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创新
【作者】 刘 俊
【机构】 贵州省黔西南州义龙新区德卧中学初中部
【正文】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应是促进学生体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课程。对于初中生物学教师来说,灵活改进探究实验,改革实验教学步骤、培养学生自主实验设计、灵活选择生物实验材料、重视生物实验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使之最终成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人。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创新体验
初中生物学实验是学生在跨入中学后,第一个接触到的实验性质的学科,在我国中学分科进行教育的今天,生物学实验教学占据着重要而特殊的位置。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1927 年就提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理论,明确地说明了动手实践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在新课程改革中初中生物课更是加大了探究实验的份量,对于初中生物学教师来说,要灵活改进探究实验,关注学生学习体验,通过体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探究精神。
1、活化生物学探究活动,与社会活动有机结合
现在的生物新课程虽然提出了教学的实际案例,但并不提倡就局限于教材,而应适宜的选择不同的内容,完成共同的教学主题。初中生物的第一个探究活动是“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由于学习生物种类和数量有限,刚升入七年级的学生认识的生物种类也很少、很模糊,所以,我感觉到“调查”不可行。结合我校所处地理位置,最后确定为由班主任和生物老师共同带领学生们去认识县城“滨河公园”的生物,像这样,考虑到学生原有的实际水平,选择合适的探究方案,因地制宜,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2、深入生物学探究活动,改革实验教学步骤
改革实验教学方案,是生物教师主动参与新课程改革的有力体现。在实际教学中,应努力使实验方法最具实效化。在初中生物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中,在观察玉米种子切面时,教材上方法是用放大镜在切面上观察子叶、胚根、胚芽和胚轴,我发现学生们既使用放大镜也很难区分初胚的各部分,观察的实效性很一般,但是如果稍加改进,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3、自主实验设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设计实验是要求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进行的开拓性的创造性劳动,能引导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的快”一节实验中,我在指导学生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后,要求学生设计实验,观察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的快?我只为每组各准备了同样大小的一块硬纸板和一块光滑的玻璃板。有一个小组的设计是:选用一条蚯蚓分别在硬纸板和玻璃板上爬同样的距离,记录蚯蚓在不同的物体表面的爬行的时间,为了更有说服力,学生们重复了实验三次。结果三次的数据,得出两种完全不同的的结论:一次是在硬纸板上爬的快,另两次的结果是,在玻璃板上爬的快。我首先肯定了这组同学设计实验的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但并没有发表自己对实验结果的看法,而是再请每组同学按照这样的设计方法,重复三次,同时要求同学们仔细观察在每次实验中,硬纸板和玻璃板有无变化?实验很快有了结果,结论还是两种,但同时细心的学生们发现,蚯蚓在玻璃板上爬的快,是由于前一次实验,使玻璃板上有了杂质,已经不光滑的玻璃板,为蚯蚓提供了固定刚毛的位置……
4、就地取材,灵活选择生物实验材料
生物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指出:“应高度重视学校生物学实验室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实验、实践环境。同时也应鼓励学生和教师利用身边廉价的器具和材料,设计富有创造性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例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中,教材提供的做法是利用四个罐头瓶设计一组对照实验。四个一样的罐头瓶对于我们这样的寄宿制学校的孩子说还是有困难的,因此我们将容器改为自封袋,每位同学发两个,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和假设,设计并实施,有效化解了实验的难度,拓宽了实验的深度和广度。同样,在“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中,我们也将实验中的广口瓶改为自封袋,每个实验台三小袋黄豆种子,这与三大瓶种子相比,大大降低了实验成本,而且我们将演示实验改成了分组实验,更人性化地选择实验材料,使探究的有效性大大提高了。
5、重视生物实验反思,发展创新思维
实验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实验目的、原理、实验现象及结论等方面进行分析,使学生反思自身的不足或别人的新的实验设计理念,活跃自己的思维。教师还可以在黑板上列出一些拓展性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思考。例如在进行“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节的实验教学时,有同学在课后结束时提出,可以把绿叶与黄叶、接受光照与不接受光照的四个对照实验放在一起做,这样的结果对比就很明显了。总之,实验结束后的分析交流、总结反思,能有效地促使学生自我超越,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6、引导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结束后,可以把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实验布置给学生作为课外活动,让他们去尝试动手。例如在学习了“营养繁殖”一节以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以下课下任务:如何繁殖蜜桃和柳树?怎样提高其成活率?繁殖的方法、时间、材料、用具、步骤等全由学生自己设计完成。几乎所有的学生采用的方法都是蜜桃采用嫁接、柳树采用扦插,在怎样提高成活率方面学生都进行了自己的探索。特别是在怎样促进柳树扦插生根方面拿出了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案,用什么样的生长素,用多大的计量,都有详细的记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自我创新的能力。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应是促进学生体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课程。我们要在实验教学中,利用有限的资源来丰富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的思维,上好每一节实验课,有效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内的实验能力,使之最终成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人。
