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作者】 单 娟

【机构】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六十八中学)


【正文】摘 要:课堂提问是教师授课过程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它往往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既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学习主体的主要形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设疑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的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兴趣;方法;策略;能力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组织的一种主要形式,是促使教学目标达成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的心灵,诱发学生积极思考,开发学生的智能,调节其思维节奏,与其进行情感交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这方面的一些体会与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指导学生提问的方法。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语文是一门包罗万象,内容丰富的学科,也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着重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品评欣赏,书面写作等能力。我们不仅要督促学生识记每课的重点字词,把握文章结构和中心思想,还要引导学生在学完本课后,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欣赏美文佳句,吸收教师所传授的内容,尽量在课堂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果学生懒于做笔记,只听不想,就会出现所谓的知识从“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这种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应当引起教师和学生的注意。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指导学生质疑提问的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主动学习。常用的方法有:
  1、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对于语文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和一些比较直观的知识,若还是从旁绕道,旁敲侧击,就显得有点臃肿和多余,这类知识,属于知识掌握的最低层次——识记。记住就有,没记住就无,所以应该直接发问,比如基础字词的读音、文言知识、文言词语的含义、文言句式等都可以这样。
  2、设置台阶,梯度上升。比如对于文章的主旨一般很难一下子就分析明确,这个时候就需要设置一些小问题将主旨这一大问题具体化、细小化,便不会让学生感到无法下手。在分析《雨巷》这首现代诗歌的主旨时候,我设置了这样三个问题:作者描述了一个怎样的“丁香一样的姑娘”?为什么要突出描绘这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作者是否仅仅为了这个“丁香一样的姑娘”而表现他的情感?这三个问题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前两个问题为最后一个问题的提出做铺垫,最后一个问题是前两个问题的必然延伸和深化。这样的提问给学生充分而逐层的思考空间,有利于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充分了解本文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巧抓原文重点字句启发引导。一般的文章都要些很特殊的句子及字词如总领句、情感句、中心句、过渡句以及文眼、诗眼等,若能关注它们并能很巧妙的设置问题,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再比如《祥林嫂》一文中,分析祥林嫂的死因时,我就巧妙地运用了原文的一句话“还不是穷死的呀”来设置问题:祥林嫂真的是穷死的吗?学生就围绕这个问题深入的展开讨论和思考,祥林嫂的正真死因也渐渐地明晰。
  3、用学生的回答,因势利导。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课堂经历,问学生的问题,他们却回答的或是不着边际或只是蜻蜓点水。这时老师就应该很巧妙地引导学生由表及里,言归正传。比如在讲《荆轲刺秦王》一文时,我提问:作者是怎样表现荆轲的性格的?有几个学生只是分析性格,却不谈怎样表现,我就引导让其他学生分析出这个问题是想考察什么,学生讨论后认为应该去分析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分析,同时也给它们一个教训:审题,推测出题人的意向至关重要!
