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杨占山
【机构】 (甘肃省夏河县藏族中学)
【正文】在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信息技术能向学生提供并展示多种类型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并能灵活选择与呈现;可以创设、模拟多种与教学内容适应的情境;能为学生从事数学探究提供重要的工具;可以使得相距千里的个体展开面对面的交流。信息技术是从根本上改变数学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必须充分加以应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课程,强调应当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方面能增强学习效果,能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难以做到的事,或学到重要的生活技能。
可见,将信息技术与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相融合是教学的发展方向之一。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有效的整合,用以“实现原有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甚至达不到的效果”?下面结合我在使用华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下)教材的教学实践,谈一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网络资源为突破教学难点提供支持
华东师大版数学教材秉承了新课标的理念,将教材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部分。在数与代数部分,许多与实际紧密相连的应用题,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思考和锻炼的机会,这些问题包括:储蓄中的利率、利息、利息税、本利和问题;工业生产、销售问题中的成本、利润、利润率、增长率;乘坐飞机的行李费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涉及到一些常识性的知识,比较抽象,而学生由于社会经历较少,对这类应用题的题意的理解往往很困难,由此形成了教学的难点。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改变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从而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二、几何画板让学生体验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几何画板》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向全国中小学教师推荐的教学辅助软件,它以点、线、圆为基本元素,通过对这些基本元素的变换、构造、测算、计算、动画、跟踪轨迹等,构造出其它较为复杂的图形。
《几何画板》最大的特色是“动态性”,即:可以用鼠标拖动图形上的任一元素(点、线、圆),而事先给定的所有几何关系(即图形的基本性质)都保持不变。利用它的动态性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实际“操作”几何图形的环境。学生可以任意拖动图形、观察图形、猜测并验证,在观察、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增加对各种图形的感性认识,形成丰厚的几何经验背景,从而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证明。
对于七年级教材中,瓷砖的铺设、正多边形拼地板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内容,如果按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讲解,无异于在“黑板上开机床”,事倍而功半。如果利用几何画板中的工具,则很容易解决。
在几何画板中有大量的正多边形图形,上课时引领学生在几何画板上自由镶嵌、铺设,学生很容易通过自己的铺设活动,总结出哪些正多边形适合单独铺设地板,哪些正多边形可以两两组合铺设,哪些正多边形可以三三组合铺设,并能由此延伸总结出这些地砖能铺满地面的理由等……,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进行学习的学习方式,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使学生通过模拟实践,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启发和促进了学生去自主探索从而发现知识与规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巩固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数学教学中,这样的内容还有很多,如:图形的平移、旋转、位似变换、二次函数的图象等,都可以利用几何画板来完成动态的演示。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只要在开始的时候利用几节课教会学生使用《几何画板》的基本功能和数学内涵,教材中很多需要学生动手实践得出结论的知识点,都可以通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上数学课时让学生自己在几何画板上动手“画”,而观察、分析得出,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这个优势是传统教学所不可比拟的。
三、信息技术为学生参与探究数学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合作探索、动手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中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信息技术为学生从事数学探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如:在学习轴对称的知识后,为了巩固学习成果,我设计了一个作业《轴对称图形的收集与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在学习中去主动发现、探索、研究和解决轴对称问题,在教学中我只给予适当的提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带着如下问题去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制成题为《美妙的对称》的幻灯片或网页,展示给同学们。
1. 收集你感兴趣的轴对称图案,说明图案中蕴含的轴对称关系。
2. 通过阅读相关材料,介绍诸如:飞机、轮船、建筑等设计成对称图形的科学道理。
3. 根据轴对称的知识设计轴对称图案,并解释设计的含义。
从学生交上来的成熟或不成熟的作业看,学生的收集范围广泛,涉及的学科知识有语文、物理、数学、信息技术、劳技剪纸等,通过收集与设计,既增强了学生对轴对称的感性认识,感受到自然与生活中存在的和谐之美,也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加工信息、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学生获取信息的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通过这次作业,我感到:只要给学生机会与时间,借助于书籍或计算机,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去自主探索、研究发现,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学科教学中,使之成为教师设置情境,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以上只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实践与体会,还有很多不够完善之处,希望能够与同行、专家共同探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课程,强调应当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方面能增强学习效果,能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难以做到的事,或学到重要的生活技能。
