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探析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作者】 魏 蕴
【机构】 (山东省成武第二中学)
【正文】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主要针对的是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提升。在此阶段的教学中,着重注意加强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渗透应用,能够帮助促使学生对本民族的文化内涵有一个充分且全面的了解。文章主要是对现今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现状及应采取的有效改进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此帮助全面增强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渗透
现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脚步的逐渐加快使得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也在逐步地扩大化。大量外来文化的入侵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发展而言,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传统文化淡化问题出现。为了更好的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在高中语文中加强此类文化内容的渗透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方式。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现状
1、对于古文查询工具书依赖性较高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针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如文言文、唐诗宋词等,学生依赖最多的并非是语文书本,而是“高中语文文言文学习宝典”、“诗词精解”等类型的辅导工具书。因此,在语文学习中,一旦遇到无法理解的字词,学生便会立即翻开工具书进行查找,而不是运用自身所学知识来对文章进行品位。如此一来,蕴含传统文化内涵教学课文的学习价值便无法得到充分体现,学生自身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感悟能力也无法得到提升。
2、关注知识积累,忽略精神熏陶
在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并非仅仅是指指导学生阅读、背诵一些名人语句、唐诗宋词而已。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真正所指的是:在对我国传统充分理解、掌握的基础之上,对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精神、思想上产生一种共鸣感,对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精华予以吸纳,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高中语文教学站在整体的角度上看,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的教师是将教学重点放置于文言文内容的字词翻译及相关技巧的传授之上。整个教学活动忽视了对学生精神、思想陶冶、熏陶,学生无法对传统文化中的内涵、价值充分理解、掌握。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1、汉语思维方式的渗透
汉语是我国汉民族的语言文字,是我国民族思维方式的主要体现[1]。如在古典修辞手法中所提到的前后照应,就充分体现出了我国民族思维方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注意突出此点。如在《六国论》古文的学习中,在整篇文章的首尾处均充分表明了“六国”的核心内容,首尾呼应的思维方式充分展现出来。又如在《蜀道难》中,首尾都曾提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也充分展现出了汉语的前后呼应思维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便应注意对此点的着重说明。又如在古诗词中常见的句式对偶,对仗工整,则充分展现出了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对称、均衡思想内涵,在相关课文的讲解中,教师也应注意指导学生对此类思维特色予以充分感悟。
2、传统文化氛围在课堂中的创设
在传统文化渗透教学中,课堂教学无疑是极为主要的一部分。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创设、构造出较为优良且和谐的传统文化氛围。在语文文学作品中便包含了许多绘景叹物的内容,这些作品大多具有构思新颖、绘图精致的特点。如在《荷塘月色》的教学中,由于古人对“月亮”、“月光”等物的描写较多,因此便可指导学生对文章中所提到的“月亮”、“月光”与其它相关的传统文化作品中的描写相对比,积极采用古乐、美景欣赏的方式创设出一种浓厚的美景氛围,促使学生在此氛围中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内涵。
3、充分展示传统文化强大的资源
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做到指导、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资源的丰富,积极吸纳其中包含的精髓。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古诗词、戏曲、小说等传统作品,在其中也均包含了极为丰富化的文化知识。这些传承至今的文化知识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如在《陈情表》中充分表现出了古人的孝道;在《离骚》中则在对当时政治腐败的严厉斥责的基础上,充分表现出了诗人的高尚爱国情怀;又如《鸿门宴》中充分表达了独特审美情感及民族文化精神;《阿房宫赋》中充分表现出了文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这些丰富的传统文化均是值得高中学生去学习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便可积极对这些与传统文化内涵、高尚品质精神相关的课文内容着重注意说明,以此帮助增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及掌握。同时还可指导学生对其它课文中所表达的一些高尚品德、精神进行查找说明,以此帮助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进一步帮助提升教学质量,完美融入传统文化。
4、加强传统文化与实践生活的结合
在传统文化渗透教育中应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是精华[2]。在接触各类文化时,学生还是应以一个现代化的科学角度去看待问题。积极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论语》中包含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如果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将这些文化思想灵活运用于实践之中,那么对于社会及其自身的良好发展而言,无疑是极为有利的。如在《师说》的学习中,便能够帮助增强师生双方对于教学的理解,促使教学水平得以显著提升。
我国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历史性极强,在其继承发展中能够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在国际化趋势日益突显、外来文化侵袭问题越发突出的背景状况之下,在教育事业发展中更应注意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应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在帮助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及质量的同时,促使学生对民族文化有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感悟,进一步帮助提升其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在未来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杨 军.浅谈高中语文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4,(20):70.