  4、大胆假设,具体论证。有时分析文章要尽可能地拓展思维,大胆假设,然后细心验证其存在的合理与否。比如在讲《孔雀东南飞》一文时,我这样提问:在刘兰芝被遣回家时,焦仲卿说“不久当归还”,如果没有“太守求亲,兄长逼婚”这一突发事件,刘兰芝和焦仲卿会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吗?学生对这一假设问题很感兴趣,一部分有理有据的认为能,原因是焦仲卿是一个重情有义的男子,最后都可以为爱而死,难道不能为爱而活吗?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不能,原因是面对母亲对儿媳的挑剔,他只能长跪告母,当母“棰床大便怒”他只能“府吏默无声,举言谓新妇”,在封建家长制下他对母亲的反抗和对幸福婚姻的追求力量很薄弱,只能是潜意识的。这样,学生对文章的主题就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5、补充空白,再现情景。所有的感慨都产生于一种情景,如果孤立地去理解感慨,可能只是剜肉补疮,无以治本。所以必须找到这个问题产生的情景,然后再再现作者的思维踪迹,这样理解就浅显多了。比如在《项脊轩志》中作者对母亲的回忆那一部分,“而母立于兹”,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问题是:你能想到当时哪些情景和活动呢?这样学生就能把自己的对母爱的理解融进去,体会作者的母爱就很轻松了。如在讲李清照的《声声慢》时,我这样提问:能再现诗人作诗的情景吗?学生就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填补空白,想象诗人在南渡后一个人孤苦伶仃的情景,就能很轻松地理解诗句的含义了。这种方法对分析古诗词效果很好。
  二、设计切实的提问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所谓设计切实的提问目标,是指所提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紧扣教材训练要点及文章精彩之处,就是对课文阅读能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提问或问题。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迫切渴望获得他人的肯定。因此,我们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程度后,设计一些既符合他们的学习水平,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长水平的题目,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成功,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对语文学习的看法。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让学生都加入学习的队伍,尤其是成绩较差的学生,提供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让他们找到自身的价值,调动积极性,向他人展示出自己的才华。
  再就是,我们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也是具体实施的总导演。要想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首先,在备课时,要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理清教学目标,以便在上课时不离题。教师本身要积累足够的专业知识,将所要教授的课文烂熟于心,把握准课堂教学的时间,选取一条最适合的学生接收的途径。
  其次,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地方,所以,教师采取各项措施将课堂变得多姿多彩,打破以前的沉闷枯燥,针对高中生的猎奇心理,在导入中加入时事,故事,诗歌,音乐等,对学生提出问题时,设计一些线索和悬念,引起学生的探究欲,让学生自觉地加入课文学习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利用新的教学资源,将多媒体,语音室,投影仪等与课文内容充分组合起来,创设教学情境,逼真地再现出文章中的场景,让学生能够置身其中,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最后,教师要着力于营建轻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如在学习《雷雨》时,为了让学生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色,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话剧真实再现,请同学上台表演。或者,也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对话,通过学生反复阅读,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说话人的语气和文章的写作基调,这样不仅让学生深入了解了作者的经历,而且感受到了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内涵。
  三、创设融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集体行为,它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变传统的竞争和个人学习为合作学习,让每一个学习者都受到课堂气氛和群体情绪的影响。因而,优化教学情境,创造教学的最佳情境,使学生兴趣盎然,教师情绪高涨,就容易产生教学共鸣。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创设教学的最佳情境。
  1、深入钻研,细心品味,发掘出教材美的潜因。语文教材是一个美的世界。它充满了美,美的山河、美的故事、美的形象、美的思想、美的品德、美的情操、美的意境、美的语言、美的形式……教师在备课时,应深入钻研,细心品味,发掘出教材大量美的潜因来。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心神“入境”,让学生受其感染,被其熏陶,得其净化,获其美感,达到“励志移情”、“以美润心育人”的最佳教学情境。
  2、质疑激思,把学生带入疑问的情境中。“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会有思,才会去探究。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来质疑,把学生引入问题的情境中,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教学情境中。例如,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时,这篇文章的中心人物是烛之武,欣赏重点应是烛之武的说辞。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时,笔者要求学生在文题“退秦师”之前加一个状语,以体现自己对教材的把握程度。学生思维十分活跃,有的说“智退秦师”,有的说“巧妙退秦师”,有的说“巧辞退秦师”……答案丰富多彩,撞击出思维的火花。
  3、精选时文,引进时代活水,增强课堂内容的新颖性和时代感,向学生充分揭示语文和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懂得学好语文的重要意义。注意课堂教学艺术和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讲究导语设计艺术,调动初读课文的积极性。重视启发讲解艺术,增强分析课文的启发性。注意教学结尾艺术,增强总结课文的鲜明性。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也是创造良好教学情境的重要手段。美的教学语言应该是“亲切热情、词准意切、礼貌文雅、生动有趣、富有哲理”的。在教学时,运用美的语言,学生不但易于接受知识,而且易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反之,则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
  总之,课堂提问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是加快学生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一定要注重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提问,深入挖掘新课改的内涵,不断探索出既新奇又有效的提问方法。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不断摸索和探求适于学生提高听课效率的策略,才能真正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