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幼儿园班级常规培养
【作者】 苏海燕
【机构】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白沙镇幼儿园)
【正文】所谓常规,是指沿袭下来的经常实行的规矩,通常的做法。即人们常说的“行为习惯”或“规则”。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与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所以,常规培养是幼儿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那么,幼儿园教师怎样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呢?
一、对班级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
我觉得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幼儿教师,将班级常规带好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对本班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因为幼儿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教师如果能对每个幼儿都能熟悉,了解幼儿的个性和习惯,并结合幼儿的这些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方法。
二、给孩子平等、公平、合理的教育环境,让孩子参与进常规管理中。在培养过程中,老师在最初的时候可以作为活动的组织者,领导全体小朋友。 进行一段时间后,对于接受快,并能按老师要求很好地完成的幼儿,老师必须要 给予鼓励,并让这样的小朋友来做“小老师”,代替老师做组织者,这样即能利 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又有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对于好动的孩子也要多加引导, 让他们也有机会表现自己。同时对每个幼儿的点滴进步 应及时给予鼓励或利用红五星、 小贴画进行奖励, “独立吃饭如厕、 如 睡觉不哭、 离开座位排好小椅子”等,这样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有利于一日常规的形成。
三、避免统一的常规教育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因人而异的进行常规教育。
在常规建立时,教师应在向幼儿提出要求之前,必须先想一想这项要求是 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是否站在幼儿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如在解决班级幼儿乱 扔玩具的问题时,不是孩子们机械地提出要求,而是创设情境,引导他们讨论。 在幼儿园中,通常幼儿的被子、水杯、毛巾等都是一模一样的。其实,这些生活 用品完全可以让幼儿自己选择,把自主权还给他们。看一些好的动画片如:《巧 虎》里的故事,引导幼儿向巧虎学习讲卫生的习惯,上完厕所要冲马桶,洗手。
四、树立榜样,及时给予正面的评价激励。
幼儿的模仿性强、思维具体形象,教师、家长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都是他 们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孩子感受着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他们不仅看在眼里、记在 心里,还会像镜子一样在行动上一板一眼地表现出来。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 们必须时时、事事、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要注重随机教育,同伴间的影响力对 孩子的发展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要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把 握好教育时机,让孩子向孩子学习、孩子教育孩子。在常规教育中,教师也应多 从正面引导幼儿,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对孩子正确、良好的行为要及时给予鼓 励和肯定。久而久之,使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常规教育要抓重点、反复地抓 。
幼儿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比较弱。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教师首先要幼儿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进而提高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由于幼儿的可塑性比较强,他们良好的常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还需要我们在教育中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将常规教育晓之以理,要讲究培养的形式,要不怕反复的练习,并不断的改变形式,以此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六、设立“小小监督员”,促进良好班级常规的形成。
例如在盥洗常规中,我要求幼儿按顺序认真地把手洗干净,使用自己的毛巾擦干,依次盥洗,不大声吵闹,不玩水,随手关水龙头。在有老师在场监督的情况下幼儿都能遵守,可他们只是躲避老师的一双眼睛,老师不看他们的时候又是另一副模样,有幼儿洗手时故意捏住水龙头,水喷出来洒在小朋友身上他们还很开心。在这种情况下,我就请能力强,自控能力好的幼儿来担任小小监督员,去监督小朋友的行为,这样不仅可以不放任幼儿违规行为,又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同时还可以锻炼幼儿为大家服务的意识,真所谓“一举多得”。
七、教师在班级常规管理中要保持一贯性
1、密切合作。
班级常规工作的建立是教师之间的配合工作。三位教师配合密切和谐直接关系到班级常规管理的成功与否。教师相互提醒、相互帮助、相互补位是常规建立成功的关键。对班级幼儿的教育上老师们要保持一致性,特别是幼儿的常规制定,应共同讨论,制定出适合本班的班级常规,并且要求大家共同去执行,千万不能一个紧一个松,以免使孩子形成两面性,从而不能将常规形成一种习惯。
2、严格要求。
严格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指对教师严格要求,二是指对幼儿严格要求。首先,良好的班风是促进班级良好常规形成的重要因素。一个班级,班主任应组织配班教师共同学习园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要求每个人严格遵守。在班级常规中,班主任要把职责、任务等分解落实到每一个老师头上,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其次,对幼儿严格管理是需要班组老师共同进行的。要做到规则对每个幼儿都是一视同仁,不能出现不公或偏颇。
3、保持一贯性。
只有做到规则的一贯性,幼儿才便于照章行事,规则才便于成为行为的准绳。这就要求我们的班级老师在常规的管理中要保持一贯性,一旦制定出规则,我们每个老师都必须按照同样的标准去引导幼儿。
八、家园合作,统一教育观念。
生活常规的培养,除了需要老师的指导外,家长的配合也是十分的重要的。 现在每个家庭基本都是一个孩子,家长往往能够看到孩子的优点,却容易忽视孩 子的不足。这时,老师就要给家长一个正确的指导,与其委婉地旁敲侧击,不如 直接将孩子的问题呈现出来,这样更容易让家长一目了然、加深印象。利用家园 园地,向家长宣传幼儿园活动的常规细则、幼儿遵守活动常规的重要性,并与家长联系,让他们在家也给孩子定一个常规,并督促执行,真正做到家园同步。
总之,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是一门学问,它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班级常规管理是否到位,直接体现着班级整体的面貌,也关系到各项活动的开展以及开展的质量。所以,做好班级常规管理需要老师既用心,又用脑,随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方法,且在工作中要求“全”“活”“异”“新”,将班级的常规工作始终贯穿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善于观察,善于积累经验,教师与教师密切地配合,这样才能让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更加出色。