可见,将信息技术与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相融合是教学的发展方向之一。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有效的整合,用以“实现原有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甚至达不到的效果”?下面结合我在使用华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下)教材的教学实践,谈一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网络资源为突破教学难点提供支持
华东师大版数学教材秉承了新课标的理念,将教材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部分。在数与代数部分,许多与实际紧密相连的应用题,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思考和锻炼的机会,这些问题包括:储蓄中的利率、利息、利息税、本利和问题;工业生产、销售问题中的成本、利润、利润率、增长率;乘坐飞机的行李费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涉及到一些常识性的知识,比较抽象,而学生由于社会经历较少,对这类应用题的题意的理解往往很困难,由此形成了教学的难点。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改变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从而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二、几何画板让学生体验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几何画板》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向全国中小学教师推荐的教学辅助软件,它以点、线、圆为基本元素,通过对这些基本元素的变换、构造、测算、计算、动画、跟踪轨迹等,构造出其它较为复杂的图形。
《几何画板》最大的特色是“动态性”,即:可以用鼠标拖动图形上的任一元素(点、线、圆),而事先给定的所有几何关系(即图形的基本性质)都保持不变。利用它的动态性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实际“操作”几何图形的环境。学生可以任意拖动图形、观察图形、猜测并验证,在观察、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增加对各种图形的感性认识,形成丰厚的几何经验背景,从而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证明。
对于七年级教材中,瓷砖的铺设、正多边形拼地板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内容,如果按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讲解,无异于在“黑板上开机床”,事倍而功半。如果利用几何画板中的工具,则很容易解决。
在几何画板中有大量的正多边形图形,上课时引领学生在几何画板上自由镶嵌、铺设,学生很容易通过自己的铺设活动,总结出哪些正多边形适合单独铺设地板,哪些正多边形可以两两组合铺设,哪些正多边形可以三三组合铺设,并能由此延伸总结出这些地砖能铺满地面的理由等……,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进行学习的学习方式,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使学生通过模拟实践,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启发和促进了学生去自主探索从而发现知识与规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巩固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数学教学中,这样的内容还有很多,如:图形的平移、旋转、位似变换、二次函数的图象等,都可以利用几何画板来完成动态的演示。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只要在开始的时候利用几节课教会学生使用《几何画板》的基本功能和数学内涵,教材中很多需要学生动手实践得出结论的知识点,都可以通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上数学课时让学生自己在几何画板上动手“画”,而观察、分析得出,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这个优势是传统教学所不可比拟的。
三、信息技术为学生参与探究数学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合作探索、动手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中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信息技术为学生从事数学探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如:在学习轴对称的知识后,为了巩固学习成果,我设计了一个作业《轴对称图形的收集与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在学习中去主动发现、探索、研究和解决轴对称问题,在教学中我只给予适当的提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带着如下问题去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制成题为《美妙的对称》的幻灯片或网页,展示给同学们。
1. 收集你感兴趣的轴对称图案,说明图案中蕴含的轴对称关系。
2. 通过阅读相关材料,介绍诸如:飞机、轮船、建筑等设计成对称图形的科学道理。
3. 根据轴对称的知识设计轴对称图案,并解释设计的含义。
从学生交上来的成熟或不成熟的作业看,学生的收集范围广泛,涉及的学科知识有语文、物理、数学、信息技术、劳技剪纸等,通过收集与设计,既增强了学生对轴对称的感性认识,感受到自然与生活中存在的和谐之美,也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加工信息、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学生获取信息的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通过这次作业,我感到:只要给学生机会与时间,借助于书籍或计算机,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去自主探索、研究发现,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学科教学中,使之成为教师设置情境,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以上只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实践与体会,还有很多不够完善之处,希望能够与同行、专家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