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 张守训

【机构】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中疃学区谢疃寺小学)


【正文】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事、某物,带有感情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当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社会和学校提出的客观要求与期望变为学生自己内在学习的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下面笔者简要谈几点体会和具体做法:
  一、指导学法,培养兴趣。
  小学生普遍感到数学课难学,如果学生学会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就能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质量。学好语文,垫石辅路。数学课不但有系统、严密的数学概念和知识,而且数学课与语文课的知识联系也很密切。例如数学中的方次运算、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极值的讨论等知识在数学教学中经常应用。
  由于数学课与生活实践联系很密切,因此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不但是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而且能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有一个学生举例说:夏天白天长,冬天白天短;另一位学生说:人在夏天身体高,在冬天身体矮。对这类问题我没有责怪学生无知,更没有认为是出怪相而批评学生。我从人体生理特点、地理知识上给学生以解答,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联系实践。在数学运算中也要联系实际。
  要把数学学活,首先要对数学产生深厚的兴趣。总之,由于自己花费了劳动而看到了成果,从内心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因而产生了兴趣。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促使人们去学习去探索而不畏艰难的动力在于“伟大的热情”,而对一个事物有“伟大的热情”的原因又在于有“伟大的奋斗目标”。一个学生可以为一次考试得了好分数而受到表扬,就发誓要学好数学,去当一位数学家;当然,他也会为另一次成绩不佳而放弃这一志向。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何尝就没有发现这样幼稚可笑的学生呢?“为得个好分数,脸上光彩”的;“为超过班上××人的分数而默默下功夫”的人是不难找到的。而真正是“对未知科学充满着求知的渴望”,“从克服困难中,找到乐趣”,“就是要把数学学好,使自己成为祖国有用之才”,抱定如此志向的人才是我们所需要的。
  当然,一个好的分数,一次老师的当众表扬,也会使这位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甚至,当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居然给老师的讲课或教科书,找出了一点错误或不足之处时,他也会因看到自己的一点能力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这些都会成为他学好数学的诱因。然而所有这些都不能持久地作用在他的学习生活中。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绝对必要的,兴趣不是天生的,是靠后天培养的。在数学教学中,想一蹴而就地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不可能的。即使是一位数学天赋很高,成绩也一直不坏的学生,我们也要花费相当多的精力才能培养起他的数学兴趣来。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选取典型的生活材料导入新课,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例如,本学期评优课中,我上的是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我总是这样联系实际导入新课的,先出示这样一道题:“学校有12个篮球,体育课上四年级10名男生和10名女生分男生组、女生组2组活动,男生和女生各分得几个篮球?”很明显,这是一个平均分的例子。很简单,同学们很快算出了答案。然后再出示这样一题:“三年级上体育课,有10名男生和5名女生喜欢篮球运动,也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2组,每组分得几个篮球?”这时我提出问题:“也能每组分6个吗?”很显然,这样分男生会大有意见,而女生每人一个还多一个篮球。“那么,怎样分才合理呢?”这时我再告诉大家,用老办法(平均分)不合理了,因为男女生人数不一样,学了“按比例分配”这一课我们就会合理地分配篮球了。就这样,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投入了新课的学习,教学效果极佳。
  新的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重视学生的终身发展,我们的教学也不能一味的教师教,学生学,我们要善于设计有一定难度、有挑战性的、又是在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以便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去主动探究,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究。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欲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例如,开展“看谁答得又对又快”、“看谁摆得又对又巧”、“夺红旗比赛”、“男女对抗赛”、“小组对抗赛”、“班级对抗赛”、“小能手”等竞赛活动。这些活动能让学生百玩不厌。这种欲罢不能的势头在不知不觉中不断地积蓄着学生的兴趣,鼓舞着他们期待着下一课的到来。
  众所周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应注重“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教学时,我们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产生“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亲近感。创设生活情境,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适当鼓励,适度评价。
  一线教师都知道,及时地给予学生良好的评价能立竿见影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这种机会很多,如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从答题的准确性、计算的快速性、解题方法的创造性等都可找出这样的机会。当然,教师还应注意自己的体态语言给予学生的激励作用。如教师在课堂上适时的微笑及一个友善的动作都能起到对学生的肯定作用,对学生作业本上批上一个“优”、“良”等也是给予学生一种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肯定和表扬的作用。
  课堂评价最忌讳的方式是对学生讽刺、挖苦,我们在评价时,要努力做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上进心,比如用:只要你努力,就一定能成功!能有这么大的进步,老师感到非常高兴等,这样的激励语言,对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其实,在课堂上,往往最需要表扬的不是那些纪律学习一直很优秀的学生,反而是那些被埋没而产生自卑感的后进生。他们平时很难听到一声表扬,一旦能被老师当众真诚地表扬一声,可能会很大程度地使其振作精神,鼓起努力的劲头从而转变过来。因此,最有实效的表扬其实不是锦上添花,而应该是雪中送炭。
  此外,课堂气氛的活跃因子有很多,譬如:教师的精心准备教案;教师的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配合;教师的个人较高涵养;教师的幽默等等。教师是主导,是方向,是决策。在课堂上学生虽然是主体,但真正驾驭课堂的却是教师。因人制宜,灵活多样,琅琅上口,幽默风趣的即时性评价语能把握学生性格脉膊,让学生感觉新鲜,兴趣大增,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总之,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具有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高涨的学习积极性,则在学习数学中显得主动,学得愉快,且有利于学生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决心和毅力,有利于学生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相关学科的学习成绩,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我们教师只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转化为其内部的驱动力,才能促进他们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的实践,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