一、对班级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
我觉得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幼儿教师,将班级常规带好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对本班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因为幼儿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教师如果能对每个幼儿都能熟悉,了解幼儿的个性和习惯,并结合幼儿的这些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方法。
二、给孩子平等、公平、合理的教育环境,让孩子参与进常规管理中。在培养过程中,老师在最初的时候可以作为活动的组织者,领导全体小朋友。 进行一段时间后,对于接受快,并能按老师要求很好地完成的幼儿,老师必须要 给予鼓励,并让这样的小朋友来做“小老师”,代替老师做组织者,这样即能利 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又有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对于好动的孩子也要多加引导, 让他们也有机会表现自己。同时对每个幼儿的点滴进步 应及时给予鼓励或利用红五星、 小贴画进行奖励, “独立吃饭如厕、 如 睡觉不哭、 离开座位排好小椅子”等,这样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有利于一日常规的形成。
三、避免统一的常规教育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因人而异的进行常规教育。
在常规建立时,教师应在向幼儿提出要求之前,必须先想一想这项要求是 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是否站在幼儿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如在解决班级幼儿乱 扔玩具的问题时,不是孩子们机械地提出要求,而是创设情境,引导他们讨论。 在幼儿园中,通常幼儿的被子、水杯、毛巾等都是一模一样的。其实,这些生活 用品完全可以让幼儿自己选择,把自主权还给他们。看一些好的动画片如:《巧 虎》里的故事,引导幼儿向巧虎学习讲卫生的习惯,上完厕所要冲马桶,洗手。
四、树立榜样,及时给予正面的评价激励。
幼儿的模仿性强、思维具体形象,教师、家长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都是他 们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孩子感受着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他们不仅看在眼里、记在 心里,还会像镜子一样在行动上一板一眼地表现出来。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 们必须时时、事事、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要注重随机教育,同伴间的影响力对 孩子的发展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要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把 握好教育时机,让孩子向孩子学习、孩子教育孩子。在常规教育中,教师也应多 从正面引导幼儿,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对孩子正确、良好的行为要及时给予鼓 励和肯定。久而久之,使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常规教育要抓重点、反复地抓 。
幼儿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比较弱。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教师首先要幼儿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进而提高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由于幼儿的可塑性比较强,他们良好的常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还需要我们在教育中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将常规教育晓之以理,要讲究培养的形式,要不怕反复的练习,并不断的改变形式,以此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六、设立“小小监督员”,促进良好班级常规的形成。
例如在盥洗常规中,我要求幼儿按顺序认真地把手洗干净,使用自己的毛巾擦干,依次盥洗,不大声吵闹,不玩水,随手关水龙头。在有老师在场监督的情况下幼儿都能遵守,可他们只是躲避老师的一双眼睛,老师不看他们的时候又是另一副模样,有幼儿洗手时故意捏住水龙头,水喷出来洒在小朋友身上他们还很开心。在这种情况下,我就请能力强,自控能力好的幼儿来担任小小监督员,去监督小朋友的行为,这样不仅可以不放任幼儿违规行为,又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同时还可以锻炼幼儿为大家服务的意识,真所谓“一举多得”。
七、教师在班级常规管理中要保持一贯性
1、密切合作。
班级常规工作的建立是教师之间的配合工作。三位教师配合密切和谐直接关系到班级常规管理的成功与否。教师相互提醒、相互帮助、相互补位是常规建立成功的关键。对班级幼儿的教育上老师们要保持一致性,特别是幼儿的常规制定,应共同讨论,制定出适合本班的班级常规,并且要求大家共同去执行,千万不能一个紧一个松,以免使孩子形成两面性,从而不能将常规形成一种习惯。
2、严格要求。
严格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指对教师严格要求,二是指对幼儿严格要求。首先,良好的班风是促进班级良好常规形成的重要因素。一个班级,班主任应组织配班教师共同学习园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要求每个人严格遵守。在班级常规中,班主任要把职责、任务等分解落实到每一个老师头上,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其次,对幼儿严格管理是需要班组老师共同进行的。要做到规则对每个幼儿都是一视同仁,不能出现不公或偏颇。
3、保持一贯性。
只有做到规则的一贯性,幼儿才便于照章行事,规则才便于成为行为的准绳。这就要求我们的班级老师在常规的管理中要保持一贯性,一旦制定出规则,我们每个老师都必须按照同样的标准去引导幼儿。
八、家园合作,统一教育观念。
生活常规的培养,除了需要老师的指导外,家长的配合也是十分的重要的。 现在每个家庭基本都是一个孩子,家长往往能够看到孩子的优点,却容易忽视孩 子的不足。这时,老师就要给家长一个正确的指导,与其委婉地旁敲侧击,不如 直接将孩子的问题呈现出来,这样更容易让家长一目了然、加深印象。利用家园 园地,向家长宣传幼儿园活动的常规细则、幼儿遵守活动常规的重要性,并与家长联系,让他们在家也给孩子定一个常规,并督促执行,真正做到家园同步。
总之,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是一门学问,它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班级常规管理是否到位,直接体现着班级整体的面貌,也关系到各项活动的开展以及开展的质量。所以,做好班级常规管理需要老师既用心,又用脑,随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方法,且在工作中要求“全”“活”“异”“新”,将班级的常规工作始终贯穿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善于观察,善于积累经验,教师与教师密切地配合,这样才能让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更加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