[2]宦春艳.刍议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4,(11):10.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渗透
现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脚步的逐渐加快使得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也在逐步地扩大化。大量外来文化的入侵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发展而言,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传统文化淡化问题出现。为了更好的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在高中语文中加强此类文化内容的渗透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方式。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现状
1、对于古文查询工具书依赖性较高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针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如文言文、唐诗宋词等,学生依赖最多的并非是语文书本,而是“高中语文文言文学习宝典”、“诗词精解”等类型的辅导工具书。因此,在语文学习中,一旦遇到无法理解的字词,学生便会立即翻开工具书进行查找,而不是运用自身所学知识来对文章进行品位。如此一来,蕴含传统文化内涵教学课文的学习价值便无法得到充分体现,学生自身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感悟能力也无法得到提升。
2、关注知识积累,忽略精神熏陶
在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并非仅仅是指指导学生阅读、背诵一些名人语句、唐诗宋词而已。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真正所指的是:在对我国传统充分理解、掌握的基础之上,对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精神、思想上产生一种共鸣感,对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精华予以吸纳,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高中语文教学站在整体的角度上看,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的教师是将教学重点放置于文言文内容的字词翻译及相关技巧的传授之上。整个教学活动忽视了对学生精神、思想陶冶、熏陶,学生无法对传统文化中的内涵、价值充分理解、掌握。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1、汉语思维方式的渗透
汉语是我国汉民族的语言文字,是我国民族思维方式的主要体现[1]。如在古典修辞手法中所提到的前后照应,就充分体现出了我国民族思维方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注意突出此点。如在《六国论》古文的学习中,在整篇文章的首尾处均充分表明了“六国”的核心内容,首尾呼应的思维方式充分展现出来。又如在《蜀道难》中,首尾都曾提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也充分展现出了汉语的前后呼应思维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便应注意对此点的着重说明。又如在古诗词中常见的句式对偶,对仗工整,则充分展现出了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对称、均衡思想内涵,在相关课文的讲解中,教师也应注意指导学生对此类思维特色予以充分感悟。
2、传统文化氛围在课堂中的创设
在传统文化渗透教学中,课堂教学无疑是极为主要的一部分。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创设、构造出较为优良且和谐的传统文化氛围。在语文文学作品中便包含了许多绘景叹物的内容,这些作品大多具有构思新颖、绘图精致的特点。如在《荷塘月色》的教学中,由于古人对“月亮”、“月光”等物的描写较多,因此便可指导学生对文章中所提到的“月亮”、“月光”与其它相关的传统文化作品中的描写相对比,积极采用古乐、美景欣赏的方式创设出一种浓厚的美景氛围,促使学生在此氛围中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内涵。
3、充分展示传统文化强大的资源
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做到指导、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资源的丰富,积极吸纳其中包含的精髓。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古诗词、戏曲、小说等传统作品,在其中也均包含了极为丰富化的文化知识。这些传承至今的文化知识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如在《陈情表》中充分表现出了古人的孝道;在《离骚》中则在对当时政治腐败的严厉斥责的基础上,充分表现出了诗人的高尚爱国情怀;又如《鸿门宴》中充分表达了独特审美情感及民族文化精神;《阿房宫赋》中充分表现出了文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这些丰富的传统文化均是值得高中学生去学习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便可积极对这些与传统文化内涵、高尚品质精神相关的课文内容着重注意说明,以此帮助增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及掌握。同时还可指导学生对其它课文中所表达的一些高尚品德、精神进行查找说明,以此帮助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进一步帮助提升教学质量,完美融入传统文化。
4、加强传统文化与实践生活的结合
在传统文化渗透教育中应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是精华[2]。在接触各类文化时,学生还是应以一个现代化的科学角度去看待问题。积极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论语》中包含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如果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将这些文化思想灵活运用于实践之中,那么对于社会及其自身的良好发展而言,无疑是极为有利的。如在《师说》的学习中,便能够帮助增强师生双方对于教学的理解,促使教学水平得以显著提升。
我国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历史性极强,在其继承发展中能够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在国际化趋势日益突显、外来文化侵袭问题越发突出的背景状况之下,在教育事业发展中更应注意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应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在帮助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及质量的同时,促使学生对民族文化有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感悟,进一步帮助提升其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在未来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杨 军.浅谈高中语文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4,(20):70.
[2]宦春艳.刍议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