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探究与思考
【作者】 周晓瑜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玉井巷小学)
【正文】摘 要:教学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动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
一、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的道路,让语文教学来源于生活,适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让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且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点着手。
1、访一访,观察生活。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常见世面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花钱多办事,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一文时,我先组织学生去查阅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书籍,再让学生扮演成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老红军或老干部。这样不仅使学生全面了解了当时环境的恶劣和条件的艰苦,深刻理解老班长舍身为人的崇高品质,而且也充实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学生兴趣油然而生。
又如:现行新教材《数星星的孩子》星星对于学生而言,可谓司空见惯,但真正去观察的同学却不多,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商议在夜晚观察星星时,应怎样去观察,应抓住那些特点并从哪个侧面去观察,观察后再上网或从书籍中查阅相关资料,从而知道星空的神奇与奥秘,这样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了。
2、演一演,再现生活。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如在教学《啄木鸟》一文,我采用了图片、头饰、投影等方法,为了给学生营造一种森林的场面,学生仿佛置身于这种情景之中,让几个学生带不同头饰,模仿鸟的样子飞过来摇摇头进行对话,加之教师抑扬顿挫的表情朗读,精心剪的画片、语言神情营造出来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学生入境动情,领略了课文的主旨。同时学生也知道了这些鸟类都是人类的朋友,学生情感与价值观,也得到了体验。
3、学一学,体验生活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二、生活中孕育教学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文.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
1、联系学校生活学习语文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如开学初我校有位学生放学回家的路上救了一位落水的儿童,又有一名学生捡到一部手机,主动交给学校等,都可以让学生们去说、去讲、去写。
2、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
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首先是教师悉心安排的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活动,如学了《记金华的双龙洞》《五彩池》等课文后, 可以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朋友介绍那儿的美景,另外,只要能留心,就会发现校外的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如我们家乡某处古寺庙、古树、古老的街镇、老字号的店铺等,就是一种很好的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再如每月一次的班级黑板报,每周一张手抄报等,都是一些很好的语文实践活动。
3、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
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儿童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可以让他们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家长是卖水果的,可以让他们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的文章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与生活这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
一、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的道路,让语文教学来源于生活,适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让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且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点着手。
1、访一访,观察生活。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常见世面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花钱多办事,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一文时,我先组织学生去查阅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书籍,再让学生扮演成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老红军或老干部。这样不仅使学生全面了解了当时环境的恶劣和条件的艰苦,深刻理解老班长舍身为人的崇高品质,而且也充实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学生兴趣油然而生。
又如:现行新教材《数星星的孩子》星星对于学生而言,可谓司空见惯,但真正去观察的同学却不多,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商议在夜晚观察星星时,应怎样去观察,应抓住那些特点并从哪个侧面去观察,观察后再上网或从书籍中查阅相关资料,从而知道星空的神奇与奥秘,这样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了。
2、演一演,再现生活。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如在教学《啄木鸟》一文,我采用了图片、头饰、投影等方法,为了给学生营造一种森林的场面,学生仿佛置身于这种情景之中,让几个学生带不同头饰,模仿鸟的样子飞过来摇摇头进行对话,加之教师抑扬顿挫的表情朗读,精心剪的画片、语言神情营造出来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学生入境动情,领略了课文的主旨。同时学生也知道了这些鸟类都是人类的朋友,学生情感与价值观,也得到了体验。
3、学一学,体验生活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二、生活中孕育教学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文.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
1、联系学校生活学习语文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如开学初我校有位学生放学回家的路上救了一位落水的儿童,又有一名学生捡到一部手机,主动交给学校等,都可以让学生们去说、去讲、去写。
2、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
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首先是教师悉心安排的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活动,如学了《记金华的双龙洞》《五彩池》等课文后, 可以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朋友介绍那儿的美景,另外,只要能留心,就会发现校外的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如我们家乡某处古寺庙、古树、古老的街镇、老字号的店铺等,就是一种很好的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再如每月一次的班级黑板报,每周一张手抄报等,都是一些很好的语文实践活动。
3、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
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儿童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可以让他们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家长是卖水果的,可以让他们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的文章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与生活这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