述故事梗概、对主要人物进行初步评价就可以了。对于稍微突出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如在《三国演义》的阅读指导中,针对班级阅读功底较为扎实的同学,提出比较阅读的要求,要求他们把《三国演义》的部分章节与《三国志》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文学形象与历史人物形象并不是一回事,甚至还有学生发现《三国演义》中有许多是虚构的。
二是营造阅读经典名著的良好氛围。阅读永远不是一个教师、不是一个学生的事,而是全班、全校的事,只有发动更多人去促进、去支持,名著阅读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基于以上认识,我率先在班级举办读书节活动,并以此为契机,主动请缨,承办学校读书节活动。在读书节活动中,我发动语文教师做阅读心得体会、阅读方法的专题报告,同时举办学生论坛,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分享交流的平台,通过一番努力,学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惊喜,许多学生由不敢阅读名著转向积极走进名著,还有一部分学生由最初的驻足观望转向积极参与,学生论坛由原来每次只有三两个学生发言到现在学生要求上台的人数倍增,致使我们不得不采取排队的方法组织,学生由原来的发言三五句就冷场到现在不得不限制发言时间。
三是组织相关活动,引领学生步入文学名著的殿堂。我不认为兴趣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由于名著写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都和当前小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有天壤之别,这就容易出现名著离我们渐行渐远的情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名著,我们要采取除了培养兴趣之外,还要激励学生走进名著、阅读名著、鉴赏名著。如我们借鉴汉字听写大会的做法,组织语文教师从《三国演义》中选择一些距离当今生活比较接近但又不同于当今生活的一些词汇作为汉字听写大会的题材,为了在汉字听写大会的舞台上展示自我、证明自我,许多学生自觉走进名著、了解名著、阅读名著,在学字词的过程中把自己融入名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是选择好引导学生阅读的角度。学生有了阅读名著的角度就好比有了一条线索,能够把每个章节穿起来,这样学生的阅读道路才会越走越宽。比如,在《三国演义》的阅读指导中,我给出了兵器知识知多少、交通工具知多少等这样的线索和角度指引。学生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深入研究《三国演义》,通过兵器,知道了它的使用者,知道了兵器出现的章节。
总之,阅读是一项课题,小学生的经典阅读指导策略更需要人去研究、去探索。
参考文献:
[1]陈燕丽.青少年学生课外书阅读动机与阅读兴趣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3]于树泉.吴凌.《走进名著――人大附中学生这样读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M].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