参考文献:
[1]郭力华主编 《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法》
[2]王翠微 《改进初中生物试验展现探究教学魅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创新体验
初中生物学实验是学生在跨入中学后,第一个接触到的实验性质的学科,在我国中学分科进行教育的今天,生物学实验教学占据着重要而特殊的位置。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1927 年就提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理论,明确地说明了动手实践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在新课程改革中初中生物课更是加大了探究实验的份量,对于初中生物学教师来说,要灵活改进探究实验,关注学生学习体验,通过体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探究精神。
1、活化生物学探究活动,与社会活动有机结合
现在的生物新课程虽然提出了教学的实际案例,但并不提倡就局限于教材,而应适宜的选择不同的内容,完成共同的教学主题。初中生物的第一个探究活动是“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由于学习生物种类和数量有限,刚升入七年级的学生认识的生物种类也很少、很模糊,所以,我感觉到“调查”不可行。结合我校所处地理位置,最后确定为由班主任和生物老师共同带领学生们去认识县城“滨河公园”的生物,像这样,考虑到学生原有的实际水平,选择合适的探究方案,因地制宜,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2、深入生物学探究活动,改革实验教学步骤
改革实验教学方案,是生物教师主动参与新课程改革的有力体现。在实际教学中,应努力使实验方法最具实效化。在初中生物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中,在观察玉米种子切面时,教材上方法是用放大镜在切面上观察子叶、胚根、胚芽和胚轴,我发现学生们既使用放大镜也很难区分初胚的各部分,观察的实效性很一般,但是如果稍加改进,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3、自主实验设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设计实验是要求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进行的开拓性的创造性劳动,能引导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的快”一节实验中,我在指导学生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后,要求学生设计实验,观察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的快?我只为每组各准备了同样大小的一块硬纸板和一块光滑的玻璃板。有一个小组的设计是:选用一条蚯蚓分别在硬纸板和玻璃板上爬同样的距离,记录蚯蚓在不同的物体表面的爬行的时间,为了更有说服力,学生们重复了实验三次。结果三次的数据,得出两种完全不同的的结论:一次是在硬纸板上爬的快,另两次的结果是,在玻璃板上爬的快。我首先肯定了这组同学设计实验的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但并没有发表自己对实验结果的看法,而是再请每组同学按照这样的设计方法,重复三次,同时要求同学们仔细观察在每次实验中,硬纸板和玻璃板有无变化?实验很快有了结果,结论还是两种,但同时细心的学生们发现,蚯蚓在玻璃板上爬的快,是由于前一次实验,使玻璃板上有了杂质,已经不光滑的玻璃板,为蚯蚓提供了固定刚毛的位置……
4、就地取材,灵活选择生物实验材料
生物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指出:“应高度重视学校生物学实验室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实验、实践环境。同时也应鼓励学生和教师利用身边廉价的器具和材料,设计富有创造性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例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中,教材提供的做法是利用四个罐头瓶设计一组对照实验。四个一样的罐头瓶对于我们这样的寄宿制学校的孩子说还是有困难的,因此我们将容器改为自封袋,每位同学发两个,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和假设,设计并实施,有效化解了实验的难度,拓宽了实验的深度和广度。同样,在“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中,我们也将实验中的广口瓶改为自封袋,每个实验台三小袋黄豆种子,这与三大瓶种子相比,大大降低了实验成本,而且我们将演示实验改成了分组实验,更人性化地选择实验材料,使探究的有效性大大提高了。
5、重视生物实验反思,发展创新思维
实验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实验目的、原理、实验现象及结论等方面进行分析,使学生反思自身的不足或别人的新的实验设计理念,活跃自己的思维。教师还可以在黑板上列出一些拓展性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思考。例如在进行“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节的实验教学时,有同学在课后结束时提出,可以把绿叶与黄叶、接受光照与不接受光照的四个对照实验放在一起做,这样的结果对比就很明显了。总之,实验结束后的分析交流、总结反思,能有效地促使学生自我超越,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6、引导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结束后,可以把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实验布置给学生作为课外活动,让他们去尝试动手。例如在学习了“营养繁殖”一节以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以下课下任务:如何繁殖蜜桃和柳树?怎样提高其成活率?繁殖的方法、时间、材料、用具、步骤等全由学生自己设计完成。几乎所有的学生采用的方法都是蜜桃采用嫁接、柳树采用扦插,在怎样提高成活率方面学生都进行了自己的探索。特别是在怎样促进柳树扦插生根方面拿出了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案,用什么样的生长素,用多大的计量,都有详细的记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自我创新的能力。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应是促进学生体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课程。我们要在实验教学中,利用有限的资源来丰富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的思维,上好每一节实验课,有效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内的实验能力,使之最终成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人。
参考文献:
[1]郭力华主编 《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法》
[2]王翠微 《改进初中生物试验展现探究教学魅力》